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牡丹江柴河“小九寨(沟)”__当年土匪盘踞的地方、如今的避暑山乡。

猴儿哥

<h3>柴河“小九寨”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柴河镇(原柴河林业局)56公里“两山夹一沟”的林区内,从牡丹江市下了飞机或火车后转乘到柴河的公交车,到达柴河后再转乘到“二道河子”的公交车,下车后还有12公里路程,可搭乘“三蹦子”到达“小九寨”,辗转颇多,也正因为如此,柴河的“小九寨”的原始风貌得以保持更多的“原汁原味儿”,人为建筑干扰可谓极少(相对而言),即便有一些不得不做的保护设施也是尽量采取了“仿生”的原则,使之景点景区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h3><h3> 这是小九寨沟上游的标志性景观__情侣峰</h3> <h3> 柴河“小九寨”的溪流发源就源于山岭上的冬季积雪,由于这里的山地环境为“两山夹一沟”,自从停止森林采伐多年以后,山上次生林茁壮茂盛、灌木丛生、地衣苔藓随处可见、植被品种多样化、形成了高中低立体而广泛的交织,促进了这里生态小环境的恢复,植被根系持续发达、土壤涵养率大幅增加、植被水分蒸腾源源不断,使这里形成了局部的“盆地”小气候,常年降水、降雪水平明显高于平原地区,也因此造就了“小九寨”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风景美如画的自然景观。</h3><h3> 此篇图片中看到的是4月下旬的残雪,当冬季降雪时,这里的积雪厚度可达几百毫米!___与“小九寨”毗邻的另一处山沟就是有名的“柴河小雪乡___雪村的所在地,村落的雪景又是另一番神韵”。</h3> <h3> 小九寨的山相对高度并不高,但由于地理纬度关系使之冬季寒冷且冰期长达将近半年,这个地区的居民供暖从每年的10月15日到次年的4月15日,即使如此,每年的5月上旬之前、这里的天气还是冷热交替及不稳定的,山上的温度由于“小环境的闭塞”,到今天还有不少残雪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别小看这些星罗棋布的小雪堆儿,正是它们、孕育了滔滔不竭、永不停息的牡丹江!供养了无数的牡丹江流域的人们!</h3> <h3> 积雪消融,滴滴冰水汇聚成涓涓细流……</h3> <h3>残雪犹未尽,已是春发时……</h3> <h3> “ 溪水湍流有我点滴之功”</h3> <h3>曾允冬装覆大地,许我化露逐春风……</h3> <h3> 虽旧岁素裹山巅,然新季彩绘河川,&nbsp;</h3><h3> 一袭曾固峰峦稳,三春幻化涌江源。</h3> <h3> 砥砺中流难阻挡,水滴石穿勇向前!</h3> <h3> 当初是点点滴滴,如今欲一泻千里。</h3> <h3> 裹挟着泥沙,筛选着砾石,涵养着山川的植被,养育着大地的精灵。</h3> <h3> 历尽多重艰难险,只为峰回路途转……</h3> <h3> 下山的“路”永远没有坦途……</h3> <h3> 还需要激荡,撞击破碎的滴滴“血汗”哺育了新的生命___水 以另一种姿态存在于天地之中。</h3> <h3>它们从来不会“退缩”</h3> <h3>泉水叮咚……</h3> <h3>跌宕的音律……</h3> <h3> 银装素裹年年诺,绿衣浓撒岁岁来……</h3> <h3>本踞雪岭殊途陆,聚成小溪汇成河……</h3> <h3> 雪曾被锁峰峦间,幻化成水滴石穿,虽然步履瞒珊步,依旧蝶躞九曲湾。</h3> <h3> 这是黑龙江牡丹江柴河“小九寨”不多的、位于中游的人为干预仿生跨河桥,虽然在自然风光中略显突兀,但为达到游人方便“尽览”河山同时又保证安全初衷,也算是柴河人设想的“万全之策”吧。</h3> <h3> 由于小九寨是季节性游览区域,在每年的5月之前少有人至,因此景区管理工作还没有较大投入,管理环节、管理人员尚有欠缺,由此而产生的“一小撮”不和谐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这不,拦河捕鱼的大网就悄悄的潜入河水,破坏了美丽的景观、影响了生态平衡、产生了不和谐的音符……</h3> <h3> 但山林、河川总是存在的,它们默默诉说着自己“洁身自好”的秀美,流淌着无尽的甘甜,在这里静静的生根、发育,等待着人们投进它们的怀抱、呼吸这里取之不尽的新鲜空气、观赏这里容颜永驻的美丽!</h3> <h3>“归去来兮?”君临“小九寨”、心旷又神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