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六二班孩子李亦菲眼里,她是最幽默的语文老师;</h3> <h3>在“小才女”王晓涵的眼里,她是最“美”的老师;</h3> <h3>在董丽菲眼里,她是最认真负责的老师;</h3> <h3>在可爱男孩林德政的眼里,她又是百变而严厉的老师;</h3> <h3>她却莞尔:“我不过是一名最普通的语文老师。”她,就是我校十大名师——郭娟娟,一个最执着的麦田守望者。</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b04fbb">醉心书香,执着于引领孩子做一棵有思想的苇草</font></h1><h3 style="text-align: left;">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因而,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法国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尔的这段话曾在她的心湖投下巨大的涟漪,影响至今。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她努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带领孩子大量阅读,因为读书能改变孩子的气质、思维、品质和情操。她相信,常在书中走,自会沾书香,阅读会使孩子们的心灵宛若秋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h3> <h3>引领孩子坚持在读书笔记中进行批注式阅读。“学而不思则罔”,对于古训,她深以为然并力践行之。在日不间断的摘录批注中,学生不但引进了“源头活水”,更可贵的是渐渐带着思考走进文本,用审视的目光对话文本。如此日日坚持,她期待着博学深思使每一个生命由此深邃,进而澄澈;</h3> <h3>活学活用,带领孩子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新知,梳理旧知。她清楚地认识到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孩子对其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描述与分析,有助于孩子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和富有创造性的思考。“要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要培养善于思考,会动脑子的孩子。”她是这样说的,也正努力这样做着。</h3> <h1><font color="#b04fbb"><b>探索合作学习,执着于逐梦理想课堂。</b></font></h1><h3> 借着学校课堂改革的东风,她也积极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之路。因为她一直认为,教育不是灌输,而是唤醒与点燃。小组同学间因为一个共同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整个过程孩子们忙碌着、参与着、探讨着、互助着、提高着,尤其对于学困生,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大,不但杜绝了走神,而且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提高了学习效率。她心目中的理想课堂,不单单是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是一颗火种点燃另一颗,以智启智,思维碰撞的火花在教室上空绚丽绽放!怀揣这样美好的愿景,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h3> <h1><font color="#b04fbb"><b>严慈并济,执着于引领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b></font></h1><h3> 她要求严格,看中孩子们的学习态度。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她引领他们追求卓越,不断挑战自己,突破自己。对于暂时落后的同学,她告诉孩子们:“咱们班里没有差生,所谓差生是因为努力程度不够。我绝不会放弃一个暂时落后的同学!”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铿锵有力地敲打在每一个学困生的心坎上,给予他们温暖前行的力量。她将勤奋二字郑重地写在黑板上,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她严慈并济,分层要求,只希望引领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h3> <h3>从教9年,她曾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家、省、市级作文比赛中获奖;所撰写的年度教育叙事在新网师发表;在全市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和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她也多次执教市、县级公开课,可面对赞誉,她说:“我不过是一小百花园里最平淡无奇的一朵小花,只是幸运地得到了更多阳光雨露罢了,我身边有太多太多参天的巨树值得我用一生去仰望。我可不敢妄称名师,只想默默地守侯着自己的那一片麦田,做一个最执着的守望者,播撒希望,精耕细作,不惧风雨,静待花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