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遗韵

东方白

<h3> 说到西安,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大唐。唐朝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曾经的辉煌,在有些方面至今都难以企及。唐朝的国都就在西安,当时称为长安,但其规模却比西安现存的城廓要大的多,历经两千多年的变迁,现在西安城墙所圈的城廓是明代遗留的。</h3> <h3>钟楼</h3> <h3> 清明时节,给母亲扫墓后,我带着母亲的遗愿,从郑州乘高铁来到了西安,替她老人家看看今日西安的变化,看看已在那里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亲人——我的大舅一家人。</h3> <h3>鼓楼</h3> <h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h3> <h3> 秦始皇兵马俑可是我国的国宝,自从1974年3月被发现后,去参观的人已无数,光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就有二百多位。1987年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h3> <h3>一号坑</h3> <h3>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坐西向东的,共分三个坑,呈品字形排列。其中一号坑是最早被发现的,在二、三号坑的南面,东西长216米,南北宽62米,里面有与真人、马一样大小的兵马俑八千多个,看看这有多么的壮观啊!</h3> <h3>二号坑</h3> <h3> 二号坑在一号坑的东北侧,东西长96米,南北宽84米。坑内的布阵比一号坑更为复杂,兵种也更齐全,是由骑兵、战车、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是三个坑中最为壮观的军阵。</h3> <h3>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的西北,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是兵马俑军阵的指挥部。这是三座兵马俑坑唯一没有被秦末起义军焚烧的地方,出土的陶俑身上还有彩绘。当然这在现场已看不到了。</h3> <h3>高级军吏俑</h3> <h3>中级军吏俑</h3> <h3>跪射俑</h3> <h3>鞍马骑兵俑</h3> <h3> 秦始皇兵马俑无论在考古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各方面都是极高的,在社会层面,它用实物反映了秦朝已正式废除了人殉制度,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h3> <h3>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h3> <h3> 这两组彩绘铜车马是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发掘出土的。当时被置于一长方形盒状木椁内,面西前后排列。由于木椁腐朽塌陷,铜车马被压坏,色彩也已剥落。经过考古工作者多年的精心修复,才得以复原。铜车马主体为青铜铸造,其它零部件或青铜、或金银,共有三千余件,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沾接及子母扣、纽环扣、锥度配合、销钉连接等工艺,精湛无比。每一组都有一顿多重。据考证,这是秦始皇车队的属车。史书记载,秦始皇出游时共有车乘81辆,其盛况可想而知,他本人的乘车会更为豪华气派。秦始皇陵下的宝藏无法想象!</h3> <h3> 西安是中国历史的见证地,无论横扫六国而大一统的强秦,还是马踏匈奴的雄汉,或是万国朝贡的大唐,都在西安这块宝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存。</h3> <h3>华清宫长生殿</h3> <h3> 华清宫与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皇家园林。它南依骊山,北面渭水,与秦始皇陵相邻。由于其得天独厚亘古不变的温泉水资源,历史上自周朝起,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均在此建有离宫别苑。现经过重建,已成为唐宫文化特色旅游景区。</h3> <h3>七夕彩虹桥</h3> <h3>九龙湖龙石舫</h3> <h3> 九龙湖分上下两个湖,中间有一长堤(九龙桥)东西横贯,长堤两边各有晚霞亭、晨旭亭。湖南岸和东岸建有沉香殿、飞霜殿、宜春阁等红色仿唐建筑。</h3> <h3>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对于国人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虽不能人人熟记全篇,但篇中的经典名句则可张嘴即出。全诗生动反映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传奇式的爱情故事。一位至高无上的皇帝能够“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见其爱之专注,在中国封建帝王史上绝无仅有。但他们的爱情终究没能跳出封建社会的桎梏,以悲剧而告终。</h3> <h3>贵妃泉</h3> <h3> 骊山温泉共有四处泉源,其中一处古源在石券洞内,泉水清澈见底,热气蒸腾。因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设有汤池,而被誉为 “天下第一泉”。泉水常年保持在43度上下,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如碳酸钠、二氧化硅、氧化铝、硫磺、硫酸钠等,沐浴后可以治病健身。</h3> <h3>杨贵妃进浴雕塑像</h3> <h3> 雕塑抓住了杨贵妃进浴时的瞬间动态——用脚试水温时的动作,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人物的体态丰满,肌肤若凝脂,可美中不足的是人物面容与人们的想象有点差距,并非那种“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颜值。</h3> <h3>莲花汤</h3> <h3> 唐代御汤遗址是在1982年4月被发现的,经过三年多的发掘,在4600平方米发掘区内清理出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沐浴用的“莲花汤”、“海棠汤”,还有唐太宗沐浴的“星辰汤”以及“太子汤”、“尚食汤”五处唐皇家汤池遗址。现在都在汤池上加盖了仿古建筑予以保护,并留出通道供游人参观。</h3> <h3>海棠汤</h3> <h3>飞天舞女</h3> <h3>白莲榭</h3> <h3>大雁塔</h3> <h3> 西安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又称慈恩寺塔,但大雁塔的名气却比大慈恩寺的名气大的多。这座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用于供奉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塔建之初为五层,后经五次修建,在外形和层数上都有所变化,出现过九层、七层,最后一次明万历三十二(1604年)最终确立了现在的外形和层数,在维持唐代塔体基本造型的基础上,外表用青砖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形成了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高64.517米,塔基边长25.5米。</h3> <h3>俯瞰大慈恩寺</h3> <h3> 大雁塔景区有北南两个广场,北广场以水景喷泉为主,据说是亚洲最大的矩阵音乐喷泉广场,除此之外还有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每到晚间喷泉齐放,在灯光和背景音乐的衬托下,梦幻迷人,璀璨斑斓。南广场以人物雕塑、装饰小品为主,在南北街道中间形成一道壮观的水景群雕带。</h3> <h3>大雁塔一层顶部</h3> <h3>塔内供奉的舍利子</h3> <h3> 两颗舍利子直径分别为3.5mm和1.5mm,均为印度玄奘寺主持释悟谦法师于1999年佛教交流活动时所赠。</h3> <h3>塔内保存的贝叶经</h3> <h3> 贝叶经即刻写在处理后的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当时的印度,人造纸张极为稀少,因此以贝叶代之,玄奘取回的经书均为“贝叶经”。此为保存在玻璃管内的复制品。</h3> <h3>玄奘法师雕像</h3> <h3> 玄奘法师是大慈恩寺的第一位住持方丈,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他于唐贞观三年(629年)从长安出发,单人独骑沿着“丝绸之路”,游学西域。一路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经过三年的艰苦跋涉,走过五万余里,终于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就学于著名的那烂陀寺,拜戒贤长老为师。又用五年时间遍游全印众国。贞观十九年(649年),玄奘携经卷657部、佛像八尊、150枚肉舍利和一函骨舍利,载誉返回长安。这是伫立在南广场的玄奘法师雕像。</h3> <h3>佛事活动</h3> <h3> 清明节当天,为表达对祖先的缅怀和思念之情,秉承佛陀慈悲孝亲之情怀,大慈恩寺举办了“丁酉清明节共修法会”,时间从农历三月初八至十四,其内容主要是:清明节当天,上午扫塔礼祖,晚间举行清明普利瑜伽焰口施食法会,每日礼诵地藏菩萨本愿功德尊经,十四日礼拜地藏菩萨宝忏。</h3> <h3>暮色中的大雁塔景观区</h3> <h3> 晚上华灯初上,大雁塔北广场的灯光音乐喷泉开始表演,在迷人的色彩和动听的音乐衬托下,使人们仿佛身处梦幻的世界,相比白天要漂亮多了。</h3> <h3> 喷泉水面面积有2万平米,其八级迭水池中的八级变频方阵是世界最大的方阵,每级水池有7级迭水,与大雁塔7层相印合。喷泉水型有22种,如莲花朵朵、云海茫茫、海鸥展翅、蝶恋花、水火雾等,反映了近年的科技水平。背景音乐《水韵雁塔 舞动西安》由独白、独唱、合唱、诗歌朗诵、轻音乐组成,分为花绽芙蓉、水润古城、梦萦丝路、春满长安四个篇章。</h3> <h3>小雁塔</h3> <h3> 小雁塔相对大雁塔而名。唐宋时一直称为 “荐福寺塔”,因其建于荐福寺北,隔街相望而的名。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皇宫中的宫人集资在荐福寺北建造了一座比大雁塔略小的佛塔,以便存放高僧义净从天竺带回的佛教经卷、佛图等。其造型与结构是中国早期密檐式塔的代表作,对其后我国多地区的砖石塔建造影响很大。</h3> <h3> 小雁塔建塔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经天灾人祸而不倒,实在难得。初建塔时为15层,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因地震,上两层被毁,形成了现在的13层。历史上小雁塔经历六次大地震,三次震裂,三次复合,堪称奇迹,佛之佑也。新中国建立后,在修复小雁塔时发现,塔的三次复合非神合,而是人合,古人根据长安的地质情况,将塔基用土夯筑成一个半球体,承受的压力分散均匀,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样,历经数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可见当时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h3> <h3> 唐朝虽很开明,但长安宫中的宫女依然不少,常有数万,她们是皇家的奴婢,没有地位和名分,把希望寄托于佛教,希望来世能有幸福之日。今天,当我们面对这座佛塔时,不应忘记当年捐钱修塔之人。小雁塔寄托着古代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h3> <h3>西安博物院</h3> <h3> 2007年小雁塔保护单位正式更名为西安博物院,地点与小雁塔仅一墙之隔。也就是说博物院包括小雁塔和荐福寺两个历史名胜区和展馆园林旅游区三部分。</h3> <h3>西安碑林博物馆</h3> <h3> 碑林博物馆以收藏、陈列、研究我国历代碑刻、墓志及石刻为主,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博物馆。由于去时天色已晚,又有小阵雨,没能进去参观。</h3> <h3> 通往碑林博物馆的步行街叫书院门,整条街两旁的建筑古香古色,门面经营的也都是与文化有关的物品,如笔墨纸砚、字画古玩等。关中书院(今西安文理学院)、于右任故居等也在这条街上。</h3> <h3>钟楼</h3> <h3> 在西安市中心的东南西北大街交汇处的十字路口中间,有一幢古老的建筑,它就是有名的钟楼。钟楼整体呈正方形,底边长35.5米,高36米。它最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地点在现址的西面,与鼓楼相对。由于西安城的变迁东扩,中心位置也发生了改变,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钟楼被整体迁移到现址。这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规模最大、建筑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钟楼。</h3> <h3>钟楼二楼展厅</h3> <h3> 钟楼上的大钟原为唐代景云二年(711年)铸造的景云钟,唐时该钟悬挂在西大街广济街口的皇家道观景龙观(后改称迎祥观)内钟楼上,“安史之乱”迎祥观被毁,景云钟也被废弃不用,直到明代在唐钟楼原址重建时,景云钟才得以重见天日。明钟楼迁址后景云钟无法敲响,又重铸一铁质大钟。现在唐钟被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明钟被收藏于西安博物院,钟楼西北角的大钟是1996年按唐景云钟一比一仿制的。1997年1月30日,沉寂了数百年的晨钟暮鼓再次在古城响起。</h3> <h3>开元商城</h3> <h3> 座落在钟楼东南角的开元商城,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建成的大型综合性商城,其外形独特新颖,气势恢宏,融古典与现代风格于一体,成为西安市中心地标式建筑。</h3> <h3>远眺鼓楼</h3> <h3>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四年。整体呈长方形,东西长52.6米,南北宽38米,高36米,上下共两层。</h3> <h3>暮色中的鼓楼</h3> <h3> 鼓楼的屋顶采用“歇山顶”式,与天安门等同,比其还要高出一米。楼上彩绘分别使用了和玺彩绘与旋子彩绘,并绘有沥粉金龙,是古建筑彩绘的精品之作。在封建帝王专制社会,建筑形制及彩绘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西安鼓楼的建筑级别之高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国都南京。它是我国现存明代建筑中仅次于故宫太和殿、长陵祾恩殿的一座大体量古建筑。</h3> <h3> 咸宁县名儒李允宽所书“声闻于天”画龙点睛,表达了鼓楼在古时的报时作用。</h3> <h3>现场制作糕糖</h3> <h3> 鼓楼北面有条街,这就是著名的回民小吃一条街,据说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街两旁遍布各种特色店铺,有近三百种风味小吃,到西安的人必定要到那里转转,品尝一下诱人的小吃。每逢佳节,这里摩肩接踵,人满为患,到了傍晚,灯光人影,乐奏贩喊,又是一种热闹景像。</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color="#808080">永宁门</font></b></h1> <h3> 西安现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1374—1378)建造的,距今已有六百四十多年历史。它是我国保存至今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墙体全长近14公里,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与现在的双向四车道宽度差不多,旅游者可以在上面租自行车骑行观光。</h3> <h3> 西安古城墙有主城门四座,即长乐门(东门)、永宁门(南门)、安定门(西门)、安远门(北门)。这也是古城墙原有的城门。每门城楼有三重:闸楼、箭楼、正楼。正楼高32米,长40余米,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三层重檐,底层有回廊环绕,巍峨壮观。从民国开始,为了方便进出古城区,陆续又开了几座城门,至今共有18座城门。</h3> <h3> 西安的古城墙使我想起了北京的古城墙,小时家住东四时还曾见过,它比西安古城墙还要宏伟。可惜它已被基本拆光,悔也痛哉!</h3> <h3>箭楼</h3> <h3>仰望箭楼</h3> <h3>远眺南大街</h3> <h3>城外的南大街</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color="#808080">护城河</font></b></h1> <h3> 城墙外的护城河经过清淤疏浚,现在已经变成了环城公园。</h3> <h3>亲人合影</h3> <h3> 短短的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虽有遗憾,没能尽兴,但却是充实的:见识了大唐长安的遗韵,看到了发展中的西安,古时它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今它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见到了亲人,圆梦母亲之所思,也使七十岁老姐顺利成行。此行了却了我心中愿望。</h3><h3> 谨以此篇献给天堂的母亲。</h3> <h3>背景音乐:长安古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