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老屋

考拉蹦蹦🐨

<h3>  除了参天大树以外,建筑或许是漫长岁月里最无声却最有力的倾诉者,不管是被岁月温柔相待还是被遗忘在了时间的长河里,建筑上那些被时光浸透以后长出的青苔或是斑驳的纹路,总是可以让目之所及或者心之所系的人瞬间感受到属于自己和建筑之间独特的牵绊。</h3><h3> &nbsp;</h3><h3> 我的老屋对我而言,就是这样。</h3><h3><br></h3><h3> 老屋充斥着我从出生到现在的全部岁月,但是这十几年的光阴对于老屋来说,却仅仅只是他的一小部分的生命的长度。老屋历经两三百多年,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山洪、泥石流,除了破损后又被修复的墙角跟砖瓦以外,依然保存完好。</h3><h3> &nbsp;</h3><h3> 老屋是一座小型的南方四合院,坐落在半山的位置上,大门正对着长江;在三峡蓄水以后,打开门、透过前方建筑之间的空隙就可以看到江上的船只来来往往。老屋由四面建筑围合出一个天井,北侧的堂屋地势较高,去堂屋需要越过天井并越过6级台阶,东西两侧建筑是传统土家吊脚楼式样,一层有檐下空间,二层有出挑的阳台。</h3><h3><br></h3><h3> 关于老屋的传说很多,听说当时祖辈们是从外地一路受到神仙指引才在此处落地生根,并在当年建房的时候在地基里埋下了罗盘;听说老屋门口有过一株苍天的柏树,其枝繁叶茂到可以覆盖住整个老屋,后来大跃进时期被砍伐去造了好几条船;听说老屋里有一条很老的蛇,并一直充当着老屋的守护者的角色,虽然很少人见过但在爸爸小时候每年都可以捡到一张褪去的蛇皮……这些与老屋有关的故事充斥着我的童年,并成为我童年生活里最乐此不疲的谈资。 </h3><h3><br></h3> <h3>  老屋有一间净空间很高的堂屋,为了采光,在屋顶的瓦片中掺入了玻璃,于是站在房间里抬起头的时候,可以看到从玻璃瓦里透进来的光柱和光柱里跳动的灰尘;老屋有一个高高的石头门槛,小时候常坐在上面吃饭并跟路过的亲戚们打招呼;老屋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天井,白天在天井下做饭洗漱,晚上坐在台阶上看着天井里漏下来的月光和满天繁星,或是敞开大门一家人坐在一起闲聊,而下雨的时候就在屋檐下看着雨水落在地上激起的水花,并兴奋的在水帘下穿来穿去;在新房子紧挨着老屋建成以后,还常常和小伙伴们从新房的屋顶爬上老屋的屋顶,虽然时常被严厉训斥,但是那时候的时光回忆起来都是缓慢而温柔的。直到我10岁的时候,我们搬离了老屋。</h3><h3><br></h3><h3> 搬进新家的新鲜感很快让我适应并喜欢上了新的生活环境,但是也时常跑去老屋,打扫房子或者跟亲戚们聊天玩耍,并且在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去老屋贴春联、祭祖和点蜡烛,虽然不再生活在那里,但老屋一直像一个烙印一样的印在我们心里,成了最温暖和亲切的存在。</h3><h3><br></h3><h3> </h3><h3> 渐渐的,人们都纷纷搬离了老房子,住在那里的人们也都盖起了小洋楼,老屋成了村里仅存的瓦房,昔日气场强大的老屋在一堆新式建筑里显得孤单又落寞。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和长江的蓄水,老屋所在的老城区域被划入"滑坡治理区",政府在新区内盖了安置房,要求居民们搬走并要求拆除区域内的所有建筑,于是这片繁华了好几百年的土地变得越发的荒凉,老屋周围也变得越来越冷清,原有的气息荡然无存。<br></h3><h3><br></h3><h3> 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村里的房子几乎都是土墙黑瓦,房子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错落有致,人们在房前跟屋后可以对话,但是要见面必须绕过弯弯曲曲的小路;村子中心有一块空地和一株大树,是入夜以后亲人们谈天说地的最佳场所;村子的四个正方向上都有一大片竹林,就好像最原始的村落边界一样,界定出亲情的范围并隔开紧邻的喧闹的城区。整个村子以一种最自然的方式存在着,一间房子挨着另一间房子,人们从房前屋后经过,带着对生活的抱怨也带着对其他人的问候关心。</h3><h3><br></h3><h3> 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与老屋的十年交集,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关心以及种种磕磕绊绊,感受到了推开门的时候是可以看见大树并闻见泥土的芬芳的;虽然远方的哥哥回家看到老屋说为什么这房子破了一个洞,但是那个破了洞的房子给过我太多温暖的回忆,甚至是当时睡在老屋里听到二楼的猫和老鼠赛跑的嘈杂声音,在被时间过滤以后也变得悦耳动听。老屋虽然没有被名人或者达官显贵加持过,也没有什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特征,但是却是普通人家生活变迁的最好见证。</h3><h3><br></h3><h3> 对老屋的万般不舍都没能改变他的命运,如今老屋早已随着相关部门的一声令下化为了废墟,但老屋和记忆里的人们早就在我的心里搭起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房子,为我最美好的童年记忆遮风挡雨,并让我在人情淡漠的城市时时保留心底的温暖,而门前那棵素未蒙面的苍天柏树也会矗立在那里,亭亭如盖。</h3><h3> </h3><h3>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