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手机摄影》

大师兄

<h3>最近学习了一本《手机摄影的诀窍》,颇有收获。不只是在操作技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而且了解了很多好用的后期处理软件,让作品增色添趣。还收获了书中有几个观点,新颖入心,小结以藏:</h3> <h3>第一:人人能当“布列松”。<br></h3><div>布列松是摄影界赫赫有名的摄影师、战地记者,因公在战地中弹殉职。他的作品崇尚真实、抓拍。他不追求书中的构图和用光理论,认为“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这个“近”不是镜头离得近,而是指要全身心深入。</div><div>手机,人人随身携带,而且摄影功能越来越强大,像素也越来越高,快门速度足够,很适合抓拍精彩的瞬间,完全能够满足图片交流的需要。人们出行,手机携带方便,谁也不可能时刻背个重重的单反,就这一点来说,在器材上,完全具备布列松大师的条件,至于能不能拍出经典作品,那就视人而定了。</div><div>第二:最优秀的摄影师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在最合适的地点。</div><div>时间和地点的“巧合”,对于摄影师来说至关重要,需要经验和摸索。一个出色的摄影师,他会预测奇景的发生时间和地点。诗里“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这种清新的画面只有在初晴雨后才能见到。而那些难见的彩虹和云蒸霞蔚的奇观,更需要对天气的关注,正所谓“恶劣天气出大片”。当然,勤劳和时间也是关键,对于上班族的我来说,就算在思想上已成大师,也不可达到这一点。</div><div>第三:手机永远也替代不了单反。</div><div>一部薄薄的手机,功能不断改进,甚至能拍出单反那样虚化的背景,所以很多人说,慢慢手机的技术会超过单反。这本书和我曾听过的一位摄影大师讲座都提到这一点,但他们肯定地说:手机摄影永远也超越不了单反!因为从光学技术来讲,单反相机是通过镜头、反光镜、暗室至感光元件等一系列机械和数码结构实现成像的,需要一个较大的空间才能够实现。手机如果也做得那么厚,就又失去携带方便的优势了,所以在技术上无法实现这一光学物理结构,所谓的大光圈虚化是模拟出来的,效果远远越过不了单反。</div><div>第四:雕虫小技永远成不了永恒。</div><div>现在很多手机软件出台,让手机摄影变得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大多数美女爱上了美颜相机,不论年龄多大,把自己变得像大明星一般。而且用“美图秀秀”、“黄油相机”等手机后期处理软件,让“美”更过瘾一些。书中提到的观点是这种“雕虫小技”做为玩无可厚非,也算是艺术创作,而对于一部摄影“作品”来说,这些小技便登不上大雅之堂了。摄影后期是提升欣赏性、减少遗憾和瑕疵的工具,数码技术让“美”的创作变得方便而神奇,但要想真正使摄影作品成为永恒的精典,还得需要专业的处理软件,电脑上如“PS”、“LR”,手机如“Snapseed”和“POCO相机”等软件。当然,并不是人人都想成为摄影师,“雕虫小技”也好,“永恒精典作品”也罢,快乐就好,就看你想追求什么了。</div><div>废话不说了,我现在还不是大师,还是展示一下自己的“雕虫小技”吧,也算作学习这本书的小结。</div><div><br></div> <h3>石化大学上课</h3> <h3>永安桥跳绳</h3> <h3>公司上班</h3> <h3>小区散步</h3> <h3>雷锋体育场路过</h3> <h3>月牙岛河堤</h3> <h3>石文梨花谷</h3> <h3>梨花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