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很多时候,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上行走,路过餐厅时,总是下意识抬头望望那门头牌匾,潜意识里总想寻找那熟悉的,记忆中挥之不去萦萦绕绕的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 </b></h1><h3><br /></h3> <h1><b> 来北京出差,住进酒店安顿好后,和同事一起上街吃饭,慕名来到一家老字号的"老北京面馆",吃的是地道的老北京炸酱面,好吃哈!同事们都这么说,但我内心真实的感觉:真不如我们老家的面食。</b></h1> <h1><b> 其实本无所谓哪个好吃,哪个不好吃,只是每个人口味习惯不同罢了。有人做过有研究,一个人的口味在三岁左右时就基本定型,呵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b></h1> <h1> <b>"妈,饭好了吗"?这就是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一进家门,和妈妈打招呼的第一句话,然后再到厨房,看看饭做好没有。</b></h1><h1><b><br /></b><b> 那个时候一是长身体,新陈代谢快,二是平常吃的荤的少,所以总是感觉每次吃饱了但饿的很快,特别是放了学就肚子饿。</b></h1> <h1><b> 现在的我,毕业后离开家乡,也经常出差,这几年每年也都出国,走到那吃到那,比较比较还是感觉家乡的饭好吃,念念不忘、时刻回忆的还是家乡的老味,妈妈的味道……</b></h1> <h1><b> 我的老家乾县,有乾州四宝:锅盔、挂面、馇酥、豆腐脑。</b><br /></h1> <h1><b> 老家手工挂面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过,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及"陕西名小吃"。</b></h1> <h1><b> 在乾县。有一种非常出名的面,叫驴蹄子,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b></h1> <h1><b> 龙儿小时候有一年暑假自己回老家,有一次哭着打电话找我告他奶奶的状,原因是快晌午的时候,奶奶问"龙龙,中午吃什么饭"?龙儿回答说"不知道",奶奶说"那我们吃驴蹄子吧"?龙儿以为是荤菜呢,赶紧回答"好的"。中午吃饭时一看,哪里有肉呀?认为奶奶骗人呢。</b></h1> <h1><b> 那时龙儿还小,现在只要是回老家,龙儿想吃且必须吃的一定是驴蹄子、羊肉泡、豆腐脑......</b></h1> <h1><b> 在乾县,还有一种面叫"浇汤面",也叫"一口香",乾州浇汤面有九大特点:薄(细)</b><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b>筋</b><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b>光、煎、汪、稀、酸、辣、香!和岐山臊子</b><b>面类似但又不同,各有各的讲究,各有各的风味!</b></h1><h1><b><br /> 浇汤面是乾县人待客必备的一顿饭!每逢婚嫁,孩子满月、乔迁新居、升学、祝寿过节等重大事项,一定要吃浇汤面!</b></h1><h1><b><br /></b></h1><h1><b> 乾县把这叫"过事",现在都市场化运作,叫专业服务队、搭蓬、垒灶,吃面,十分热闹!</b></h1> <h1><b> 每年春节,走亲访友更是每天早上都吃,从大年初一开始一直吃到走访完亲戚......</b></h1> <h1> <b>大二的时候,带着聂凡,大全,陈丰,秦晓鹏几个同学去乾陵玩,在老家几个同学第一次吃了我妈妈做的浇汤面,当时他们几个每碗见底,吃面喝汤,狼吞虎咽的样子也很搞笑,鹏童鞋那顿吃了24碗.</b></h1><h3><br /></h3><h1> <b> 可以说,我和许许多多的身在外地的乾县游子一样,都是不间断地在惦记着浇汤面,吃着浇汤面,回味着浇汤面的重复过程中成长、长大</b><b>、直到慢慢变老……</b></h1> <h1><b><br /></b><b> 浇汤面,满满的都是家乡的味道!</b></h1> <h1><b> 在老家天热的时候,我们平常最喜欢吃的是"浆水面".</b></h1><h1><b><br /></b></h1><h1><b> 浆水面是一道历史悠久的乾州,乃至陕西关中地区传统汤面,浆水是用芹菜、黄豆芽等为原料,在沸水里烫过后放缸里,加酵母发酵而成,平时浆水缸放在院子里,盖上盖子,太阳暴晒保温发酵......</b></h1><b> <br /></b><h1><b> 浆水成淡白色,微酸,直接舀出饮用时若加以少许白糖,便酸甜可口,它营养丰富,消暑解渴。</b></h1><b> </b> <h1><b> 吃完杏的苦杏仁,用线串起来放到浆水缸里,两天后杏仁就不苦了,可以直接吃了,这也是留给我们最深的儿时的记忆......</b></h1> <h1><b> 龙儿现在最最怀念,最最想吃的就是那年暑假在老家吃习惯了的,奶奶做的浆水面......</b></h1> <h1><b> 其实,老家的美食还很多,比如搅团,也叫"水围城",最普通的吃法是趁热盛一团入碗,加入酸汤,夹一筷子油泼辣子,顺汤搅匀,然后从碗边开始,夹起一块,汤里一撩送入口中,热气腾腾,软嫩细滑,一碗下肚,浑身舒爽。</b></h1> <h1><b> 吃热的搅团和凉的漏鱼也是我妻子的最爱!</b></h1> <h1><b> 当想起儿时记忆中的一碗酸辣的搅团时,我似乎又闻到久违的家乡泥土的芳香,看到了妈妈在锅台边搅搅团时额头渗出的汗珠,一时多了淳朴的回忆,多了温热的眼泪......</b></h1> <h1><b> 老家,充盈着各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这就是永远抹不掉的家乡老味......</b></h1> <h1><b> 无论异乡距离有多远,无论时间跨度有多久,无论个人经历有多少,不论年龄有多大,心路历程里一直珍存在心,直到现今的,还是那浓浓郁郁老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b></h1> <h1><b> 老家的味道,是爷爷那杆充满旱烟味的老烟锅,是坐上父亲那辆骑了多年的"二八"自行车,是妈妈正在用的老纺线织布机,是一大圈人围在家门口看黑白电视机里的"霍元甲",是热火朝天打麦场上麦穗的土香味……</b></h1> <h1><b> 驴蹄子,是我童年的味道,吃一口就会满嘴生香......</b></h1><h1><b><br /></b></h1><h1><b> 浇汤面,是我家乡的味道,走遍天涯海角,亦会魂牵梦萦......</b></h1><h1><b><br /></b></h1><h1><b> 搅团,是我母亲的味道,丝丝缕缕都在游子的心头缠绕......</b></h1><h1><b><br /></b></h1><h1><b> 家乡,是我记忆中原始的味道,妈妈,是我灵魂深处永久的挂念......</b></h1> <h1><b> 家乡是游子行走天地间扯不断的根。</b></h1><h1><b><br /></b></h1><h1><b> 无论朝霞满天还是晓风残月,不论晚霞炫丽还是月黑风高,在异乡不觉然就有种种熟悉的味道悄然潜入心底,那是家乡特有的味道,妈妈的味道!</b></h1> <h1><b> 幽幽的,悠悠的......</b></h1><h1><b><br /></b></h1><h5><b> </b>备注:部分照片来自网络</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