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情一世缘(二)

※达娃卓玛(紫月亮)

<h1><b>卓玛的《同学情一世缘》(二)</b></h1> <h1><b>2017年4月27日农历四月初二,星期四,下午18点,在班主席余伟民同学的组织下,28名同学又一次欢聚在武汉路“前门烤鸭店”101房间。<br>余伟民同学这次设宴,一是,刘金花同学从日本东京回国,回洛阳探亲,办事;二是,欢迎9年没联系的刘兰荣同学和分别50多年的林庭慧同学找到了“组织”。</b></h1> <h1><b>参加这次聚会的同学有:</b></h1><h1><b>男同学:<br></b></h1><h1><b>余伟民、刘增发、孙景峰、<br></b></h1><h1><b>陈益祥、钱金明、刘继坤、<br></b></h1><h1><b>吴 坤、李建国、陆忠源、</b></h1><h1></h1><h1><b>贾庆国、戚景会、徐进军、</b></h1><h1><b>王来池、李树森。</b></h1><h1><b>女同学:<br>冯惠敏、张汉英、王惠莉、<br>袁恒英、周晓凤、苏亚琴、<br>李秀英、曾 新、武玉真、<br>左凤英、刘金花、刘兰荣、</b></h1><h1></h1><h1><b>林庭慧、勤务兵乔文娟</b></h1> <h1><b>每一次同学们的相聚,都是欢天喜地,道不完的同学情,说不完的心里话,充满浓郁的同学情谊。<br> 时间可以更改我们的容颜,却无法改变我们同学的纯真友情。<br>  这真是:同学情一世缘。</b></h1> <h1><b>余伟民同学致欢迎词</b></h1> <h1><b>刘金花同学发表回国感言和答谢词:</b></h1><h1><b>这次的同学聚会,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初中的同学是一生的朋友这句话的含义,看着我们这些40多年前的发小、同学,虽然都成了爷爷奶奶辈,但初高中时代的影子仍然浮现在脑子里,见到同学们,仿佛又回到了丢手绢的年代,那时候我们多么的纯真无忧无虚。虽然后来大家离开学校后各奔东西,相信各人都有自己的一本奋斗史,今天相聚到一起却仍然感觉得到当年情怀,这也许就是发小加初中同学的特殊感情吧。最后真心的祝愿这个群里的所有同学们,每天都快快乐乐的欢度我们人生最后的夕阳。</b><br></h1><h1><b>再次谢谢老班长余伟民,谢谢群主冯惠敏,谢谢热心人文娟,谢谢所有到会的同学们。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天天快乐!笑口常开。</b></h1> <h1><b>看惠敏和庭慧笑的好开心</b></h1> <h1><b>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从很小很小很小的时候,(有的是出生刚刚满月)就跟着父辈,从全国各地来到河南洛阳,来建设洛阳 。<br>我们从很小的时候都住在一个街坊,不是左邻右舍,就是房前屋后。<br>我们从小学到中学,都在一个班级读书,年龄也参差不齐,年龄最大的是属牛的(49年),年龄最小的是属羊的(55年)。<br>因为我们的父辈们来到河南建设洛阳时还没有建学校。等孩子们都长大了,不能没有学上,所以地建才开始办学校,所以我们成为地建小学的第一届学生,所以班同学的年龄参差不齐。<br>我们中学毕业后,一部分同学入伍当兵了,一部分同学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当了知青,一部分同学继续读高中了。从此大家各奔东西,难得能相聚。<br>我们的父辈把青春献给了洛阳,建设了一个洛阳城,父辈们把一生献给了洛阳。<br>我们这一辈也把青春献给了洛阳,把这一生献给了洛阳。<br>我们的下一代,正在为再建一个新洛阳而献青春!</b></h1> <h1><b>林庭慧同学(中)在读小学三年级时,就转学到安徽路小学去读书了,工作在三门峡,退休后回到洛阳定居,一晃50多年过去了,今天和儿时的同学们欢聚在一起,更是感慨万千。</b></h1> <h1><b>刘金花同学与刘兰荣同学</b></h1> <h1><b>余伟民同学给同学们介绍刘金花同学从日本带回来的“人头马”酒。</b></h1> <h1><b>群主冯惠敏同学(左)、刘金花同学(中)、勤务兵乔文娟(右)</b></h1> <h1><b>从左起:戚景会、刘兰荣、刘金花、林庭慧、孙景峰</b></h1> <h1><b>刘金花、李秀英、乔文娟</b></h1> <h1><b>一个拥抱,同学情深意长。</b></h1> <h1><b>高中时三姐妹合影</b></h1><h1><b>左凤英,刘金花,王惠莉</b></h1> <h1><b>王惠莉,左凤英,刘金花</b></h1> <h1><b>2017年4月27日三姐妹重逢</b></h1><h1><b>王惠莉,左凤英,刘金花</b></h1> <h1><b>戚景会,刘金花,孙景峰</b></h1> <h1><b>王惠莉,刘金花,乔文娟<br>2009年9月26日重逢</b></h1> <h1><b>王惠莉,刘金花,乔文娟</b></h1><h1></h1><h1><b>2017年4月27日重逢</b></h1><h1><b>小学我们三人在一个班读书,放学后,我们常常在一起过家家玩……</b></h1> <h1><b>徐进军,刘金花</b></h1> <h1><b>小学一班的同学们</b></h1> <h1><b>小学二班的同学们</b></h1> <h1><b>小学三班的同学们</b></h1> <h1><b>初中二十八号街坊班的同学</b></h1> <h1><b>初中二十九号街坊班的同学</b></h1> <h1><b>初中二十八号街坊班的女同学</b></h1> <h1><b>初中二十九号街坊班的女同学</b></h1> <h1><b>我们都是木兰花</b></h1> <h1><b>周晓凤,李秀英</b></h1><h1><b>姊妹花</b></h1> <h1><b>人人都是摄影师</b></h1><h1><b>陈益祥,贾庆国</b></h1> <h1><b>李树森,徐进军,王来池</b></h1><h1><br></h1> <h1><b>陈益祥,刘继坤,陆忠源</b></h1> <h1><b>乔文娟,武玉真</b></h1> <h1><b>武玉真,曾新,乔文娟</b></h1> <h1><b>乔文娟发言:一如既往当好同学们的勤务兵!</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