李家山村窑洞群——<div> 我国现代著名大画家吴冠中先生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div><div> 位于山西临县啧口古镇南3公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逸。</div><div><br></div> 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写道:<div> “我在山西有一个重要发现——临县碛口李家山村。这里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div> 清华大学教授、全国著名古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看了李家山后说:<div> “你们真有运气,你们的祖先给你们留下这样宝贵的遗产,是无法用金钱估量的,是走遍全世界也再找不到的,是独有的一份。人们不看你们的高楼大厦,就是要看你们依山就势,风格殊异的窑洞式明柱厦檐高圪台。”</div><div><br></div> 相传最早因有李姓人家在此开荒落户,故名李家山。<div> 后有山东、河南逃荒的人来此定居。</div><div> 现在村里以张、何、李、齐姓氏人家居多。</div><div><br></div> 李家山民居位于山西省临县古镇碛口,系明清时期李氏家族所建。整个建筑依黄土山坡而建,毗邻黄河,犹凤凰展翅。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形式多以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就势,高低叠置,错落有序。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 层叠着的建筑方式,<div> 在这黄土高原耕地资源匮乏之地,充分显示了建筑者的智慧,</div><div> 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div> 李家山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div> 它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div> 现在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院, 400多孔(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 760多口人。西面清代建筑群,多为李姓居住,虽有一些破破烂烂,却还基本保存完好。 小村和大村相比,建筑风格完全是两个天地。小村至今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生活,那就住房而言,一点儿也不是夸张。另外村子里多以土窑接口子,石拱窑洞,砖瓦建筑是很少见的。 李家山民居位于山西省临县古镇碛口,系明清时期李氏家族所建。整个建筑依黄土山坡而建,毗邻黄河,犹凤凰展翅。建筑均以水磨砖对缝砌筑,砖、木、石雕及精美匾额比比皆是,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形式多以窑洞明柱厦檐四合院为主,且依山就势,高低叠置,错落有序。侧房、马棚多为一泼水和双泼水硬山顶瓦房。街道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块石铺面。水路布局合理,沟心卷洞,送出村外。这里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蕴藏着黄土民情风俗和丰厚的黄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