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h3><h3> 一觉高睡,日内瓦已经到了!</h3><h3> 酒店很贵,内部空间设计太过节约,感觉有点小家子气。各种设施设备却很人性精致。与国内四星级相比,只能说是小家碧玉。富豪车随处可见,高级摩托如是在国内的自行车,马路牙子上随意丢着。</h3><h3> 瑞士,你的富有我们感觉到了……</h3> <h3><br /></h3><h3> 之于我,全部的瑞士知识也就是瑞士手表⌚️、瑞士军刀🔪、《日内瓦公约》和联合国在这有个办事处而已。</h3><h3> 但是,身临其境,我们首先接触到的却是日内瓦湖。这湖很大,仅瑞士境内就有140平方英里。一片湛蓝,疑似海域;一桥飞架湖心,据说乘船绕湖一周需要12个小时;大天鹅与野鸭共舞,鲜花衬着湛蓝,清波映着云影。我们,乘船荡漾其中……</h3> <h3><br /></h3><h3> 湖岸上的法国梧桐长相奇特好看,很久疑为别的树种。后来零距离观察加现场度娘一搜,的确是法梧(三球悬铃木)。由于园丁每年都在固定的方寸之间修剪,便形成了这个模样,只长绿叶。故乡咸宁路半个世纪以来的法国梧桐呀,你们好冤!</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h7xl6h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一介布衣·树之殇</a><h3> <h3><br /></h3><h3> 远方山丘上抢眼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吸引了我们,一行人便信马由缰朝它摸过去。</h3> <h3><br /></h3><h3> 原来这是日内瓦圣彼得大教堂。教堂有两部分,左边的那个门开放着。无须买票,只需轻声静气进入参观或祷告。教堂内一如既往所见,恢弘、空灵、肃穆!右边那部分建筑风格不同,罗马式味道,听说是处理教务的处所。</h3> <h3><br /></h3><h3> 在一个没记住名字的博物馆里,我被这高科技的模拟投影设备所吸引。正在用英语演绎着日内瓦及日内瓦湖的变迁史。生动形象,虽然听不动,但大体上看懂了,日内瓦湖水来自阿尔卑斯山脉的几十条冰川。引我入胜的是这套设备若用于军演不知要胜于沙盘模拟推演多少倍!</h3> <h3><br /></h3><h3> 表⌚️店很多,真不愧是瑞士第二大城市。可谓三步一门,五步一市。我知道,这都是针对全球的。曾几何时,华人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自从发生了"手表哥"事件后,官场上没人敢玩表了,土豪也有限,生意遂一落再落。实际上,现在的手表已失去掌时功能而沦落为装饰,与智能手机相比,人们更离不开后者。</h3><h3> 瑞士的GDP呀,你可安好?</h3> <h3><br /></h3><h3> 瑞士军刀也不景气,几乎毎个店家都用"孩儿体"的汉字写着九折优惠,免费刀🔪上刻字留念的促销广告。殊不知中国已实行刀具管制,市井也不敢玩怕带来麻烦。</h3> <h3><br /></h3><h3> 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仅次于纽约总部。这是个庄严的地方,办公楼也称万国宫。就凭这门前的193面国旗,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游客到此都会肃然起敬。</h3> <h3><br /></h3><h3> 门前马路车流较大,只有在红灯亮的间隙才能抓紧拍照留念。</h3> <h3><br /></h3><h3> 这把巨大的三条腿椅子是万国宫对面广场上的雕塑,命为"日内瓦断椅",高12米,重约5吨。是瑞士著名雕塑家丹尼尔·伯塞特1997年创作的。朱红色的木质感极强,但实际上是金属制品。旨在以国际残联的名义,纪念"地雷议定书"的正式生效。</h3> <h3><br /></h3><h3> 从瑞士开始,我们由旅游转为旅行。孩子们很快就租好了商务旅行车,准备沿着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傍着日内瓦湖畔一路逶迤前行。信马由缰,走停随心,去留无意。哪儿有风景、有感觉就在哪安营扎寨,逗留徘徊。让心情彻底放松,让心绪彻底宁静……</h3> <h3><br /></h3><h3> 处处皆风景!途中找厕所也能邂逅到这样的古镇。不能不说是欣喜过望!</h3> <h3><br /></h3><h3> 一直搞不清地名,这地方太美了,我们在这里留恋不舍了许久。</h3> <h3><br /></h3><h3> 终于打探到了庐山真面目:日内瓦湖畔的尼永小镇。谨此为记,以便对圈内好友们来玩时有些帮助。</h3> <h3><br /></h3><h3> 今日天气大好,由景随行,心情格外爽朗。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花圃飞红,小径幽静。行人很少,几近我们的专场。可以尽情的说笑欢跳,仿佛年岁与孩子们接近。</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欢乐大家庭!</h3> <h3><br /></h3><h3> 登高一望,才发现这是一个船只的避风港,岸边上一个用大石块砌成的方塘只留一个缺口,里面停满了各式船只。</h3> <h3><br /></h3><h3> 一路上到处都是田原牧歌!</h3> <h3><br /></h3><h3> 隔着飞驰着的车窗有色玻璃,用手机逮下这些画面:牧草青青,菜花黄黄,村落散散,牛🐂羊🐑点点。虽然有点偏色,但还是能感受到外面的风景应是童话世界。</h3> <h3><br /></h3><h3> 次日。沃维小镇名气很大,好莱坞喜剧大师卓别林晚年在这清静地度过了25年并安葬于此。小镇为此塑了铜像成为沃维镇不朽的标志。</h3><h3> 而这个定海神针般的巨大饭叉,却是雀巢食品博物馆的象征。没想到吧?著名的国际食品业巨头雀巢集团的总部,竟然就在这个小镇。</h3> <h3><br /></h3><h3> 大师的幽默滑稽是天生的,无人能企及项背。肃然起敬的同时,我们也附庸滑稽一回,权且是对大师的心悦敬同。</h3> <h3><br /></h3><h3> 全家围着大师喜乐一把吧!岁月悠悠,人海茫茫,万里造访到此的世人都会陪着大师欢乐开怀。大师,九泉之下您永远不会寂寞!</h3> <h3><br /></h3><h3> 这里还是港囗要塞,客轮已经启航前往法国,两国旗帜分挂船头船尾。须知日内瓦湖法国占有80平方英里。</h3> <h3><br /></h3><h3> 一路缠绵新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瑞士的滑雪胜地釆尔马特。车辆和行李早已存放在山口外几十公里的地方,所有人员必须搭乘火车进山。这是一个冷嗖嗖的木屋小镇,傍晚的余晖里显得有些神秘。房东早已在火车站等候,把我们领上半山坡的这桩民宿里安顿好走了。</h3><h3> 自己对付着做些饭菜,倒也比欧洲的大部分餐馆好吃。</h3> <h3><br /></h3><h3> 轻装上阵,简便多了。</h3> <h3><br /></h3><h3> 晨曦中,赫赫玛特洪峰已被染成金顶,好像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的热情。山坡木屋早已苏醒,整齐的斜靠在山体上,像是一架架待读的书。第一趟齿轮火车拉着登山滑雪爱好者已经上去了,门口的独木水槽默默的留守着。我们,也该出发了!</h3> <h3><br /></h3><h3> 第一次乘坐爬山齿轮火车,看着窗外伸向山脊的火车路线,觉得不可思议。目测坡度有四十度左右,傍冰临崖,说实话心里蛮忐忑的。</h3> <h3><br /></h3><h3> 这就是那个著名的雪道,几十条吊椅缆车线在不间断的提供着服务,这里绝大多数的地形适合中级和初级滑雪者,并有一些坡道是滑雪高手和单板爱好者大显身手的乐园。右侧那个高峰便是玛特洪峰。</h3> <h3><br /></h3><h3> 我们都是"旱鸭子",只能在雪❄️道出发地望雪兴叹了。</h3> <h3><br /></h3><h3> 这可不是什么摆拍玩的,这是全幅武装的真正的小战士。欧洲小盆友一般从两三岁就开始学习滑雪❄️。还自己拿着滑雪板,好玩吧!</h3> <h3><br /></h3><h3> 玛特洪峰,我来啦!</h3><h3> 天生与雪❄️有缘,听说阿尔卑斯山脉中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少女峰,看来该去一敬拜访。</h3> <h3><br /></h3><h3> 白雪❄️皑皑,红黄绿蓝,雪橇穿梭,吊椅翻旋。好一个白色世界里的交响乐盛宴!</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壮哉冰川!据说人类还不曾染足,常见雪崩。</h3> <h3><br /></h3><h3> 雪场从小玛特洪峰一直延伸至意大利境内。由此相信,雪橇发源于瑞士山地一点不虚。</h3> <h3><br /></h3><h3> 这该是人生比较高的境界!年高、健步、相伴、情侣装下彰显着和谐、幸福……完全自理,没给子女添累。向长者学习!致敬!</h3> <h3><br /></h3><h3> 这也是境界!两个亚裔小姑娘自拍着饮品广告,全然无视雪的世界里种种欢愉。难道是我们西安的"冰峰"汽水?拟或是"雪花"啤酒?稍靠近一听,日本话。玛特洪峰当然见证着她们的敬业精神。</h3> <h3><br /></h3><h3> 高,实在是高!世界屋脊我们上不去,能团聚在欧洲屋脊上也值得珍惜。</h3> <h3><br /></h3><h3> 这就是玛特洪峰的真面目,海拔4478米,阿尔卑斯山脉最高最美丽的山峰。</h3><h3> 再见了!玛特洪峰,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的震撼,灵魂的净化才是真正的希冀。</h3> <h3><br /></h3><h3> 向少女峰方向前进。汽车连人带车坐火车,穿洞越涧,翻过了不少山峦。</h3> <h3><br /></h3><h3> 此行一路,车窗外常是这样子的画面。远山雪景,近处草甸;绿茵中木屋点点,牛🐂羊🐑隐约可见;鸡🐔犬🐩之声相闻,炊烟袅袅相伴。好一幅人类濡养生息的美丽画卷。</h3> <h3><br /></h3><h3> 我怀疑这是造物主偏心,有意将人类生命繁衍的样板撒落并掩藏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若干纪元后,说不定地球会向银河系申报"非遗"!</h3><h3> 欧洲这片不见雾霾,没有地沟油的净土,你是上帝的宠儿,我们只是匆匆看客。看见,就已福缘不浅。足!</h3> <h3><br /></h3><h3> 我甚至心生妒嫉。故乡的"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男耕女织,担水劈柴"等生命之最优美的原本状态早已成为泡影,而眼前这"一片草,一木屋,男牧女酿,围裙追着儿郎"的原始生态却完好的保留着,演绎着!</h3><h3> 这些不知名的村落,我们祝福你们!</h3> <h3><br /></h3><h3> 感谢上苍,让我们此行不虚!眼前的这一幕幕让我们知道了生活的方向,滤去浮华浅见,回归自然……</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傍晚时分,少女峰到了。</h3> <h3><br /></h3><h3> 小两口从瑞士自驾游开始就被任命为朱导、米导。小伙子驾驶,媳妇领航,俩人配合默契。没有任何问路,黑灯瞎火、曲里拐弯就直接把车开到了因特拉肯小镇预订民宿的车库里。天哪,后生可畏!就好像他们来过一样。图为孩子们正在向房东了解少女峰的情况,比较费劲,这里是瑞士中南部,又换说法语了;而在瑞士北部,则普遍说德语。听说在靠近意大利接壤的地区,还只说意大利语。这个高福利的富有国度就这么任性,坚持母语,英语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想想我们兵马俑前的英语叫卖,不由得脸热。</h3> <h3><br /></h3><h3> 清晨,迫不及待的醒了。少女峰已沐浴在一片金色中。我总有一种猜想,群峰是有灵的。早早迎接朝阳,然后将光辉洒向山谷中的村落,唤醒梦中的人们起来享用生活。山峰不老,见证过多少人间沧桑兴替!因此,它总是以早起来告诫人们:珍惜!勤劳!</h3> <h3><br /></h3><h3> 晨曦洒下来了,炊烟升起来了,月牙儿秀气成了镰刀形还眷恋着蓝天不肯离去。静谧的村落沸腾起来,跃跃欲试着去一探欧洲最高的雪山火车,少女峰的究竟。</h3> <h3><br /></h3><h3> 天色大亮,少女峰雄伟壮阔,全然没有想象中的秀气,反倒像是一个威武的勇士。</h3><h3> 原来少女峰的命名有着多种传说和故事</h3> <h3><br /></h3><h3> 早餐自己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吃到这已是奢侈大餐了。</h3> <h3><br /></h3><h3> 少女峰位于瑞士中南部,海拔4158米,被称为阿尔卑斯山脉的"皇后"。有海拔3454米的欧洲海拔最高的火车站。需要换两次高山齿轮火车才能到达少女峰顶峰。</h3><h3> 首先要在英特拉肯火车东站乘火车,中途必须在卢达本纳转车,然後再于格连舒特转乘欧洲海拔最高的登山火车到少女峰。</h3> <h3><br /></h3><h3> 登山火车内宽敞明亮,可以隔着玻璃拍照,有点反光。</h3> <h3><br /></h3><h3> 1912年少女峰铁路开通,这是创史人阿道夫古耶塞勒的纪念碑。记载了历经16年的施工,海拔3454米的欧洲最高铁路终于开通。从此,一个神话般的奇迹诞生!少女峰不老,丰碑与传说不倒!</h3><h3> 耗资1600万法郎,是预算的两倍。这在当时,应该是天文数字。</h3> <h3><br /></h3><h3> 第二次转乘高山窄轨火车,到达牧轮站后视界豁然开阔。第一次造访少女峰的人,谁也想象不到在这高山之颠上,竟然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城镇。</h3> <h3><br /></h3><h3> 大瀑布位于二号缆车线路返回的基站旁</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这是登山齿轮火车的轨道坡度最大的一段,据说约为六十度仰角!👍</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鹰🦅翱翔在山巅云☁️海,似在叩问苍茫。</h3> <h3><br /></h3><h3> 在这里,竟然举办过网球、足球、拳击、篮球赛及百米赛跑。</h3> <h3><br /></h3><h3> 传说少女峰的来历是由于少女峰与和尚峰之间隔着的僧侣峰,常常云蒸雾绕,使得少女峰忽隐忽现,如同含羞少女半遮面。当然还有其他的传说,我更愿意选择遮面说。</h3> <h3><br /></h3><h3> 斯芬克斯观景台是登顶旅程的终点,可以观赏到阿尔卑斯山全景,但是你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寒力。脚下钢网透空,万丈深渊倒抽冷气,使人顿觉生命之轻,正可谓"复道行空,不知西东"!零下十多度的低温更加北坡箭一般的寒风,顷刻钻满你所有的不好密封。头上的帽🎩子,十有八九会被冰川没收。再来的亲朋好友们,最好备个背帽子的羽绒服。(该图片借用自网络)</h3> <h3><br /></h3><h3> 少女峰也是著名的滑翔伞运动基地</h3> <h3><br /></h3><h3> 少女峰为证,在与你等高线相近的透空栈道上,我们全家一起来许愿祝福。</h3> <h3><br /></h3><h3> 这就是全长22公里的欧洲最高的阿雷奇冰河,</h3> <h3><br /></h3><h3> 卢塞恩(琉森),是瑞士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她的湖水吸引游客,以廊桥六边形的水塔和豪夫教堂为城市标志。</h3> <h3> </h3><h3> 垂死的狮子雕像,是世上最悲壮、感人的雕塑,诠释了瑞士卫士的顶级忠诚。纪念在1792年保卫巴黎杜伊勒里宫的战斗中的约1100名瑞士雇佣兵。在这1100名士兵中,大约760名战死,350名生还。</h3> <h3><br /></h3><h3> 卢塞恩湖清波粼粼,雪白的天鹅舞动着一池湛蓝,与白云相映成趣,引人遐想翩翩。</h3> <h3><br /></h3><h3>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湖光塔影都成美景。</h3> <h3><br /></h3><h3> 游船却是当地人垄断经营,其他人很难介入。船票贵成马🐎了,大多数游人选择了"旱游"。</h3> <h3><br /></h3><h3> 从步行街相连的码头上看视野开阔,但看不到水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卢塞恩的合影</h3> <h3><br /></h3><h3> 城中古堡式建筑各具风格,图中的那段古城墙虽没有西安城墙雄伟完整,却也是十四世纪的古建筑。</h3> <h3><br /></h3><h3> 有轨电车还拖着大辫子运行在大街上,欧洲的城市中大多都有,常常因此而想起哈尔滨的街道。</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廊桥水塔全貌</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豪夫大教堂</h3> <h3><br /></h3><h3> 这是苏黎世擦皮鞋的摊,我觉的蛮讲究的,朱导要把在日内瓦租的车还在这里,然后从苏黎世乘飞机前往意大利的威尼斯。这又是瑞士的德语区,本想去国际足联门口转转,一想到我们国足的不济,加上在这吃个便档每人要30€元,早些转场为上。</h3> <h3><br /></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苏黎世国际机场,再见瑞士!你留给我们的人生感悟良多,还来不及细细反刍,意大利威尼斯在召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