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奇迹,二战发电机组至今运行,75年,从驼峰飞进大山的美国货。

冰锅

<h3>  几年前就知道在贵州大山深处有2台爷爷级发电机组,他是二战期间美国人援助我们修建,所有设备是驼峰航线运入,一直使用至今。非常向往。</h3><h3> 今天有幸在桐梓钟姐带领下见证这一奇迹---贵州桐梓天门河溶洞水电站。</h3><h3> “天门河水电站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坚持抗战的英勇历史,见证了中美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斗中结成的珍贵友谊”。</h3> <h3>转载-------</h3><h3>在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娄山镇独石村一个溶洞里,有一个小型水力发电厂——,它是我国最早建设、沿用至今的唯一的溶洞水电工程,两台水轮发电机组历经75(2017年)载仍在运转,见证了遵义电力工业的发展变迁。</h3><div><br></div><div>水力发电史上的传奇</div><div>抗战期间,因前方战事吃紧,大批兵工厂随国民政府内迁,其中广州石林兵工厂、河南巩县兵工厂、江陵兵工厂、沈阳兵工厂迁至贵州桐梓后,合并为第四十一兵工厂。为解决武器弹药供不应求、兵工厂原动力发电不足问题,国民政府决定建造一座水电厂。第四十一兵工厂随即成立水电工程处,由清华大学教授陈祖东出任处长兼总工程师,邀请国内5所大学的专家、教授一同参与设计。</div><div><br></div><div>1939年3月,工程动工;1942年,天门河水电厂1号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两个月后,2号机组投产发电。电厂建有圬工重力溢洪坝,坝高4.8米,长37.2米,引水系统由两段明渠和两段隧洞组成。厂房分两层,上层为发电机室,下层为水轮机室,总建筑面积56平方米,但均置于地下溶洞中。洞内安装的两台360千伏安水轮发电机为美国勒菲尔公司1941年出品的法兰西斯立式水轮机,发电机为美国奇异公司(通用电气公司)1942年出品,额定电压6.6千伏。</div><div><br></div><div>为防备日军轰炸,天门河水电厂的重要设备安装在人工开凿的地下溶洞中,同时在当年运输机组设备中,可谓煞费苦心,颇费周折。为了让从美国订购的两台发电机组顺利运抵桐梓,驻印美军空运部安排大型军用运输机将百余吨零部件经“驼峰航线”翻越喜马拉雅山运抵昆明,又经过公路转运至桐梓。其中,重达7吨的电机芯成功运抵昆明,创造了中印空运重件的历史纪录。</div><div><br></div><div>遵义经济社会发展的“老黄牛”</div><div>天门河水电厂自1942年建成投运75年来,像一头老黄牛一样默默地运转,几乎没有停止过发电,年发电量270—280万千瓦时,发电设备年平均利用4800小时左右。1942—1945年期间,主要是为国民政府第四十一兵工厂供电,确保该厂每天生产出200支七九式步枪、100支捷克式轻机枪,为抗战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1945年抗战胜利后,第四十一兵工厂外迁至天门河水电厂交桐梓县电力管理处。</div><div><br></div><div>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7月,天门河水电厂由省军管会遵义工矿处下属新成立的贵州锰铁厂(即后来的遵义铁合金厂,又称八五厂)接管。1953年2月,为迎接新中国即将掀起的生产建设高潮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该厂邀请国内专家组成技术力量,对水电厂及其附属设施进行了为期20余天的全面停产大检修,这次全面而彻底的大检修,不仅使天门河水电厂获得了新生,更重要的是为贵州锰铁厂大大地改善生产设备,充分保障了生产任务的完成,也为此后陆续研制硅锰合金、中、低碳锰铁和金属锰等新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坚实基础。</div><div><br></div><div>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天门河水电厂一直平稳地运行发电,除供该厂附属的天门冶炼厂的生产和生活用电外,还承担了附近4个村3000多农户照明用电。近几年来,随着遵义电网的发展,天门河水电厂每年通过电网向周边区域送电,效益好时一年还能带来几十万元的收益。</div><div><br></div><div>遵义工业发展史上的“活文物”</div><div>时过境迁,如今的遵义已被现代化电网覆盖,并成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按照桐梓县的规划,天门河电厂上游正在修建一个保障县城供水和防洪重担的天门河水库,另外也修建了一个火力发电厂,天门河水电厂即将完成它的历史使命而功成身退。</div><div><br></div><div>天门河水电厂两台机组连续运行75年都未报废,实属罕见。早在1999年,美国勒菲尔公司得知自己上世纪40年代生产的机组还在服役,曾派人到桐梓查看,并提出回购意向,但未达成。</div><div><br></div><div>经历了70多年风风雨雨的天门河水电厂,既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战的历史和中美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结成的珍贵友谊,也见证了遵义电力工业的发展和变迁,其历史意义已远远超过了经济价值。</div><div><br></div><div>2006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天门河水电厂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其为“地下溶洞里运转的文物”。 (汤清明 郑之轩/文 郑正/图)</div> <h3>美国通用电气公司</h3> <h3>文物保护牌,省保(已申报第八批国保)</h3> <h3>露出地面建筑物。</h3> <h3>厂长,工厂处处长名字</h3> <h3>李华英(1885-1974)字小川,爱国民主人士。云南大关县翠华镇人,是清咸丰年间云南农民起义领袖李永和之侄子。先后在四川武备学堂、日本步兵专门、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1906年经黄兴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由孙中山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年参加李汉俊等组织的共产主义研究小组,后参加中国国民党。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战争。曾先后担任过云南讲武堂总教官,黄兴的副官参议,蔡锷的少将副官长,云南省政府的军事顾问等职。</h3><h3>题词</h3> <h3>电柜</h3> <h3>木制电风扇</h3> <h3>美国通用公司铭牌</h3> <h3>电闸把手</h3> <h3>仪表</h3> <h3>把手</h3> <h3>通用公司把手</h3> <h3>进溶洞大门,低于电柜4米左右</h3> <h3>陈立夫题词</h3> <h3>5校校徽</h3> <h3>电机</h3> <h3>电机上的铭牌</h3> <h3>溶洞电厂</h3> <h3>建厂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