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马由缰/纸本/1

面条

我不止一次地想:一放假,我就赶紧躲起来,把那几张画了半截的、搁置了好久的大画画完。 平时也不知忙了些什么,日子就那么忽鲁一下的过去了。灰头土脸的往回一想,想到2015年才完成一张大画,心里就愧见的慌。 现在终于放假了,终于有了较为完整的时间。没想到,来画室几天了,却怎么也提不起劲儿来画那几幅不死不活的大画。试了几次,一律的没有情绪。不好意思干坐着犯困,于是就想起了画纸本。 说着就拉开了摊子 对纸本一直情有独钟。提笔就能画,好了留着,不行撕掉,这种轻松的心态是画大画时所缺少的;工具的轻捷便利,纸质的柔和亲近,也使纸本具备了油画作品所没有一些品质。所以这些年老拎个本子往野外跑。 草图是纸本作品中我最看重的部分。草图和写生最大的不同,是草图没有可以参照的固定对象,所以,偶然性、随机性以及表现空间更大一些。 对我来说,画草图大致有三种情形,一是画大画前,先勾个画面使自己心里有数。这一种目的性较强,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思路,草图也就显得相对深入和完整。但由于我急躁和草率的性子以及感性的表现方式,通常不能够顺着之前的构思按部就班进行的,随机应变,画着画着和原来的草图相去也就远了,最后完成的作品,往往与原来的预设大相径庭。这时,草图往往已形同虚设,草图只是草图,最多算得上一个曾经的提示或指引。 第二种,完全是为了排遣无聊的随意涂抹,拿到什么是什么,勾到哪儿是哪儿。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完全的信马由缰。这一种,抽象的因素更多,也更多地注意画面的视觉感受,但由于缺少根基,且与自己的创作的路子没多大关系,多是成不了大画的。 还有一种,则是因为偶尔看到的一张照片,以往的一幅画面,一个毫不相干的电影场景……无意间,就勾起某些联想,尽管这些联想依然是模糊的,但某一部分肯定会和自己相关联,因为他已触动了某根神经。匆忙间记下,甚至来不及抹去或隐藏起原有的样子。 画了两天,把几个本子剩余的纸张用完了。一直以为还应该有空白本子的,翻遍了画室却没有。 没想到在一堆过期刋物内,竟找到一叠加厚皮纸来。已记不得这是什么时候、在哪儿买的,只记得原来是放在乡下画室的。 试了几下,感觉怪怪的。由于还不能熟练掌握,经常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出来。这使我喜出望外。 由于想法的不牢靠,也由于绘画过程中的种种偶然与偶然后的见异思迁,虽为草图,变化与反复也往往会接二连三。改来改去,花了几个小时,画到最后常常会还不如之前。 1⃣️先是画成这样,不满意 2⃣️改,成了这样 3⃣️再试试别的会不会好一点?结果,又成了这样。回过头来看看,3⃣️还不如1⃣️ 1⃣️先是这样 2⃣️换个样子会不会好一点?于是又成了现在这样⋯⋯可能还不如原来那样 3⃣️纸的背面似乎比正面更好看…… ⋯⋯这种白忙活的事儿,耗掉了大量的时间。而这,就是我最正常的创作状态,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了几十年。 一天六张,每天就这么紧紧张张过去了。数数空白纸张,刚好还够明儿再画一天。 到了后天,是去取新本接着画?还是收摊改大画? 纸本幸福"然并卵",大画"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到底该干什么?

草图

纸本

画室

本子

画纸

大画

画大画

信马由缰

画面

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