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動的精靈

瑛梅

<h3> &nbsp;</h3><h3><br /></h3><h1> 舞動的精靈</h1><h3><br /></h3><h3> 如果靈魂中注定要做什么或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那么時間或早或晚會應允你的。</h3><h3><br /></h3><h3> 小時候的我經常在家里看到我三哥練習武功,倒立,扳腿,騰空翻之類的…… 我三哥長我十二歲,那時正在中国戯曲学院表演班就讀。耳薰目染的潛移默化,還是个小女孩儿的我覺得很好玩儿,下腰,踢腿,劈叉,也跟著忙騰。但后來才知道我学習舞蹈相當大的助力就來自小時候柔韌性的練習。</h3><h3><br /></h3><h3> 大上学時校園里是学跳交誼舞。年輕人認識新朋友一起跳舞唱歌,不少周末都是這樣度過的。那時也和哥哥姐姐一起參加過一些校外的舞會。但舞蹈本身并沒有給我留下太多的記憶,只是記得那時我大哥刻苦練習国標舞步的情景,覺得很有趣。不過大哥的国標舞應該是跳得很好的。</h3><h3><br /></h3><h3> 來到美国后,一直忙里忙外。有次偷闲在城市社區中心報了一个舞蹈課,学的是支西班牙舞,感覺挺容易的,當然老師要求也不高。老師是位非裔的女老師,人很友善。她講女人要优雅地老去,包括身材也要有所控制,她説"瞧,我的身材就沒有走樣。我很注意,今天早上我只吃了一支香蕉…" 她的這話我記得真清晰😂,不過我基本上原來吃什么早餐還是照舊,也沒有改成一支香蕉。😀</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 <h3><br /></h3><h3><br /></h3><h3><br /></h3><h3> 健身熱席卷全球,在美国更為明顯,从孩子到学生,从年輕人,中年人,到老年人,都從事著各式各樣的健身項目。我不是一个熱衷于鍛煉的人,覺得單調枯燥乏味的運動,引不起我的興趣。😜那時公司里的同事Susan姐姐經常提起她去24 小時健身中心跳Zumba舞,看她興致勃勃的樣子,我也到家附近的那个24小時健身中心去了。跳Zumba舞的那个班人滿為患,那么多的華人,還有印度人,墨亞哥族裔,白人… 領舞的是个中国女老師,她个子不高,渾身上下沒有一點多余的脂肪,不細看還以為是个小女孩儿。她精力极為充沛,跳動的幅度非常大,一个小時不間斷地跳動,我心里瞎怀疑她是不是吃什么了。😜 老師説她40多歲才開始学習跳Zumba, 給她帶來了不一樣的人生体驗,還非常鼓勵我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悠揚動听的音樂旋律中,大家翩翩起舞。老師選擇的音樂大部分是拉丁美洲和南美洲的音樂,也有一些悅耳而時下流行的美国歌曲,印度,夏威夷,和中文歌曲…… 在落地鏡前,看到自己舞動的身姿,我体會到了舞蹈用言語不能傳達的美和魅力。</h3><h3><br /></h3><h3> 家人知道我喜歡跳Zumba,有時我也在家給他們跳一跳。我先生總是説,"挺好挺好",然后問我"你們不演出嗎?" 他問了幾次以后,我就去离家很近的麗莎舞蹈学院上舞蹈課了,這是一家專業舞蹈学院,老師也都是專業的舞蹈家和編舞。于是正規的舞蹈訓練就這樣開始了。把杆上的練習汗水直往下滴,浸濕了衣服; 在地上摸爬滾打,磨紅了膝蓋; 舞蹈一遍遍不厭其煩地跳,好上加好; 細微動作的糾正与揣摩,精益求精…… 寒來暑往,学習舞蹈的快樂更是伴隨著辛苦与堅持,但每一次成功的表演都讓我愈來愈喜歡。我們的演出受到城市社區,公司机构組織的歡迎和喜愛,以及報紙媒体的肯定和宣傳。后來姐妹又讓我去另外兩个舞蹈隊和她們一起去学習演出。大家在一起演出許多支美麗的舞蹈,像"春天的芭蕾","秀色","放風箏","新疆鈴鼓舞","鴻雁", "采薇"…… 有中国古典漢唐舞,和中国民族民間舞,每一支舞都表現了不同的背景和文化元素,有不同的韵味和意境。這也是我在学習舞蹈動作本身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表達的。在跳舞之余,姐妺師生的情誼日益深厚,大家一起聚餐爬梯和旅行游玩,分享生活中的美好時光。</h3><h3><br /></h3><h3> 舞蹈帶給我的是从內到外的美的感受,美的体現。我希望它能一直陪伴著我,成為駐守在我靈魂中的一部分。</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