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盖山下燕子窝

Guan 维照

<h3>海拔1600多米的雾盖山峰</h3> <p class="ql-block">  退休赋闲,胡思乱想多了,虽然现在的事丢三拉四,但过去的事却像蒙太奇似的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许多儿时的、学生的、社会的事只是一闪而过,唯有一个地方让我魂牵梦萦,那就是雾盖山下的燕子窝。</p><p class="ql-block"> 湘南群山延绵,主峰海拔1600多米的雾盖山峡谷有个地方土名叫燕子窝,燕子窝是否真有燕子?有!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一群燕子在此含泥筑窝,那就是我们工程兵建筑的将士。</p><p class="ql-block"> 时国力孱弱,科技落后,炮眼靠抡锤,石头用手搬,浇筑用捅提,昼夜不停,多个作业面同时掘进。一两百斤重石头,徒手往翻斗车上搬,浇筑混凝土流水线上,战士们像机器人一样不知疲倦,一桶一桶向前传输,长年累月弯腰负重劳作,加上潮湿的作业环境,到退伍时,十有八九腰肌劳损,有的甚至熬成了血燕,工程股工程师李元松,是部队少有的科班出身知识分子,身子孱弱,经常便血,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长期坚持火线指挥施工,病倒工地,赢得了指战员的爱戴和尊敬。将士们上下同心,团结一致,凭借风雨练就的钢铁翅膀,凌空翱翔,含泥不止,为国之重器筑起一个个坚如磐石的窝,任何胆敢来犯之敌都要掂量掂量,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中,究竟储存了多少国之重器?为共和国赢得了长久的安宁。</p><p class="ql-block"> 我二十多年戎装生涯是从燕子窝起飞的,那时我在后方做保障工作,小有进步,一年春末,作为机关篮球队员到工地参加比赛,赛余跟随领导进洞见习,一天,领导谈话,问我能否长期服役,我不加思索,响亮回答:“党叫干啥就干啥!”,随即就地体检,是年提拔到汽车连任司务长,把宝贵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壮丽的国防事业。</p><p class="ql-block"> 五一前夕,转业在当地的战友邀约重游故地,开车的是最后撤离工地的资深司机老胡,轻驾就熟,拐过几个山坳,来到了连队当年安营扎寨的地方,一点痕迹都没有了,往前爬过一个小山坡,当年的指挥所就在这里,不同的是杉木皮房变成了楼房,车在路边稍作停留,寻觅远方绿树掩映中的施工陈迹,这时,站岗士兵目光警惕地盯着我们几个老头,这也难怪,我们进入军事禁区了,这些儿孙辈的战士,不可能认识曾在此含泥筑窝的老燕子了。</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过去了,遥望烟雾缭绕的雾盖山顶峰,蓦然记起北宋著名诗人宴殊《一曲新词酒一杯》中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重临故地,心愿了矣!</p> <h3>远眺雾盖山</h3> <h3>通向燕子窝的路</h3> <h3>当年安营扎寨的地方</h3> <h3>依稀可辨的村落</h3> <h3>当年的荒坡变成了市民广场</h3> <h3>重临故地</h3> <h3>留影燕子窝</h3> <h3>战友情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