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故事」四月故事: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八萬四千問》摘錄

Daryl 陸德禮

<h3>「如果我們所擁有的全都可量、可數、可見,那生命就沒有意義可言了。」</h3><h3><br /></h3><h3>上個月讀了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作品《八萬四千問》,覺得裡面有一些陳述蠻值得慢慢品味,細細體會,於是便摘錄了幾段。在攝影的路上,正所謂功夫都在攝影之外,書中的部份見解也可以應用到攝影的修養裡面。</h3> <h3>「無論我們人類發明了多少辦法來讓事物變得更簡單易行、功能強大、可測度、可稱量,我們因無法讓一切盡在掌握而帶來的憤怒也永遠不會消失的。而且我們在物質上越富有,我們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就越強烈越明顯。」</h3> <h3>「佛教認為,我們以這樣的形態存在,事物以這樣的形式呈現,是因為數以億計的因和緣,每個因緣又有其自己數以億計的因和緣。</h3><h3><br /></h3><h3>事物的出現與消失是由於無數的因和緣,但是有一個因我必須單獨強調,那就是我們的心識。這是最大的一個因。」</h3> <h3>「我們無法知道什麼樣的因緣在等待著我們。有很多出人意料的事,就在生命的下個路口。對於普通人的心識來說,因緣是無法預測的。</h3><h3><br /></h3><h3>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是一點兒都不相信因緣,而是只相信自己能夠明顯感知的物質的因緣,比較表面的因緣。」</h3> <h3>「時間是相對的,所以沒有「究竟的開始」和「究竟的結束」那樣的事情。這令到宇宙起源的這類對話變得非常複雜,因為你身處可講、可聽、可想、可描述的世界,卻在嘗試著去講那些不可講的,聽那些不可聽的,想那些不可想的,描述那些不可描述的。</h3><h3><br /></h3><h3>當我們開始去討論一些不可描述的事物時,就已經造成了一種神秘感,然而事實上並沒有什麼神秘的事,只是簡單的未經加工的真理。」</h3> <h3>「物質主義的遊戲永遠無法真正地根除不安全感。這可能有點難以理解,因為不知為何我們有種盲目的概念——有錢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表面上看,這或許暫時看上去是真的,但是如果你太過屈從於物質的誘惑,意味著你的信心是建立在不確定的、隨時可能變化的事物之上。</h3><h3><br /></h3><h3>如果你變得太物質主義,你就總會有一種自卑感。」</h3> <h3>「如果我們擁有出離心,它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幫助我們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家庭,朋友,財富,乃至小小的一杯茶。</h3><h3><br /></h3><h3>這是因為一個有無常觀的人每次品茶,都好像是品人生的最後一杯茶,因而會倍加珍惜。」</h3> <h3>「你有能力去擁有你想要的那種命運,取決於你自己。所以可以說,因緣既是自由意志又是命運,但是在這裡,命運應該理解為某些我們以前創造的因緣的結果,而不是被我們控制之外的力量所提前決定的。</h3><h3><br /></h3><h3>被認為是所謂「命運」的一切事物,都是我們通過自己的無明製造的。然後我們忘記自己創造了它,很久以後,我們認為它是不知怎麼就隨意發生的「命運」,對此我們不會受到責備,也不需要擔負責任。」</h3> <h3>「一個人的正義通常是另一個人的不正義。</h3><h3><br /></h3><h3>我們可能為了自己的村落、省份、民族或國家而戰鬥,但經常是以別人的損失為代價。一個人的正義對另一個人可能是完全的不公正;同樣,一個人的自由往往意味著另一個人的奴役;一些人的平等意味著對他人的剝奪;一個國家的和平可能帶來另一個國家的壓迫。所以這些價值實際上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會變化的。」</h3> <h3>「輪迴中的事情只會暫時顯得美好。如果你種下一顆有毒的種子,它就會長成一棵有毒的植物。即使看上去很美,即使現在無害,但總有一天它會傷害我們。輪迴就是這樣。」</h3> <h3>「很多人難以接受看上去「無辜的」人們遭受共同的痛苦這一結果。但依照佛教的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沒有人是無辜的。如果你是一個輪回中的眾生,那麼你就不是無辜的,並且你是輪回眾生的這個事實就意味著你曾經做過某些事情,導致你現在在這裡。」</h3> <h3>「當我們不再依賴於任何因與緣,我們就不再是業債的犧牲品。例如,如果你覺得需要有朋友的愛才能感到幸福,這意味著你還在聚集業債。</h3><h3><br /></h3><h3>如果我們還想得到表揚,如果我們還被批評困擾,如果我們被忽略時感到孤獨,如果名望讓我們激動興奮,那麼我們有意識無意識地總是在尋找安慰或者安全感。</h3><h3><br /></h3><h3>然後我們害怕不幸福,我們如此辛苦地工作、付出極大的努力,只是想要贏得贊揚、避免批評、得到關注,以及不被忽視。只要你還在做這些事情,你就還受著因緣約束,從而受到業債和它的果的約束。」</h3> <h3>「心是可被訓練的,我們被訓練成易怒和猜忌的,這些訓練和傾向當然也能夠被翻轉,我們可以把自己的心訓練得仁愛、善良而慈悲。修心的目標,是真正懂得一切事物的真理。在此刻,是心在持續地把假的和幻化的事物信以為真。</h3><h3><br /></h3><h3>我們必須學會專注,長時間地專注。這是讓心調柔的關鍵。如果你能夠每天堅持這樣做,你的心就會變得像是可以被揉捏成中國麵條的生面團一樣。」</h3> <h3>「我們對今生擁有的不滿足,所以我們尋求更高的東西,如果你在追尋某種精神之道,不滿足於你所擁有的,不滿足於這個平庸的物質世界,真的以超越的、更高的追求為目標,是一件好事。是這種渴望與追求讓你成為高尚的、精神性的人。」</h3> <h3>「雖然我們都嚮往並朝著某種恆常、確定的幸福努力,但那終究不會發生。它還沒有在任何人身上發生過。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哪個人永遠幸福生活著的記錄。那只存在於電影里。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夠從我們誤認為是現實的那種幻覺中逃離。如果你能夠從物質主義的幻覺中逃離,那你已經很有成就了。</h3><h3><br /></h3><h3>接受真實的自己,這會從多大程度上把你從各種各樣沒有必要的假設、希望和恐懼中解放出來。」</h3> <h3>「試試在街道上徘徊,只是做你自己,不被你擁有多少、和誰交往、有什麼樣的朋友衡量,而只是作為一個簡單的人。</h3><h3><br /></h3><h3>也許你會看到很多漂亮的事物,因為直到現在,我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被希望和恐懼過濾過了的。甚至梳頭或者不梳頭也是因為希望和恐懼才做的。」</h3> <h3>「煩惱是錯誤理解所造成的,看到無常的事物卻視之為永恆;看到很多的零件和粒子卻視之為完整一體;看到相互依存的事物卻視之為各自獨立的存在;看到只能短暫存在的事物卻認為它有個堅固的「自我」。煩惱就是這樣作用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