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河套

张 霆

<h3>  一直对黄河河套很感兴趣,有心要沿河套走一圈,此行自驾从宁夏前套中卫市黄河右岸向北出发,经银川平原再由西向东穿越陕北榆林大地出秦,在临县跨越秦晋交界处的黄河大桥进入山西的吕梁山区向南开车到吉县壶口,继续往南途经河津渡口直达鸡鸣三省(秦晋豫)的风陵渡黄河大桥,算是理论上走了趟黄河河套,历时6天,行程2000公里左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经九省、自治区,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h3> <h3>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河型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明史对河套的解释为:"河套周围三面阻黄河,土肥饶,可耕桑。密迩陕西榆林堡(今陕西榆林),东至山西偏头关(今山西偏关县),西至宁夏镇(今银川),东西可二千里;南至边墙,北至黄河,远者八九百里,近者二三百里。"</h3> <h3>  "河套"一名始于明代,因其"几"字形上部像个马套,故曰:河套。因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故有民谚"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地区自古以来就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及生活资源,这种河套的地形在世界大江大河里绝无仅有。河套周边地区,包括湟水流域、洮水流域、洛水流域、渭水流域、汾水流域、桑乾河流域、漳水流域、滹沱河流域,都具有比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它们环绕着河套地区,正如众星捧月一样,把河套文明推到了最高峰,同时又把河套文明传播到更广阔的区域之中。</h3> <h3>  河套所处为黄河中上游,其地形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h3> <h3>  《明史》对河套地理范围的叙述是:"西有奢延水,西北有黑水,经卫(按指榆林卫,今陕西榆林)南,为三岔川流入焉。又北有大河(按即黄河),自宁夏卫(今宁夏银川)东北流经此,西经旧丰州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折而南,经旧东胜卫(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又东入山西平虏卫(今山西朔州平鲁区)界,地可二千里。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br /></h3> <h3>  由此可见,河套所指是这样一个地区:黄河经今宁夏北流至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瞪口与临河之间,以乌加河为主干道东折,然后流经包头、托克托县,再南折流往山西河曲、保德,呈"几"字形,形似套状,与今鄂尔多斯市及巴彦淖尔市"后套平原"的地理范围大体相当。</h3><h3> 河套地处中温带,深居大陆内部,受东南暖湿季风影响较弱,西北干冷季风影响较强,气候寒冷干燥,多风沙。自然植被多以荒漠、半荒漠草原为主。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一一黄河在此蜿蜒而过,宜农宜牧。河套南接陕西,西隔河毗邻宁夏,东隔河毗邻山西,北与辽阔的蒙古高原接壤。</h3><h3><br /></h3> <h3>黄河风陵渡大桥也是河套结束的地方。 清诗人,俊德有诗为: 立马风陵望汉关,山峰高于白云间, 西来一曲昆仑水,划断中条太华山。</h3> <h3><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哈哈, 老夫聊发少年狂!自笑村夫义气发!</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