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极·赫哲故里

琴人麗梅

<h1 style="text-align: left;">  一个因穿鱼皮衣,而以"鱼皮部落"著称的民族——赫哲族,从远古摇来,沿江而居。</h1><h1 style="text-align: left;"> 千百年来,赫哲人过着"春汛开江,处暑挡渔,数九寒天也敢凿冰下网"的渔猎生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h1> <h1>  寄语赫哲人民:在发展的道路上,发挥好制度优势,人数较少民族也要奔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h1><p class="ql-block"><br></p> <h1>  同江市是中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主要聚居地。全市20多万人,有21个民族;赫哲族人口1526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聚居在街津口和八岔两个赫哲族乡。</h1><h1>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编剧白辛就是赫哲族人。</h1> <h1>  同江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是三江平原腹地,东接抚远县,南与富锦市、饶河县为邻,西临松花江与绥滨县相连,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相望,为扼要咽喉之所在,是《乌苏里船歌》诞生的地方。</h1> <h1>  同江四季分明,风光秀丽,碧水连天,乌苏里江就像天上飘来的一条彩带环抱边城,形成美妙的渔猎长廊。</h1><h1> 每个视角都能展现出美轮美奂的风景画,让人仿佛置身于那魂牵梦绕的世外桃源。</h1> <h1>  同江市是一座具有北国边城风光特色的口岸旅游城市,既有路始于此、江汇于此及海通于此的北国风韵,也有大界江、大湿地、大森林及大冰雪等自然生态景观;既有独特的赫哲文化、口岸文化内涵,也有融合欧式建筑风貌的异域风情。</h1><h1> 边城同江被人们赋予的"赫哲故里风情、清凉避暑胜地及魅力生态天堂"等美誉,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已风靡全球。</h1> <h1>  同江是富饶的"塞北鱼米之乡",境内有两江十三河及大量泡沼,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h1><h1> 聪慧的同江人民将一个山水相映、民族风情浓郁的"小而新、小而奇、小而简、小而明"的慢节奏边城明珠呈现在世人面前。</h1> <h1>  在水路上,同江是黑龙江省江海联运的始发港,此航线被誉为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 </h1> <h1>  在公路上,全长5700公里的"同三"高速公路起始于同江市,向南途径等9省1市,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五纵七横"12条主干线中最长的一条。</h1> <h1>  在铁路上,中俄首座界河铁路大桥——黑龙江跨江铁路大桥在建中。大桥贯通后,同江将成为我国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可谓是:</h1><h1> 彩带红裙舞边疆,一路美景一路歌。</h1><h1> 边陲名城通跨江,桥头经济稳中强。</h1><h1> (小编丽梅原创)</h1> <h1>  文明是一个城市的风景,传承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内涵隐于风景,创新根于传承,让我们携手一品同江的风景和传承。</h1><h1> 一品同江的大致路线可分为习总书记走访路线、渔猎文化现场体验路线、畅游同江线路、红色教育游线、跨国观光路线、生态探险与界江观光线路等。游客可以根据各自的期盼及日程安排行程。</h1> <h1>  "一品"有"三口",这"三口"分别为:三江口、街津口和横江口。</h1><h1> 小编丽梅是你的眼。</h1><h1> 现在我们慢慢踱步于"三口"之间,在回归自然、回归赫哲族的情境中,投入到赫哲人民热爱家乡的赤子之情之中,感受缤纷多彩的多元文化;惊奇于原始的天然景观,捕捉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并进。</h1> <h1>  现在,让我们睁大双眼走入同江,一品同江文化、旅游及经济平稳健康发展。</h1><h1> 此行计划路程不算多,但景点却很精彩。请大家和小编丽梅从起点广场出发,奔赴同江的魅力所在。</h1> <h1>  畅游三江口,起步大人生。</h1><h1> 起点广场寄托着同江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与憧憬以及对未来前景的祈福与遂愿。</h1> <h1>  "同三"公路起点标志塔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景观遥相呼应。"起点"在北方人是"起点儿"的意思,代表着"好运气"。"起点"会让你的生活"起点儿",走好运的!</h1><h1> 当地流传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摸起点真遗憾。所以,我们不要留下遗憾。摸起。&nbsp;</h1><h1> 小编丽梅不但摸了,还在起点广场奔跑。</h1><h1> 你来与不来,起点儿都在这里等你!</h1> <h1>  三江口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我国的赫哲、满汉军民曾多次在此痛击沙俄对我国的侵略,故有"古战场"之称。</h1> <h1>  三江口是松花江与黑龙江的汇合处,汇合后俗称"混同江",故名为"三江口"。</h1><h1> 记得在同江,仅仅是两江汇合呦。</h1> <h1>  两江汇合后水势骤增,江面开阔,放眼望去,江面上北黑南黄"泾渭分明",东流数十里不混,形成"双色水"争流的奇丽景象。</h1><h1> 若是遇上松花江比黑龙江水大的时节,站在岸上放眼北望,那条线就会往北推;相反,则分明线就会向南移。</h1> <h1>  小编丽梅上船看景,下船吃鱼,再加上有赫哲族的说唱和俄罗斯的风情舞蹈,如梦似幻,乐不思蜀啦。</h1> <h1>  随手一拍,都是美景,随口呼吸都让你醉氧,雾霾是什么?同江人不知道的呦!</h1> <h1>  八岔乡到了。</h1><h1> 乡内绿野如茵,江河如网,泡沼似星,土质肥沃、水草丰美,江河中盛产"三花五罗"及鲟、鳇等名贵鱼种,被誉为"鱼米之乡"。</h1> <h1>  八岔乡赫哲民俗文化馆到了。</h1> <h1>  莽莽山林,是赫哲族的家园。林中狩猎,是赫哲族生存发展的经济基础。山林养育了赫哲人,赫哲人是山林的主人。</h1><h1> 民俗馆外的这座雕塑作品是赫哲族发展史的一个形象说明,再现了赫哲族的狩猎文化,表现了赫哲人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从中领略到赫哲人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h1> <h1>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现存唯一的渔猎民族,有语言无文字,只有民间文学。她的历史、文化多是靠语言口耳相传而得以保留。民俗馆外石刻上的伊玛堪是赫哲族的一种说唱艺术,是赫哲族口传的叙事长诗。</h1><h1>  伊玛堪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赫哲族先民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现有50多部典籍,被誉为"英雄史诗""史诗体的民间巨著""北部亚洲原始语言艺术的活化石""世界罕见的珍品",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h1><h1> 2011年,伊玛堪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1> <h1>  解放前,大多数赫哲族人处于文盲状态。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帮助下,赫哲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第一个实现"普九"教育的民族,也是第一个扫除青少年文盲的民族。</h1> <h1>  文学创作从口头转向书面,文化生活亦由民间业余走进专业艺术殿堂,赫哲族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发展、保护和延续,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朵奇葩。</h1> <h1>  小编丽梅进入民俗馆。</h1><h1> 2016年习总书记视察调研同江时,为领导做讲解赫哲族文化的的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尤老妈妈,今天用生动风趣的语言讲解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食鱼文化、居住文化、渔猎生产文化、歌舞说唱文化、体育文化及独具特色的民间传说。</h1> <h1>  千百年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独特的习俗文化。</h1><h1> 讲解员老妈妈绘声绘色地讲着"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故事,并说这里的黑土,抓一把也能攥出油来。小编丽梅脑海里浮现出同江民风古朴、富庶丰饶的自然面貌,令人向往。</h1> <h1>  赫哲族尤老妈妈开朗豪爽、纯朴幽默的性格给小编丽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1> <h1>  在民俗馆里,小编丽梅看到了传说中的鱼皮画。尤老妈妈说,鱼皮画带有天然的鱼鳞花纹,具有一种自然的美,是值得纪念和收藏,也是馈赠佳品。</h1> <h1>  用鱼皮做衣服,更成了赫哲族人的一大特点。《皇清职贡图》卷八载:"男女衣服皆鹿皮、鱼皮为之。"这是渔猎文化的见证之一。</h1> <h1>  赫哲族通过对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意识。</h1> <h1>  &nbsp;赫哲族无制陶历史。古代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聚居区生长着大片白桦林,因此赫哲族和白桦树结下了千年情缘,他们制作的桦树皮手工艺丰富多彩。</h1><h1> 随着同江旅游及口岸城市的特色凸显,鱼制品和桦皮制品等民族工艺品将成为黑龙江的标志性旅游纪念品,并通过这一窗口,让海内外游客更多地了解赫哲族,加快融入同江的节奏。</h1> <h1>  八岔赫哲民族乡一带,有知名的"四泡一岔",这里发生过历史上著名的"八岔岛事件"。</h1><h1> 当年,很多知青是怀着保卫边疆的激情而来,正盼着要有个表现自己英勇气概的机会,带着武器枪支上岛,更让他们热血沸腾,结果在八岔岛上真的和苏联边防人员打了一仗。这是珍宝岛冲突以来的又一场双方都开枪的武装冲突,不同的是发起自卫还击的不是中国边防军而是中国民兵,还有知识青年,甚至有女知青。</h1> <h1>  八岔岛的自然生态保护得非常好,岛上泡沼星罗棋布,塔头丛生,乘着小船荡漾在这水国泽乡里,鸟儿就在你头顶欢叫飞翔,鱼儿就在你身边游来游去,这一刻犹如神仙过境,并醉卧在这水云间。<br /></h1> <h1>  美丽的松花江一路奔腾,洗尽风尘,流经同江,陡然折转,奔流东去,北注黑水。</h1><h1> 此地江宽水阔,波光连天,碧波荡漾,辉映晴空,可谓"江至街津浪淘尽,一曲歌罢掉头东"。</h1><h1> 正如一位赫哲族诗人所描写的"街津口,街津山,峰环三面水一湾,应是地灵人杰处,不亚塞北小江南"。</h1> <h1>  在同江,除了去八岔乡感受赫哲民族风情外,赫哲民族特色最为鲜明的地方就是街津口。八岔和街津口是同江市赫哲族的两个主要聚居地。文化并无差异,但是同样的路,可有不同的风景呦。</h1><h1>  街津口是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的家园,</h1><h1>亦是赫哲族人古老的居住地和寻根祭祖的圣地。</h1><h1> 现在,请大家和小编丽梅可以一起深入古村落,领略赫哲族以捕鱼为生的特有风俗,探寻赫哲族的神秘。</h1> <h1>  街津口哨所可以俯瞰街津口,连绵的山脉风车飞旋,与江水、田园、村庄,还有心中的赫哲情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山林田园的风情画卷。极目远望,景致美翻了。</h1><h1> 记得不能离哨所太近呦,否则耳边会传来从遥远的地方发出的空旷声音:禁止入内。这是边防官兵的严肃警示⚠️</h1> <h1>  宋代徽、钦二帝被金所掳,路过今街津口,写下凄凉诗句: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屋一灯微。家乡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h1> <h1>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赫哲族猎人关国祥、傅文祥等40余人参加抗战义勇军的往事在赫哲人中广泛流传。</h1> <h1>  到了赫哲村前面的路口,映入眼帘的是"赫哲故里欢迎您"。</h1> <h1>  &nbsp;小编丽梅信步于街头,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木屋墙壁上绘着一幅幅以赫哲族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壁画。他们在讲述一段段已传述千年的神话故事,既让你读到了赫哲族的人文历史,又如同走进了渔猎的童话世界。</h1><h1> 阵阵赫哲古风袭来,让人驻足,令人浮想翩翩。</h1> <h1>  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到了。</h1><h1> 森林公园具有北方寒冷山区的典型风光。其范围内主要有黑龙江、莲花河、得日乞河、头道河、二道河等,素有"三水绕街津"的美称。</h1><h1> 公园内繁茂的原始森林,高大的乔木遮天蔽日,各种野生植物遍布林间,獐狍野鹿自由嬉戏。在这里,小编丽梅感受到原始森林人迹罕至,鸟兽成群,大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意。</h1><h1> 此地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有钓鱼台、仙人洞、老人石、原始林、寒葱沟、奇石坡、怪树林等景点,实为天造地设的尤物。 </h1> <h1>  钓鱼台到了。</h1><h1> 在钓鱼台,人们可观赏中俄两岸风光,是游客必去之处。</h1><h1> 远观钓鱼台,好似神龟静卧江边,古称"神龟饮江"。桥下有"姜太公钓鱼"的人工塑像,让人想到姜太公,也就会想到"愿者上钩"。</h1><h1> 小编丽梅沿铁索桥登台,北望大江东去,静观落日余晖,倾听古林琴音,感叹天地造化。</h1> <h1>  赫哲民族文化村到了。</h1><h1> 村内原汁原味的木刻楞、马架子、地窑子等赫哲族民居建筑,向游人展示了赫哲族源远流长的生活历史。通过赫哲村落建设、大型雕塑群、民族宗教风俗、历史文化、民族歌舞、服饰、手工艺品等,可以全面地了解赫哲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习惯。</h1><h1> 赫哲民族文化村将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展示赫哲族的民俗文化,重新复活赫哲族历史。</h1> <h1>  宽敞整洁的门前广场右侧是一座木克楞的建筑---赫哲展览馆。</h1><h1> 馆藏文物反映了我国六小民族之一赫哲人过去的文化、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现代成就。参照赫哲人原始居住方式——撮罗子,经过艺术夸张处理而建造成的圆形、尖顶三层式博物馆,馆的外墙一周塑有反映当时赫哲人迁徙、征战、渔猎、宗教、艺术、生活六组大型浮雕,从不同侧面展现了赫哲族悠久的渔猎文化,散发出赫哲族传统宗教文化的神秘。</h1> <h1>  在村内,有几组大型雕塑,反映的是赫哲族的渔猎场景。</h1><h1> 为什么只有几千人口的赫哲族人被称为英雄的民族呢?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h1> <h1>  村内有处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神偶广场。</h1><h1> 赫哲族信奉的萨满教,认为人间万物有灵,天地日月、花鸟鱼虫都是由各自的神灵来主宰的。他们信奉最高的神是恩都力(天神)。他身体造型非常奇特,伸展的双臂表示上天,下面的圆盘表示大地,以前人认为大地是由4个柱子支撑起来的,圆盘下有支撑大地的4根柱子。在天与地之间有两个人,表示现在生存的人类。</h1> <h1>  在汉族地区,小孩淘气就用苕帚疙瘩或鸡毛掸子往屁股上揍,而在赫哲地区孩子淘气就用木梳子往屁股上削。</h1><h1> 赫哲人平时教训淘孩子说这样的话:"是不是皮子又紧了,一会给你你梳皮子"。一听这话,淘气孩子就知道小屁股蛋两三天是不敢着炕了。</h1> <h1>  有句俗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多人都理解为渔民懒惰、不着调,不会过日子。</h1><h1> 实际上,赫哲人编织的网是经过野猪血煮完的,有血腥味,可以吸引鱼,但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了,易腐烂和挂水草,所以必须打三天鱼,就得拿到岸上晒一晒、抖一抖,补一补,才可以继续使用。</h1><h1> 所以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并不是特指渔民懒惰。</h1> <h1>  赫哲人世代以渔业为生,住着木头结构的房屋,门窗上都绘有鱼的图案。</h1><h1> 赫哲全鱼宴,被黑龙江沿岸的人称为&quot;天下第一宴席&quot;。</h1> <h1>  现在,几乎所有餐厅饭馆门口都有"全鱼宴""炖江鱼""烤鱼"之类的招牌。</h1> <h1>  在赫哲族族人的指引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赫哲民族风情园。古朴的桦树船、神秘的图腾柱、简陋的窝棚房,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墙壁上琳琅满目的鱼皮画格外引人侧目。</h1><h1> 在图腾柱上刻画了好多中动物,有熊、虎、鹿、鷹等,赫哲族的图腾崇拜和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它是根据姓氏不同而崇拜不同的图腾。</h1> <h1>  烙着历史印记的拉哈苏苏海关旧址到了。</h1><h1> 温馨提示:免费开馆时间为周二和周四。</h1> <h1>  拉哈苏苏海关旧址是一座具有欧式建筑风格,坐落在同江市区北端,已经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01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定《辛丑条约》后,清政府为还债决定以关税为抵押,在黑龙江一带设三处海关作为赔偿,拉哈苏苏海关即为其中之一。</h1> <h1>  &nbsp;作为历史遗迹,它见证了旧中国海关"有关无权"的屈辱历史和新中国海关取得的辉煌成就。</h1> <h1>  第一任同江县委书记、县长章克华1946年5月4日在战争中被俘后,关押在海关旧址地下室内。次日,年仅27岁的章克华英勇就义。</h1> <h1>  &nbsp;海关旧址对面就是沿江公园。</h1><h1> "一江秀水绕城观,亭台楼阁世无双。湿地天堂传美誉,沿江园景赛江南",说的是此地。</h1> <h1>  廉政主题公园到了。</h1><h1> 小编丽梅在这里,从学习中国传统廉政文化出发,对同江古城的历史演进、宗教艺术、商贸流通、民族交融等有了深入了解、还原及提升,认为不虚此行。<br /></h1> <h1>  中华文化园到了。</h1><h1> 文化园为旨在打造"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众国学底蕴"的综合性公园,使市民在休闲健身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h1><h1> 景观功能划分四个区域:渔樵耕读景观区、文化景观区、赫哲文化区、同江展望区。</h1><h1> 小编丽梅仰孔子雕塑,室儒道礼义仁;观书法景墙,赏盛景春无限。</h1> <h1>  小编丽梅心捧"国学释廉、案例喻廉、名家倡廉、江城颂廉"以怀古,胸襟拓宽,闻诸方雅韵以赏心,情趣盎然。</h1> <h1>  俄罗斯风情园到了。</h1><h1> 小编丽梅身在家乡,却能品味欧式风情,不出国门即可领略异域风光,悠哉悠哉!</h1> <h1>  胜利公园到了。</h1><h1> 一座座石刻记录了抗战时期同江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这些石刻让游客牢记历史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并观之、鉴之。</h1><h1> 历史不仅记录了昨天,也正在记录今天我们所有的付出和努力。</h1> <h1>  园内还有火箭炮、加榴炮、榴弹炮、高炮、坦克、装甲运输车等军用装备供游客参观和留念。</h1> <h1>  小编丽梅来到赫哲文化传承中心,这里在建中,即将竣工。在这里,文化传承之美将点亮民族之魂,让赫哲渔民"游"起来。</h1> <h1>  同江三江口景区到了。</h1> <h1>  小编丽梅站在三江口岸边放眼远眺,江中的小岛在茫茫的水波中,任时光荏苒,若隐若现,如临仙境,有虚无缥缈之感。</h1><h1> 看着清澈的黑龙江水和一条条渔船停靠在江边,小编丽梅耳边仿佛响起了《乌苏里船歌》,脑海里浮现出的"船儿满江鱼满舱"美好画面:蓝天、白云、江水、江岸、渔网、江鱼,还有赫哲族人,这些元素交融在一起,将三江口彩绘成了一幅美丽壮观的油画,可称得上是"秀色可餐"。</h1> <h1>  胡耀邦纪念公园到了。</h1> <h1>  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边境,在三江口亲笔为乌苏镇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其是大陆最靠近东方的哨所(在黑龙江省抚远县乌苏镇,三江口附近),是祖国大陆最早见到日出的哨所,被称作中国"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每天战士们在这里把太阳迎进祖国。</h1> <h1>  胡耀邦纪念公园旁边就是抗洪纪念馆。</h1> <h1>  这里有人们不能忘却的记忆。</h1> <h1>  十二生肖园是一处全开放型公园公园内建有十二生肖的雕塑、石桌、石碾子等景观,而且这里的十二生肖动物雕刻的栩栩如生,比起其他地方的雕像技艺可是高出了一大截哦。</h1><h1> 除了观赏性的实物,公园内还有很多健身器材,是一个集休闲娱乐与健身的多功能公园,也是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湿地公园自建成以来鸟类也在逐渐增多,早春的三江口东部江面会有大量的雁群在那里停留栖息。</span></h1><h1> 早起,小编丽梅去湿地公园活动活动筋骨,呼吸最清新的空气,并且看着鸟儿低空掠过,心里别是惬意。</h1> <h1>  洪河自然保护区到了。</h1><h1> 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东亚之肾"美誉,是中国东方白鹳之乡,以保护水生、湿生和陆栖生物及其生境共同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东方白鹳、丹顶鹤、白枕鹤、大天鹅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为主。</h1><h1> 保护区内至今保持着内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性和典型性,是我国三江平原原始湿地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东北亚候鸟南归北迁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h1><h1> 保护区四面都是无垠的原粮产区,其中亚洲第一的万亩粮田就在保护区正前方。</h1> <h1>  清晨,小编丽梅来到横江口,看到边防军的巡逻艇外附近有序穿行。此情此景无不体现边防官兵在此保家卫国,保护赫哲族文化,造福北方边陲名胜。</h1> <h1>  &nbsp;"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黑龙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小编丽梅春季来到此地,没有经历雪景,为更好地领略赫哲风情,感受冰天雪地,邂逅如诗如画赫哲族文化,现与大家通过几张图片,共同体验2017年年初首届八岔赫哲冬捕节的情趣。</h1> <h1>  2017年1月15日,在同江市八岔赫哲乡的十里荷花泡上,首届八岔赫哲冬捕节隆重举行。</h1> <h1>  冬捕节上举行了赫哲文艺演出、冬钓比赛、雪地足球、冬泳、滑雪板比赛、千人同喝鲜鱼汤、拍卖头鱼等活动,接续还将举行畅游赫哲风情园、登山瞭望节节高、环游赫乡单车行、泼雪节、拔河比赛等活动。</h1> <h1>  这是具有赫哲人特色的冬捕祭祀仪式,用来祈求保佑赫哲人安康、丰收。</h1><h1> 赫哲人信奉萨满教,要用酒来祭天祭神。用筷子蘸酒往空中或地下点三下,表示向神灵祖先祭祀,然后传次饮酒,请求魂灵保佑。</h1> <h1>  &nbsp;东北人永远不会忘记抗日战争时期经久不衰传唱的《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盛产大豆和高粱……"。</h1> <h1>  赫哲人最喜欢饮用的就是东北大高粱酿成的神魂高粱酒,并不喝食用酒精勾兑的酒类。他们以拥有多少坛纯高粱酒而作为财富甚至地位的象征。</h1><h1> 在冬捕节上,小编丽梅无意中发现的"神魂美酒",现为美酒加几句广告词(小编丽梅原创):</h1><h1> 神魂悠久,故事常有。</h1><h1> 有鱼配酒,你有我有。</h1> <h1>  小编丽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赶上赫哲族的传统节日,仅从赫哲族人介绍中了解到如下节日:</h1><h1> 1.春节</h1><h1> 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h1> <h1>  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h1> <h1>  2.三月三</h1><h1> 赫哲人都会在萨满的带领下,举行盛大的祭神活动。三月三"跳路神"是祈求神灵祛除村里的妖魔鬼怪,保祐全村人丁兴旺。</h1> <h1>  3.九月九</h1><h1> 赫哲人会在萨满的带领下,举行盛大的祭神活动。"跳鹿神"是庆祝丰收、感谢众神。现在这种宗教活动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在文化村的伊玛堪艺术园,每天都有两场传统的民族歌舞表演把赫哲族的宗教、网滩生活及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h1> <h1>  4.乌日贡节</h1><h1> "乌日贡",在赫哲语中是"欢乐、喜庆"的意思。</h1><h1> 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五为赫哲族的乌日贡节。目前每四年举办一次。此时正逢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鱼类繁殖期,为了保持水产品资源的生态平衡,三江停止捕捞,即歇网期。&nbsp;</h1><h1> &nbsp;居于各地的赫哲族群众,组织代表队齐聚乌日贡大会主办地,穿上节日的盛装,吃着鲜美的"塔拉哈",竞技传统体育游戏,载歌载舞。</h1> <h1>  《舌尖上的中国》曾推荐的赫哲族传统美食"塔拉哈"。</h1><h1> 塔拉哈是赫哲语,意思是烤生鱼。当地的渔民把鲜鱼放在火上烧烤一下,半生不熟,用盐一拌既可食用;如果是在餐桌席间,则做法考究。</h1><h1> 养殖的鱼不能用来做塔拉哈的原料。</h1> <h1>  5.河灯节</h1><h1> 农历七月十五,放灯于江河,代表放灯人对生活的美好祝福。</h1><h1> 此俗在乌苏里江边的赫哲村落更为盛行。</h1> <h1>  现在的河灯,以木与塑料制作(也有糊纸或罩上玻璃的),形状多似莲花,点上蜡烛,于岸边或驾舟放入江河。</h1> <h1>  6.中国同江赫哲族旅游节</h1><h1> 本节以展示中国"六小"民族风情为主题。旅游节期间,同江市举办独木舟比赛、放河灯、射箭、插草球等多场赫哲族民俗表演,以展示赫哲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给游客以赫乡古朴民风独具特色之感,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h1> <h1>  古老的赫哲族在时代的浪潮中,必将唱响新的旋律,让更多游客参与进来,使游客感受到神秘的赫哲文化,并促进同江赫哲文化走出去,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实现"小城大梦"。</h1> <h1>  一幢三层纯木克楞别墅,南依森林,北看大江,带着自然旋律,穿越岁月时光,怎能不令人神往。</h1><h1> 这里,云高气爽、视野宽广、森林苍翠、候鸟翱翔的怡人景色翩翩而至。小编丽梅愿化作天边最美的云朵,把美丽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h1> <h1>  &nbsp;"春捂、夏凉、秋冻、冬藏"的中医观点,特别有利于养生。</h1><h1> 同江四季分明,春夏秋冬任一季节来同江,都不缺美如画卷的风景,也刚好与养生四季观相对应。</h1><h1> 小编丽梅推荐四季养生最靠谱的去处:黑龙江省同江市江边。</h1> <h1>  最羡慕的景色,也无非是一半看山,一半看海,还有一半看花园。</h1><h1>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污染,行进在通透的大自然中,简直是难得的诗篇!</h1><h1>  人生在懂得浓淡有致,珍惜流光的时候,莫忘了时光是可以用来奢侈的,来同江体验一下"所谓人生不过是,三五好友,一壶老酒;佳人相伴,无灾无难"的胜境吧。</h1> <h1>  同江的景致到底有多美,三言两语月啊说清,只有来到这里才知道风景🈶️多么独特和赏心悦目。小编丽梅在这里不再做剧透了。</h1><h1> 除了冬季以外,记得要带上雨具呦,因为同江的天气说变就变,又开始下雨啦。</h1><h1> 醉美江城,一座来了就忘记离开的边陲名胜!</h1><h1> 我在同江,等风也等你。</h1> <h1>  不来的理由有很多,</h1><h1> 来同江,不需要理由!</h1> <h1>  小编丽梅特别感谢与我此行的朋友、当地赫哲人及江边木克楞别墅主人,另网络部分优秀的同江图片及文字为《中国东极·赫哲故里》添砖加瓦,在此一并谢过。</h1><h1> 游记未完待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