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 沿着儿时的印记

开觉

<h3>西行,甘肃青海,竟不断唤醒我儿时的印记:秦岭、淮河,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黄河在咆哮》;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祁连山、《昆仑山上一棵草》;文成公主入藏…。一代人的记忆竟是如此强烈。如今得以亲历其境,倍感亲切。我们的记录就从秦岭开始。</h3> <p class="ql-block">火车在秦岭山脉中穿行。</p> <h3>北方山中难得的一泓清水。</h3> <h3>窗外经过陇南天水干旱的山坡。天水,“羲皇故里",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据说还是杨贵妃的故乡……。</h3> <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小学时就听说了的名字:甘肃中北部狭长的堆积平原,因地处黄河以西而得名,是佛教东传之道,絲路西入之咽喉,汉代经略西北的军事重地…</p> <h3>随着列车的西进,窗外已是一片贫脊。</h3> <h3>  当年可是"林草茂密,羊群塞道,天下富庶无出陇右者"。苍海桑田只在弹指一挥间…</h3> <h3>车从甘肃拐入青海,过西宁后,忍不住尖叫,看,雪峰…</h3> <h3> 立即抓起手机。先是一座座,后是一片片,穿过一个个隧道,不得了,连绵不断的雪山迎面扑来。手机相机不断的咔嚓嚓…,明知技术不支,明知拍出的效果不好…,但没办法实在是放不下舍不得忍不住。对不起,也许耽误了大家的视力,也没办法,分享的是心情,欣喜无比爱不释手的心情。你看到了也会这样,我断定。</h3> <h3>列车由南向北,经过一段两山对峙的路段,右边是祁连山,左边是昆仑山</h3> <h3>昆仑草,不畏风雪,傲然屹立山颠。惠嫂,高原司机之家的女主人。代表当时坚韌不拔,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的故事女主人公形象,连同这巍巍雪山一起呈现在面前…。这个故事我是在小人书上读到的。</h3> <h3>列车穿过祁连山,又折回甘肃。这是玉门车站。</h3> <p class="ql-block">  汉武帝派张骞两次西行,遣霍去病大战匈奴,遂收河西入汉版图。从此河西走廊成为中西交通的通道。</p> <h3> 我们由河西向塞外进发,窗外已是荒凉戈壁…。“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琵琶马上弹,行路曲中难。汉月正南远,燕山直比寒。髻鬟风拂乱,眉黛雪沾残"…。从这些诗词中我们能否稍稍感受到当年蔡文姬经过这里的悲凉和昭君出塞那艰辛的大义凛然呢…</h3> <h3>“葡萄美酒夜光杯</h3><div>欲饮琵琶马上催</div><div>醉卧沙场君莫笑</div><div>古来征战几人回"面对这样的荒漠和厮杀征战,莫笑、莫笑,谁又能笑得出耒哦。</div> <h3><br></h3><div>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绝唱,使陽关格外令人向往。</div> <h3>陽关憑水为隘,踞川当险,与玉门关一起,是中国通连西域的门户。相当于现在的海关。</h3> <h3>"前陽关而后玉门,制伊西而通漠北",数千年的关隘,如今只剩下这汉武帝时期的古风隧仰天傲立,我行我素…</h3> <h3>如今又有谁还能理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悲壮。</h3> <h3>生命是如此的不由自主,生命又可以如此的伟大悲壮!</h3> <p class="ql-block">土丘下那黄色的较平坦的土路,就是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古道。</p> <h3>敦煌市城标。</h3> <h3>敦煌,历史文化过于厚重,让人不敢轻易触摸它,却又不能不读它。</h3> <p class="ql-block">听了莫高窟的介绍,我概略的印象是:丝绸之路的兴起;特别是佛教东汉传入境,在中国大地上融合、扎根、兴盛…,成就了敦煌这座佛教艺术宝库一一勘称整个人类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的辉煌。图为莫高窟前的宕泉河。</p> <h3>在遥远的历史深处,一片荒凉的大漠中,突然矗立起一面断崖。就在这绵延1600米的绝壁上凿出735个洞窟…,</h3> <h3>窟内以雕塑、壁画、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塑出数千座佛像、佛教故事、佛事场景…,</h3> <h3>洞窟上下排列五层…,</h3> <h3>最高的有九层,这实在是伟大得让人震撼。</h3> <h3>公元366年,沙门乐樽者来到敦煌,傍晚站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前,突然前面光芒万丈照亮了半边天空,尊者由此悟到佛旨,决定在此凿窟修行,塑像建寺。从此莫高窟开始了它伟大的历程。</h3> <h3>历经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凿窟735个,成就了这所雄伟的佛教艺术宝库。</h3> <h3>北区九层楼的大像石窟内的弥勒佛像,高356米,为武则天下令修建。是目前世界室内第一大佛。</h3> <h3>除此之外的洞窟全由各界人士,普通百姓筹资建筑。这说明当时佛教的深入人心,同时也让今人稍稍的领略了一下我们祖先在精神领域的强大力量。</h3> <h3>有人说,在莫高窟看到的不是标本,是生命,鲜活的生命。</h3> <h3>难道不是吗?一代代的艺术家、工匠、信徒来到这里,用毕生心血和精力,绘塑出这么美妙的线条、色彩、雕塑,结合建筑创造了这片石窟佛寺。这里完全融入了他们个体的人生追求、佛性体悟、艺术造诣和整个时代的社会信息、审美取向及生活情趣…。</h3> <h3>我们甚至能感到各个朝代发出的气息。</h3> <h3>在这里,突然有一个词鲜明地出现在我面前:传薪。我们的先辈正通过自已的感悟、创作和修为,把佛教的教育进行着文化层面上的代代传承…。教育,其主要的意义不就在于人性的教化和人格的塑造吗!</h3> <h3>后来我发现,那个词竟是我故乡老屋墙上的砖雕:"析疑""传薪"。苏州的老屋,现在属古建筑保护群,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h3> <h3>思绪再回到莫高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佛祖本生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等等不断舍身受身的故事;无比庄严的佛国世界;佛祖诞生、出道、和涅槃的场景…</h3> <h3>还有美丽的飞天、反弹琵琶的天女、浩浩荡荡绚丽大气的唐代朝圣的仕女队…</h3> <h3>说到莫高窟,怎么也绕不过王圆箓,一个清代道士。</h3> <h3>  朱元璋建大明王朝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将嘉峪关外的政府机构、军事设施、居民全撤回关内…</h3> <h3>至使玉门关、阳关废弃,莫高窟也被掩埋在一片黄沙中,两百多年…。图为明嘉峪关东城门。</h3> <h3>直至二十世纪初,一个王姓道士发现了莫高窟,发现了窟内的藏经洞,遂又"出卖"了藏经洞。藏经洞内5万多件历代经卷、绘画、刺绣、古董经王道士手大量流往国外…。呜呼哀哉,千古功过任人评说。但如此大的罪过,他区区一个道士是无论如何也背不起的,这只是一个国家衰落,政府腐败无能的缩影罢了。图为王圆箓的塔墓。</h3> <h3>走近莫高窟,与古人交流,与历史对话,实现每个个体超越时空的精神共筑,这才是我们今天参观莫高窟的意义所在吧。</h3> <h3>当你一步步地深入,一层层剝开的时候,遇见的或许是自已的心。</h3> <h3>敦煌鸣沙山。</h3> <h3>鸣沙山环抱中的月牙泉。</h3> <h3>广宽浩瀚的沙漠充满了阳刚之气,如把沙漠比作男子,那么月牙泉就是依偎在宽广温厚的父亲怀抱里的倍受宠爱的婴儿。</h3> <h3>鸣沙山、月牙泉。山的那边就是莫高窟。自然与人文如此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老天究竟想提示我们什么呢?人,来自自然,回归自然,什么时候又能离开自然?</h3> <h3>人类应该是大自然怀抱中的婴儿。</h3> <h3>好好享受这份呵护吧。不要去忤逆他!任何的贪婪和过份的举动都是要遭报应的。</h3> <h3>“我永远没有长大,但我永远没有停止成长"。</h3> <h3>在经历了一大圈之后,渴望回到一种初始的状态。溯本清源,返扑归真。这也算是成长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