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常山对坞自然村,距离县城35公里,过去是个200多户、700多人口的大村庄。常山驴友们都知道这个古村落。现在的对坞村,瓦砾遍地、满目疮痍,古老的村落行将消逝;剩下的是那小溪、那大山、那纵横交错供人行走的66座石拱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对坞村坐南朝北,原村民居住房屋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村庄四周群山连绵,随便走在哪一处山腰上,便可以清楚地俯瞰村庄全貌;若是在有雾之日观之,肯定就如人间仙境,美不胜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听老人说,2011年“6·15”、“6·19”两场洪水像脱缰的野马踏遍了对坞村,这个有着五百年历史的古民居村落,瞬间成了地质灾害村。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对坞自然村确定为整村搬迁村,至2015年10月正式启动搬迁工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随着搬迁工程的启动,古老的房舍作为危房随着村庄搬迁而渐渐凋零。这些不可再生、难以复制的瑰宝只能留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的记忆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对坞村有东西两条溪流,东侧的溪流叫八面山溪,西侧的溪流叫童家坞溪。两条溪水清澈见底,两溪流至村口合二为一,汇流而成一条惟妙惟肖的“龙形”溪,宛如降龙摆尾——左为八面山溪,右为童家坞溪。</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来到村口,一盏天灯屹立在那儿,由留守老人看管着,一位70多岁老人说:“天灯保佑了全村四百多年的平安,是对坞村的一个象征,晚上亮灯的传统持续了四百多年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这次拆迁家园倒是能够接受,但是“天灯”不能灭,特别是村里几个点了大半辈子“天灯”的老人,决定坚守亮“天灯”的岗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碑文</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天灯</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俗称清洁灯,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相传天灯佛为至尊之佛,掌管一切妖魔鬼怪,天灯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吉祥!</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公元二00五年七月十五日重修</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 沿溪缓步前行,几乎每隔几十步便有一座石桥跃然入目,桥桥相接,共有66座,望不见尽头。桥、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跨越河流的交通线路,更是见证了村庄的发展 轨迹以及村民的和谐。66座石桥对于现今我们来说可谓是一道壮观的风景—— 带着历史的韵味,实乃一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确保溪水洁净,古人将溪涧底部铺以鹅软石,防止泥沙流失,并定期清理溪水。村民日出之前不许在沟里洗衣,溪涧内不许放养鹅鸭——这是一直沿袭的传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这个有着500多年居住历史的古村落,溪边两旁都是明清时代的古房子,可谓是百年村宅。那未拆老房呈现的斑斓色彩,印证了对坞村缓缓流淌的岁月痕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经过岁月的洗礼,房子四周刻有一道道深深的皱纹,白墙上的颜色道尽的是年迈的裂痕,被雨水湿润后更显滑腻之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遍整个村庄,目前仅有几处建筑保存尚好,一个是最具代表性的廊桥,它那独特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走进廊桥,印入眼帘的是廊桥的古风古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廊桥左边是天王庙宇;庙宇不大,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也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了。但这庙宇是全村信佛之人的圣地,每隔一段时间村民们就会组织一起参拜以求佛祖保佑平安健康。也是老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再一个是王氏宗祠,始建于清,占地面积近四百平米,这是当地保存最完善、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宗祠是同族人纪念同一个祖先的地方,后来就成了一个家族势力的象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了很长一段路,才见两个小孩在玩耍。两人红扑扑的小脸蛋有点脏,脸上挂着天真的笑容。顿时不明白他俩为何没有下山——“脱贫致富”,也许是美丽的乡村生活让纯洁的他们喜欢着这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面对现代城镇化的浪潮,下山脱贫是很多村民的共同心声。对坞自然村的700多居民现已大部分搬迁到县城西侧的金川街道赵家坪社区,还有芳村镇、球川镇等地。现在留守村庄的仅有50多位村民,大都是生活条件较差的老人与儿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村中一角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竟有一处老房子在整修,正在困惑谁在投资建民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恰巧迎面一英俊小伙骑着三轮车拉杉木,一问才知他就是建民宿的主人。</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br></font></div> <h3><font color="#010101"> 小伙叫余家富,因着肤色和稚气,得一“黑孩”称号。2002年考上了中国美院上海艺术学院,走出了这个封闭的大山。2006年大学毕业后,过上了白领生活。</font></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2013年的一天其父来电告知:村里的老人大都干不动活了,山上的油菜林已经荒废了……听了父亲的话语,“黑孩”一下变得伤感起来。果断做了决定,从大城市“逃回”老家对坞村,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小伙回到了500岁的古村,过起了“酿最美的酒、种好吃的菜、榨最纯正的油”的幸福生活,然后好好经营这幢民宿——村上酒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村上酒舍正在装修当中,“黑孩”说争取端午节完成,对外开放。楼上有9间客房,楼下是一间阳光餐厅,两个茶室、三个院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黑孩”邀请我们下次有机会尝尝其父自酿的古法五谷杂粮酒,并留下了联系方式13738007879(577879)。想感受古朴民风和乡野生活可以提前打招呼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回程的路上,眺望整个对坞山村,如一副美丽的国画。座座小山,连绵起伏,那山那水、那花那草、清澈溪流——带着生命的气息活跃在我们眼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游对坞有感<br>八面山下对坞村<br>古樟古桥古今人<br>八仙兴致游此地<br>至今犹听笑吟声<br><br></font></h3><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热爱大自然的游人慕名而来的,只要有人喜欢对坞村的自然古朴生活,古村落再建——圆梦、迫在眉睫!</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