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亲爱的朋友:你们还记得湖北省秭归县有一个叫新滩镇的地方吗?还记得新滩小镇的模样吗?还记得你们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吗?还记得新滩的一山一石,一滩一险吗?还记得你家居住的街道,巷子,门牌号码吗? 1985年6月12日凌晨三点四十五分是新滩大滑坡的时间,也是新滩千年古镇从地球上消失的日子。32年过去了,新滩虽然不在,但是它的模样,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让我们一起来回忆我们可爱的故乡,去看看新滩小镇原来的模样吧!本文描写的是上世纪七0年以前的新滩小镇。</h3> <h3>新滩近貌一柑橘红了<br>因为我们 曾经和新滩有缘,一直有个小小心愿,等到新滩最美的季节,回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去看看新滩的山,去看看新滩的水,还有滿山的柑橘熟了,映红了半边天。</h3> <h3>解放前的新滩上滩<br>新滩小镇沿长江而建,也顺滩形成了街道,上处西陵峽峽口。去看看龙马溪的水,黄岩的山。还有上滩丶中滩和下滩,上有米倉口和兵书宝剑峽,小新滩和白头。下有牛肝马肺峡和庙河,聚鱼坊,这些地方,曾经都是过往的船只,出入新滩的鬼门关。</h3> <h3>南坪镇链子崖<br>新滩对河是南岸,下有路口子,中有南坪镇(又叫上孝和仁村),上有天子河,瓦岗,绞滩站,背靠链子崖是险山。</h3> <h3>新滩中滩<br>新滩背后有名山——黄岩,江家坡,广家岩。还有九盘山,杨柳池,窄口以及风斗岩。龙江公社长江大队是新滩的靠山。新滩前面是长江,涛涛江水奔腾不息,日夜不停的奔向远方。</h3> <h3>新滩石板街<br>新滩的主街叫解放街。去看看我们曾经住过的街道,还有我们的老街坊邻居,看看他们现在是否都生活的幸福安康?去看看我们曾经的家——川志宫下的茅草板壁房,我家的门牌号依然是:新滩镇解放街12号。草屋虽破,但它是我们小时候最温馨的家。在重走一回青石板铺成的街道,从第一居委会到第二居委会,石板街弯弯曲曲伸向小镇的尽头,直到第三居委会。<br></h3> <h3>新滩背水人<br>到新滩一定要喝一口新滩的泉水,新滩的水井星落棋布的分布在各个地方——对窝子井、佘尕水井、杜尕水井、黄尕水井、郑尕水井、皮尕水井以及张尕水井,杨尕水井。那时吃水没有自来水管,都是人工背水,水桶水荡不出来,也是新滩人背水的一大绝技。新滩的井水,甘甜清醇,冬暖夏凉,喝在嘴里,甜在心里,那真叫一个爽。</h3> <h3>新滩川志宫原貌(大火没烧之前)<br>去看看新滩的古老建筑——太山庙,杨寺庙,川志宫,皮家祠堂,杜家祠堂。还有江家大院子,郑家大院子……等等,这些地方都曾留下我们孩童时代的身影,是我们经常玩耍,藏猫猫的地方。漂亮的川志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一把大火烧的精光,后来盖成了绞滩站的总部。</h3> <h3>新滩茶馆<br>去看看新滩的茶馆,小小新滩镇,茶馆就有好几家,佘家茶馆,杜家茶馆,龙泉茶馆,以及中滩崩坎儿的茶馆。累了就到茶馆里坐一坐,茶馆里的趟椅干净,整齐的排成一排排,趟在上面,品一口香茶,舒展一下情怀,真是赛过神仙,那是我们上几辈人的最爱。</h3> <h3>纤夫拉滩<br>到新滩一定要到长江边上走一走,听一听熟悉的船工号子声,和纤夫拉纤的吆喝声。还有江边上的母猪石,叫(新滩人叫告)化子石,开铲子石,豆子石,鸡尖石,海螺石,这些都是我们小时候躲猫猫,捡水柴的好地方。向尕沙坝,余尕沙坝也是我们小时候,放风筝,打沙仗,最好玩的地方。</h3> <h3>轮船上行<br>到新滩,白天去看航标站,它是新滩的风向标,也是新滩一道亮丽的景观,不管你站在河边任何地方,只要看见信号牌高高挂起,就知道河里来了上下轮船。夜晚,江里盏盏信号灯点亮,那是给过往船只指引航向,让它们绕过一道道险滩,顺利通航,然后驶向各自的港弯。</h3> <h3>枯水季节的南北两岸(河边大石为母猪石)<br>曾记得,夏天江水漲,向尕沙坝,余尕沙坝最热闹,所有的儿娃子,姑娘儿都搬起门板,到江里去游泳,儿娃子一个个水性高,一个咪头儿钻到水里半天不出来。有的人挖个沙坑把自己双腿埋,还有人捡个石头打水漂,比赛看谁漂的多,漂的远。大家直玩到日落西下,才把家还。冬天江水退,我们下到河边捡水柴,过往船只掀起巨浪,打翻了水柴筐也淋湿了我们的衣裳。冬天鳃里打鱼忙,各家都到鳃里买点小鱼,哂成鱼干,有时就放到火上拷一烤,味道鲜美,至今难忘。</h3> <h3>新滩小学<br>到新滩一定要去看看新滩小学和中学,那是我们学生时代,生活最幸福的地方,也是我们成长的摇蓝。看看当年我们坐过的教室,还有教过我们的老师,以及下课后我们自由自在,唱歌跳舞,打闹玩耍的大小操场。站在学校的门口,看着滚滚长江后浪推前浪,不由的想起,同学们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你们今在何方?几十年不见,你们是否幸福安康?</h3> <h3>寺大岭<br>新滩寺大岭是个必去看看的地方。它在新滩镇的东边,寺大岭和新滩镇隔首相望。那里是四居委会的所在地,寺大岭像世外桃园,自己独霸一方。寺大岭人很不一般,个性独特,一个个都长的很漂亮。新滩粮站就在那里,在那个肌荒,靠粮本供应粮食的年代,每月一号清晨是最热闹的地方,我们半夜起来去排队,只为早点买到一个月的口粮。还有蒲兰田纪念碑,那是外国人最早在新滩居住的地方。</h3> <h3>新滩的巷子<br><br>新滩除了一条主街,“ 解放街”,还有数不清的大,小港子。什么崩坎儿,向家港子,余家港子,佘家港子,杜家巷子,二部,胡家巷子,还有很多小巷子我们都已忘。大大小小的港子像蜘蛛网一样,把新滩小镇 每个地方都紧紧的连结在一起,出行四通八达,畅通无阻。朋友们,你们还记得你所居住的地方,是哪条巷子,哪条胡同,门牌号码是多少?你的邻居都长什么模样?</h3> <h3>背筐,打杵子,草鞋三件套<br>回新滩,重游一次背煤的路,江家坡,广家岩,窄口都是出煤的地方。想当年,我们年轻力壮,每天零晨时分,我们就要起床,脚穿草鞋,背起背筐,手拿打处子走在漆黑的夜里,向煤矿出发。走过郑新梁,来到柿子树坪,越过沙子岭,穿过叉路口,翻过阳雀岭,到煤场天还没有亮。装上煤打好飞子,又往回赶,走到阳雀岭,天才大亮。翻过鸡公岭,下到深沟,走过一碗水,来到了寺大岭上,到磅房过完磅,辛苦了一天才挣了3至4毛钱。唉,艰苦的日子辛酸的往事一辈子也忘不掉。</h3> <h3>七丶八十年代新滩街道<br>新滩的苦难生活,磨炼了新滩人的意志,也使新滩人变的更加坚强,更加努力。新滩男人顶天立地,困难面前不折腰,是受爱国诗人屈原的影响。新滩女人长的如花似玉,吃苦耐劳,赛过当年王昭君`,那是没啥可讲。</h3> <h3>七.八十年代的新滩小镇<br>看完了新滩的美景,我们再重走一回新滩的街道。从上滩码头下船,沿小道上街,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杨柳树,迎风招展,它好像在欢迎远方的亲人,把家还。佘尕水井就在杨柳林中藏。依次是佘家茶馆→搬运站→划业社→蚕厂→向家巷子→杜家茶馆→银行→理发店→邮局→旅社→园门→镇委会→食品店→饭店→杀猪厂,然后上到二部→新滩小学→新滩中学。下到街上又是商店→缝纫社→医院→打铁铺→敬老院→崩坎儿→园门口→杨柳湾(白骨塔)→寺大岭→腰子岩→粮店→蒲兰田纪念碑→龙马溪→下滩河→前山坡→观音庙→龙马溪小学→水果加工厂→水泥厂,新滩小镇到此为止。朋友们,我们离开家乡多年,这些地方一辈子也不会忘。</h3> <h3>枯水季节的青滩中滩豆子石<br>看完了新滩的美景,再来品偿新滩的美食。新滩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滩吃滩,千百年来,新滩人靠拉纤,放滩,背脚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且还建立了一个个祠堂,一个个大院,一个个庙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建筑。同时新滩人自己发明了一些本土特色美食。比如:懒豆腐、柞广椒、抗小土豆、包谷饭、各种泡菜、干小鱼,包面。还有火上烤辣椒,火上烤茄子,用手撕成块,放点自家哂的酱拌一拌,味道特美,至今未忘。还有……等等,数不胜数。这些美食只有在新滩才能吃到。</h3> <h3>远眺新滩镇(六丶七十年代)<br>这些年,我们走过许多地方,也看过很多风景。但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和最漂亮的风景,都在新滩这幅画卷里,看不够,也写不完。新滩——我们曾经都是你的儿女,由于你的地质结构发生了改变,你将要沉入江底,迫使你的儿女,不能居住在这个地方,我们只好背井离乡,远走它乡。</h3> <h3>滑坡后的新滩——寺大岭<br>新滩——一座千年古镇,虽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但是,我们作为新滩最后一代人,你在我们心中永存,我们将永远记住你秀丽的模样!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居在何方,我们的根永远留在新滩!我们将永远爱你,我可爱的故乡! .<br><br><br></h3> <h3> 故土屹立峽江边,<br> 岁月悠悠千百年。<br> 游子盼归成憾事,<br> 遥知旧貌换新颜。<br> 思乡之情最难堪,<br> 魂牵梦绕是新滩。<br> 何期共执众友手,<br> 却话情深忆当年。<br> 新滩再见 再见新滩<br>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