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古巷一一一北京南锣鼓巷的岁月沧桑一一挽着老伴逛北京系列之八 一一抒情散文

愚叟补拙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在北京皇家宫殿中,看惯了富丽堂皇的宫廷,风景如画的皇家园林。今天特意寻找另一种"平淡",于是,走进了南锣鼓巷。 它建成于元代,已七百余年。历经朝代更迭,战火硝烟,侥幸存下來了,是老北京最古老的街区。在这里,元代的胡同院落肌理,棋盘式传统民居铺展开来了,让我们看到了元代的星星点点,诱引了我们探寻老北京的好奇心。</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我挽起老伴的手,向那幽深交错的巷子里悠闲漫步,津津有味的阅读它那昔日的繁华和曾有的风情,仿佛走进了长长的历史画卷,有着老北京魂魄的这条又静又窄的胡同。</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华丽的石牌坊斑驳的字迹写着这个胡同的名字,伫立在喧闹的人群里,古朴、幽雅。向远处望去,一条古老的街道延伸在那绿荫深处。一座座不同风格的四合院,展现着历史的沧桑,青砖青瓦、朱红大门。门口的石雕甚是精致、清新、古朴,巷子两边的四合院都成了商业小店,确实任人产生丝丝遗憾。 金秋时节,蹓跶在这古老的深巷里,踩着青砖铺成凹凸不平的路,似乎踏过了岁月的轨迹,心灵在片刻间安静,时光也瞬时惬意。四合院内,屋檐青砖雕刻的花纹非常精致,走进去看,原来这是别具一格的小小商店。老伴用手触摸着挂在店里的风铃,清脆空灵的妙音,使人耳目一新。在这喧闹的胡同里,那音符依稀如安静中奏出的天籁一般,蓝天、青砖、四合院、风铃,四种并没有联系的事物相眏成一道心间的风景。</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阳光斑斑驳驳洒满在这石板小巷里,映出我俩老人清晰的影子,蹒跚向前,向人群间擦肩而过。神态各异的人好像都急匆匆的湧入这条又长又窄的巷子,他们來这里和我俩一样,是为了寻找什么? 在微微悠悠的秋风中,在逆流而行的人群中,我仿佛不觉喧闹和拥挤,一切思绪都被这巷子带进了那厚重的历史中,想像中,昔日这里该是如何?</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这就是我们要追寻的古老北京城的魂魄,愿它能承载起我们以后的回忆,就像这古老的石阶曾聆听过我们到来时的跫音。 在这里,不再是一种风景,而是一种心情。</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漫步于南锣鼓巷,感受着传统特色的民居,浓烈的商业气氛的同时,更深地感受到历史的延续、文化的承接。是历史、是文化、是久远的回声,是现实的眏照。历史与现实的互眏,魅力无尽!</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历史的繁华终将过去,看不见,回不去。纵使思念难忘,也只是在梦中留下这多情的眷恋。我们就是帶着这种追寻的心情,走进这深深的巷子,踩着石板铺成的弯弯曲曲的小路,脚下的湿滑无法阻挡探寻这条古巷的悸动 夕阳晚照,古巷终是疲倦了。我们依恋着这古巷的点点滴滴,依恋着斑驳历史遗留的痕迹。但生命是生生不息,不再是笼着烟月寒水,独唱后庭遣曲的时代了。恍惚间,似乎听到了温润的摇篮曲,和这宁静的夕阳融合,光阴,就这般停滞不前了。我希望,直到永远的永远⋯⋯,</font></h1> <h1><font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11月10日草稿完成于家中。</font></h1> <h1><i><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2017年元旦献给亲人和朋友们的第一首歌。</span></i></h1>

巷子

南锣鼓巷

历史

四合院

古巷

古老

胡同

青砖

北京

喧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