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川藏寻花之旅(一)丹巴藏寨

严子健(姥记者)上海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想玩好拍好西藏和新疆,都有一个共同的难点,就是欲“一网打尽”是根本不可能的。一方面因为这两个地方都太大、美景太多,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年四季的美景都不一样。所以,这次我就单选三月中下旬这半个多月,到川西的金川拍梨花,紧接着再到藏东的林芝拍桃花,结果如我所愿,还是比较满意的。下图是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沙耳乡复兴村观景台经典机位拍摄的晨曦神仙堡梨花盛景。</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观看和拍摄金川梨花和林芝桃花,也是我想了好多年的事情。以前一直没去的原因是,两地的花期都很短,稍稍算计和规划不好,就容易"扑空"。而且欣赏观看和拍摄的点很重要,对于旅游,玩好吃好就行,而摄影、尤其是风光摄影,就需要考虑画面和机位,其中包括高点俯视拍大景,以及相对的机位拍中前景和安排时间拍小品或民俗、人物等等。下图就是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庆宁乡松坪村的高点观景台拍摄的大金川河两岸梨花盛景。那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一花开"啊!</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次到金川拍梨花,实际先到的是甘孜州的丹巴县。我们从成都启程,走映秀然后是303省道,过卧龙,翻越巴郎山,到四姑娘山,在双桥沟住一晚。当天傍晚和第二天一早都在在猫鼻梁拍摄四姑娘山。第二天依旧走303省道,过达维红军会师处,过小金县,中午在离丹巴县4公里的东女观景台,拍摄了梭坡古碉楼群,晚上住丹巴县城。下图是在川西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中路乡中路藏寨的日出观景台拍摄的中路藏寨大场景。当天凌晨刚下过雨,山顶都是积雪,我们到达观景台时,对面大山云遮雾罩,也是很难得的天象。照片是在云雾中偶尔露出的一点点局域光间隙拍得的。</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路藏寨位于丹巴县东北部的中路乡,距离丹巴县大约八九公里。“中路”二字在藏语里意为“人神向往的好地方”。整个乡坐落在海拔2100米的一个四面环山的大坪坝子上,背依日巴龙山和莫日山,面朝嘉绒藏区最著名的墨尔多神山,山窝窝里世世代代住着几百户人家。那里有极具特色的带白色牛角的嘉绒藏族民居,有历史悠久的古碉楼和金顶寺庙,有碧绿层层的青稞田和房前屋后雪白的梨花树,当然还有蓝天白云和雪山大川,中路藏寨几乎拥有最完美画面的所有元素,被誉为“藏在深闺中的摄影天堂”。下图就是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大坪坝子上的中路藏寨。</span><b style="font-size: 18px;"><u></u></b></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路乡是一个有5000多年历史的地方,在这里考古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生活遗址、战国时代的古石棺葬群等。相传,中路人的祖先在西藏向外迁徙时,求神指点,代表神旨意的喇嘛给迁徙者一只羊,说:"你带着羊走,羊死在哪里,哪里便是你的新家。"迁徙者带着这只羊走到中路这地方,羊死了,迁徙者就在此地定居下来,这就是地名"中路"的来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下图是在侧逆光下远观中路藏寨的碉房和著名的佛教寺庙里冉龙寺和萨拉科寺。与丹巴最著名的甲居藏寨相比较,中路藏寨的民居更高,大都在四五层楼。中路的民居几乎堪称整个藏区住的最高的人家,五层的石砌藏房体量庞大,完整地模拟着天地人三界。 美丽的藏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中路的肥沃的青稞麦田中,旁边就是巍然耸立的古老石碉楼。中路藏寨也是四川唯一的国家农业部授予的"中国景观村落"。</span></h1><p class="ql-block"><u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u></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统计,中路乡现存88座古碉楼,高约30—60米不等的古碉楼,或毗邻于民居,或独立于山巅,或隐匿于丛林,或袒露在田野,彰显着"千碉之国"的人文魅力。田野、梨花与藏寨、碉楼交相辉映,让中路成为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风水宝地。</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碉楼大多为石木结构,据记载现存的石碉楼最早建于汉代,距今2000余年,至迟为清乾隆皇帝平定大小金川反叛时所建。碉楼从外观和造型上分有三角碉、四角碉和多角碉。从功能上分有战碉、通讯预警碉、土司官寨碉、寨碉、家碉、界碉和风水碉等。在中路,我看到最多的像家碉,家碉是由一户或几户友好邻居,或几家近亲血缘亲属,为了自身的安全而紧靠住房附近建造的碉。据说在地处大小金川河谷的嘉绒藏区,过去还有一种风俗:凡本地人,家里生下男孩后,就得开始备石取泥,筹造家碉,倘若男孩长大成人,家碉还没有修好,就别想娶妻。由此也可看出,家碉在嘉绒藏族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u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u></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比甲居藏寨的名声在外,中路藏寨更显宁静和安逸,置身其中让人有漫步世外桃源的感觉。春天来临,处处梨花雪片一般,到了秋天,中路藏寨更是遍地红叶和瓜果飘香,让人流连忘返。</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较为可惜的是,这次我们去中路,似乎早到了些天。尤其中路藏寨那个大坪坝子,前不久还下了雪,气温上不来,那里的梨花大都没开,但这一点儿都不影响村寨的魅力。</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中路藏寨拍摄,高点的机位有三个观景台。我们到达当天就上到村寨右后方的山坡上,可惜是多云天,空气不太透,最后也没等到落日时分的晚霞。当然用中长焦镜头吊点画面还是有的。</span></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路藏寨不仅有极具特色的藏民居和历史悠久的古碉楼,它还有古朴隆重的成人仪式,形式多样的锅庄舞,庄严肃穆的古藏戏,妙趣横生的顶毪衫习俗等,所有的这些都是如此活色生香,人文情怀浓烈非常。如果有机会在那里住上几天,相信收获会更大。</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忽然间,寨子里藏房间的小路上,走来了几个扎头巾、背背篓的妇女,啊!好美的画面,四人装束一样,步伐一致,太有韵律感了!我飞快地调整相机的数据设置,从密密匝匝的树丛中,艰难地框好了构图,等待这几个人走进我的画面……</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好不容易啊,既没有树丛遮挡,又能够躲过碉楼,就几张,多了么有。好看就好看在,那四位背篓女子,一水儿的相同装束,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太让人激动了!</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晚上的一场雨,墨尓多神山又披上雪装。当我们第二天一早登上中路藏寨的另一个观日出的山坡景观台时,扑面而来的,是不断变化的雪山云雾和若影若现的碉楼藏房。虽然梨花还没盛开,但丛丛柳树和片片麦地的葱绿,足已美得令我惊诧。这种美,是仙境神迹,有梦幻感觉,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类的幸运。</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已经无需用语言来表达我当时的感受,说实在当时我也真没时间去想那么多,我观察着云雾的走势,不停地跟随云雾的变化,寻觅着最美的构图,因为很多画面都是稍纵即逝,那是对一个摄影人的构图基本功的挑战,更是考验其审美的能力。</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天云雾走得很快,而且是成片的云雾,上下来回地走,所以很难等到通透性好一些的又能相对固定的局域光束。下图是一束比较好的局域光,正好在我右边的山背后透出来,打亮了寨子边缘的一排藏房,而后面的大山还是背阴的,透亮的藏房正好处在深色背景之中,显得更亮,反差很大,画面就比较跳的出来了。而且构图也是一个相对的对角线构图,我摁下了快门,只有这一张最亮。</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也是一道云雾间隙透出来的局域光,照亮了几间藏房和两排刚开始发嫩芽的树梢。这样的美丽是无处不在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抓住。</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中路藏寨的拍摄,我们向西进入丹巴县城,在距离县城不到四公里的东女观景台,我再次隔岸观赏了著名的梭坡古碉楼群,这也是我第二次在这个观景台观赏梭坡碉楼。</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7年秋,我曾到过此地。在丹巴县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河谷两岸,是碉楼最集中的地区,这些碉楼通常以三五个一组相互呼应居多,也有像梭坡十三角碉这样独立于山头的。在碉楼集中的地方,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这些碉楼每一座都经受了百年风雨,棱角分明地巍然屹立。梭坡乡境内的碉楼最多也最出名,有世界上最集中的古碉群,共84座,堪称碉楼博物馆。</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丹巴县城往北大约8公里,就到了川西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甲居藏寨了。"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百户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而建,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格局理念。</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幢幢藏式民居洒落在绿树梨花丛中,或星罗棋布,或稠密集中,或在高山悬崖上,或在河坝堤岸间,不时炊烟袅袅、烟云缭绕,与充满灵气的山谷、清澈的河流、皑皑的雪峰一起,将田园牧歌式的画卷展示在人们眼前,甲居藏寨是真正的以一种艺术品的形态存在。</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甲居藏寨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一般的甲居藏寨特色建筑,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远离楼群孑然独立。甲居藏房的现存形式,完整地保存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甲居藏寨民居的木质构架部分和屋檐均为红色。在二层以上的墙体刷白色或褐红色与白色相间。整个建筑物外形犹如虔诚的佛教徒盘腿正襟危坐颂经。</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年春节前夕,寨房主人依照传统习俗,以当地的"白泥巴"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煎制成白色染料,精心涂染寨楼墙面和牛角图腾装饰,使整个寨楼披上盛装。</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甲居民居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家碉),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房体的外墙多绘以日、月、星辰和图腾图案,特色非常明显。</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甲居藏寨的几百幢民居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融于自然环境之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格局理念。</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此丰富多彩、古朴典雅的藏寨资源,是中国乡土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丹巴县位于四川西部的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旁,与道孚、康定县和阿坝州小金、金川县接壤,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或流径处,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丹巴县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壮丽迷人的风光、无限神秘的美人山谷、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独具一格的古石碉楼、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无不惊现出丹巴的神奇和美丽。</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丹巴有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嘉绒藏历年、观花节、墨尔多庙会、五月赛马节、燃灯节、嘉绒藏族风情节等。但最出名的要数"丹巴美人谷"了,那里是众口一致出美女、美女多的地方。</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围绕丹巴美人谷,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传说。许多年前,一只凤凰飞到了墨尔多山,随后化成千千万万美丽迷人的美女,于是墨尔多神山下便成了美女如云的地方。</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有传说丹巴出美女始于汉代的东女国时期。每年农作物收获的时节,丹巴各村各寨都要举行盛大的选美和祭祀活动。</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史书记载,西夏王朝灭亡之时,大批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逃到气侯温和、山美水秀,地处横断山脉深山峡谷里的丹巴。林林总总,不一而足。</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么丹巴美人谷到底在哪儿?美人谷位于丹巴县城约26公里的巴底乡,再往一条山谷上行10多公里的邛山村中,由无数漂亮的藏寨相连而成,整个山谷非常美丽,但路途艰辛,几乎不能行车,完全要靠步行,走约2小时才能到达。所以美人谷很少有人进去过。</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据不完全统计,丹巴县有近3000美女走出村寨,去到九寨沟、四姑娘山、海螺沟、成都、西宁、北京等地的大大小小的宾馆餐厅或者歌舞艺术团等,甚至在更多更远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在从丹巴继续北上到巴底镇的途中,我们看到的一个梨花盛开的地方,那里有藏民在梨花树下种土豆。尽管画面色彩非常鲜艳,但是要想在他们中间找到美女,难度实在有点大。</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丹巴县北上到金川县,基本上是沿着金川河走211省道的。在梨花盛开的时节,那条路简直美成了"梨花大道",满眼望去尽是雪花花一片,实在美不胜收。(未完待续)</span></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