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南宋宋宁宗年间,一位名叫何嵩(长山始祖七七公)的年轻人,驾着一叶扁舟,从赵家黄檀溪出发,沿枫桥江顺流而下。何嵩此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寻找风水宝地,为自己确定一个生活的落脚地。<br></h3><div> 那时候的枫桥江,水流湍急,河道迂回曲折。小船在水上漂行了数十里,不知不觉进入了山下湖地界。因为视线关注着两岸,何嵩的扁舟竟撞在了河道中间一块石头上。何嵩定睛一看,发觉这块石头长得好生奇怪。这是一块酷似鸡笼的奇石,形状独特,有棱有角,如同碣石。碣石拦住了他的去路,加上此时何嵩舟途劳顿,他索性下船上岸,顺便察看一下附近的山水。</div><div> 这一考察,开启了何嵩人生的新篇章。摆在何嵩眼前是这样一个场景:一片白茫茫的湖水里,横亘着一座形如莲藕的山脉,一节连一节,一山连一山。山脉不高,却绵延数里。放眼望去,山脚边河渠纵横交错,堤岛迂回连环,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这里一片处女地,可渔,可牧,可耕。与檀溪五岫山相比较,这里简直是世外桃源,别有洞天。这是一个好地方!“藕”必有“荷”,“藕”“何”谐音。何嵩想,选择在此落脚,只要双手勤劳,必能繁衍生息,兴旺发达。何嵩最终将落脚点定在了这里,他给莲藕形长长的小山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长山”。</div> <h3> 时间像流水,从南宋流到了元朝,流到了元末明初。在长山这块风水宝地上,何嵩早已成了何氏始祖,他的子孙后代像莲子一样,代代相传,绵绵不绝。此时,三年、六年、山后,都成了何嵩子孙聚居的村落。于是,这里也就有了与战争相关的故事。</h3><div> 话说陈友谅兵败新州,其爱将张定边誓死不做朱元璋的降将。于是,失败后的张定边隐姓埋名,一路躲藏,最终选择在长山避难。因为有一个好心的何员外收留了张定边。何员外视张定边为贵客,知道他是元末第一猛将,就脱衣服给张定边穿,推食物给张定边吃,两人同床共眠,三餐同饮,情同手足。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何员外与张定边最终结为八拜之交。</div><div> 时值兵荒马乱,张定边意识到自己不会久留此地,就决定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传授给何姓子弟(长山拳棒由此始),既能强身健体,又可防止不测。何员外在白塔湖坐拥良田百亩,张定边又鼓动何员外多种早稻。等早稻成熟到八分时,张定边又催促何远外割青,将收割的稻谷早早归仓收藏。何员外虽然觉得奇怪,但他打心底里了解张定边是个非同寻常的人,就什么都依了张定边。偏偏这一年,朱元璋打天下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马草,于是四处高价收购,结果何员外的早稻草卖出了早谷的价钱。</div><div> 此事一经百传,被朝廷得知。朱元璋手下第一谋士刘伯温,推算长山这个地方必有高人,便派人前来寻找。张定边不想连累义兄,就连夜离开了长山,逃到泉南灵源山隐居。为避前嫌,削发为僧。张定边入空门后,不闻尘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先后垦殖禅田50多亩,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自给,也周济贫穷。他这么做,正是从长山何员外这里学习来的。而长山的何员外,因收留张定边而成为一方佳话。 </div> <h3> 经过近800年的传承,长山何氏日益庞大,由长山发展到广山、何家山等何姓集聚地,成为白塔湖一带人口最多的家族之一。民国时期,这里被称之为“三山乡”。大跃进之后,长山村分为长乐村、长山村、鸡龙石村。到2007年,三个村又合并成新长乐村。无论是分久必合,还是合久必分,长山何氏“乡邦永赖”“敦仁乐济”“齿德并隆”的家风门风始终没有改变。由于长乐地处白塔湖畔,这里河网交织,气候宜人,在勤劳智慧的何氏后人的打拼下,又谱写了一曲神奇的珍珠之歌。</h3><div>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江苏武进一家国营渔场,派了一位名叫朱林昆的师傅,来到诸暨白塔湖收购河蚌。当时,何木根、何柏荣是长乐村的水管员,他们对此感到不可思议:诸暨湖畈的农民用来喂鸡饲鸭的河蚌,江苏客人路远迢迢前来收购,到底是去派什么用场的?他们几次询问江苏客人,江苏客人总是笑而不答。于是,两人商定,留宿江苏客人,三餐好生款待。“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江苏客人被何木根、何柏荣的真诚所感动。江苏客人最后主动透露了一个致富的“秘笈”,不仅说明了河蚌的真正用途,还手把手传授养蚌育珠的技术。</div><div> 何木根率先在屋后池塘偷偷摸摸地“搞小动作”,养出了诸暨历史上第一批珍珠。“私养珍珠”在当时属于资本主义的“尾巴”,必须坚决予以割除,结果何木根与何伯荣被关进了学习班,被迫接受思想改造。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两人才“翻身得解放”。不仅解放了,还双双参加“诸暨县万元户大会”,双双被评为“诸暨县养蚌育珠专业户”“诸暨县劳动模范”。之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养蚌育珠在山下湖遍地开花,长乐村在短短几年里就成为远近闻名的“珍珠第一村”、富甲一方的万元户村。一村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广山村、尚山村、朱家站村纷纷组织人员前来取经,何木根、何柏荣二话不说,蹲在塘边悉心指导,无私为农民兄弟提供蚌苗。</div><div> 到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长乐村的珍珠产量已经接近一吨。这么多的珍珠,光靠几家医药公司收购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得知广州有香港客商在收购珍珠,村民们又成群结队去广州推销珍珠。于是,香港太湖公司、香港亿能公司前来长乐村设点收购。长山村民何新桥则联合中国珠宝进出口公司,成立了中国珠宝进出口公司广州贸易部,通过进出口公司把珍珠销往世界各地。既请进来,又走出去,长乐人把珍珠生意做到了全球。</div> <h3> 长乐村坚守“耕读传家”,因而代有名人辈出。明清时期,长乐秀才叠出,有父子三秀的佳话。抗日战争时期,有坚持抗日的国民党上海市执行委员何成甫(洪颂道),杭州西冷印社早期社员何逸樵(何春标)。新中国成立后,有诸暨第一位将军周子祯(何其浩),原28集团军军长何燕然将军等等,他们都是新长乐人,他们从长乐出发,为长乐增添珠光宝气。</h3><div> 珍珠使新长乐富裕,富裕后的村民以书法陶冶情操。1990年,新长乐村就成立诸暨市首个农民书法协会——长乐书法协会。书法成了村民的长乐事,全村老少都爱书法,都学书法。新长乐村先后举办过全省农民书法大赛、绍兴市文化特色村书法大赛、诸暨市首届农民书法大赛。书画艺术给劳作之余的村民增添了乐趣,也让书法爱好在村里蔚然成风,成为新长乐文化建设中一张闪亮的名片。</div><div> 新长乐村也是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标兵村,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完成道路硬化、路两旁绿化、河塘整治、文化公园、文化大礼堂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为白塔湖畔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今,人们只要提起诸暨长乐,都会不自觉地发出赞叹,因为这里家家户户住着花园别墅,这里才是梦寐以求的新农村建设样板。</div><div> “乌槎白栎树萦绕,四月樱花血色殷。露叶五更莺未起,游船齐泊藕山湾。”这是诗人对白塔湖自然风光的赞美。风景如画的白塔湖,成为了国家湿地公园,而白塔湖湿地公园的主码头,就在新长乐村。历史上,长乐是船舶起航的码头,而如今,这里仍是驶向美好未来的新码头。</div><div> 珠乡与湿地生辉,秋水共长天一色。新长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辉灿烂! </div> <h3><b><font color="#ff8a00"> 欢迎提供新长乐村的老故事、老照片及采访线索,为编写《长乐》一书提供素材。</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