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2017年4月18—21日,大江小学开展了大江共同体教学开放暨"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室副主任、科学教研员庞胜松、语文教研员蒋莉、数学教研员涂建宏;大江共同体成员学校、公平小学、二圣学校的部分领导、教师、大江小学家委会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i></h1> <h3>进修校小教室副主任、科学教研员庞胜松参与听课。</h3> <h3>进修校语文教研员蒋莉、数学教研员涂建宏关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h3> <h3>共同体成员学校、公平小学、二圣学校的部分领导和老师参与观课议课。</h3> <h3>学校家委会代表参与学校教学活动。</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课前——师徒同心、组内共研,磨课磨人</span></h1> <h3>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成长路上、携手同行",其目的是为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落实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发展模式,努力营造可持续性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也为了提高研训共同体在区域研训工作中的作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h3> <h3> 记得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行,这是教育行为修炼的颠扑不破的法则。"是的,"好课"不仅是每位教师的追求,更是每位教师为之奋斗的目标。</h3> <h3> 要想上好一节课,磨课是比不可少的。磨课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它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平台。</h3> <h3> 各组结对师徒高度重视,指导教师全心付出、毫不保留;教研团队倾力相助、群策群力。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磨课的过程既是一个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合作交流、反思和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h3> <h3> 在一次次磨的过程中,使青年教师对新理念把握更准确,对教材的研读更深入,对学情的了解更透彻,同时也使青年教师的点拨引导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教学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智慧得以发展。</h3> <h3> 磨课中也为其他教师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机会.通过备课、试讲、说课、评课、反思等磨课环节能发现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能总结教学中的许多经验,对营造科研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h3> <h3> 同时,磨课还能增进师徒之间的感情,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磨课、大家的心更暖了,对教育的情怀更真了。</h3><h3> </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课中——绽放魅力、展现风采、快乐育人 </span></h1> <h3> 参与本次赛课活动的老师有17人,分成三个组:语文、数学、综合。其中包括新入职的大学生,本学年才调入大江小学的新成员(代课教师有四位),本学年才转岗的中青年教师、新生骨干力量等。</h3><h3> 4月18日进行的是数学组赛课,4月19日进行的是语文组赛课,4月20日下午,4月21日上午进行的是综合组赛课。</h3><h3><br /></h3> <h3> 范峰《找次品》</h3><h3> 找次品,这是一节公认的有难度的课,这样的课不好上,常常是草草收兵。而范峰老师给我们最大的感悟是课前一定要慎思,认真的研读教材,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白是用天平秤次品还是用天平的原理找次品。同时还要找出学生的错误点和困难点,只有课前做足功课,课中才能有所收获!</h3> <h3> 夏意《找规律》</h3><h3> 夏意老师,虽然才转岗教数学,但肯学、肯钻研;知道怎样的设计才能吸引一年级的小朋友,知道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h3> <h3> 冉小霖《24时计时法》</h3><h3> 这节课的导入借助生活经验、理解体会、初步建立计时概念;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构建了24时时间条,并利用时间条进行练习,尊重了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h3> <h3> 王瑶《找规律》</h3><h3> 本课从猜一猜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对规律的描述,通过找一找、圈一圈、涂一涂发现规律、创造规律。</h3> <h3> 牟文玲《图形的放大与缩小》</h3><h3> 教师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照片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将此课教学与学校课题结合,使用平板拍题上传答案,让我们都感受到了现代化的科技给教学带来的便利,带来的改变。</h3> <h3> 蒋凯琳《有余数的除法》</h3><h3> 蒋凯琳老师虽然从教时间短,未到一年,但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干净利落,大方沉稳,丝毫看不出稚嫩。教学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注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建立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发挥。</h3> <h3> 冉淋《认识小数》</h3><h3> 冉老师用自己称体重的例子入手,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小数。并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先写小数、先读小数,从问题中入手,强调小数点的写法,小数部分的读法。在教学本课重点与难点时,注重知识的类比与迁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同时练习层层递进,内容丰富。</h3> <h3> 金晶《太阳是大家的》</h3><h3> 这节课立足语文本位、学用结合,文体意识清晰,从读准、读懂、读美的策略中,让每小节的文字跃然纸上,体现了诗歌的韵律美。而且金晶老师课前苦练基本功,课堂上富有亲和力,朗读示范到位,不但人美、声音也美、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让课也美美哒!</h3> <h3> 陈德芬《我最好的老师》 </h3><h3> 陈老师在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懂得放手,在面对学生不同意见时,特别的从容、特别的淡定,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在辩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清楚明确,张弛有度,达到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h3> <h3> 谭璇《我为你骄傲》</h3><h3> 本课通过抓关键词、理清了线索、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唤起了学生主体意识。通过抓文本资源,适时设计课堂小练笔"补充边条",这既是对学生进行读说结合的训练点,也是对小男孩知错能改优秀品质的感悟与内化,还突破了难点。</h3> <h3> 王艺桦《动物儿歌》</h3><h3>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方法。王老师从课文出发,将字词单独提出,最终又回到文本。识字教学时图文结合,巧用游戏激趣,通过读字、读词、读句,教给学生分类识字的方法。</h3> <h3> 刘勇《立定跳远》</h3><h3> 刘勇老师深度钻研教材,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环节设计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能根据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课的内容渗透到游戏中,以游戏为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完成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等领域的教学目标。</h3> <h3> 李军《用温度计测量水温》</h3><h3> 本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高,注重营造师生互动交往,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h3> <h3> 陈牟云《短撇》</h3><h3> 软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小学开始教学写毛笔字是非常重要的。本课中,陈老师通过自己书法作品的展示、现场示范书写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产生兴趣。教学环节紧扣、由浅入深,并给予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通过评一评、圈一圈、找出优点,改正不足,学生也容易接受,效果也不错。</h3> <h3>杜珂《瑶族舞曲》</h3><h3> 教师专业素养较高,吹葫芦丝、弹钢琴、跳舞都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而且从听课情况来看,学生对乐器的演奏很娴熟,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既欣赏了瑶族舞曲、又了解到了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还感受到了瑶族人民在节日中喜悦的心情。</h3> <h3>冉晓玲《It’s on your desk》</h3><h3> 冉晓玲老师采用全英文教学、表达流畅、给学生营造了好的氛围。教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活动,恰当处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教学设计精巧,活动形式多样、并妥善分配活动时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气氛和谐,关系融洽,人人参与。</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i>课后——关注课改、探索课堂、感悟成长</i></b></span></h1> <h3> 课间休息,执教教师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主动请教教研员剖析自己的课堂,指出问题所在,指明改进方法。</h3> <h3> 上课后,执教者及时反思,发现本课亮点,指出还需改进的地方。</h3> <h3> 指导教师对徒弟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提出努力的方向。</h3> <h3> 共同体成员学校的老师积极参与评课,毫不保留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课改,对课堂的追求从未停过,对教学的这份执着一直都在!</h3> <h3> 语文教研员蒋莉对共同体这样的活动方式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教学的路上是艰辛的、荆棘的、孤独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携手同行,希望我们都能不断的求索,不断的成长,为巴南教育注入一眼清泉,一股暖流,一缕阳光,让巴南教育的明天充满着活力,充满着欢笑,充满着温馨!</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i> 通过本次"青蓝工程"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让青年教师成长得更快,教育教学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也充分利用了学校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市区骨干教师的优质资源,促进了老教师、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教学相长、共同提高。<br /></i></b><b><i> 通过本次"大江共同体"的教学开放活动,扩大和共享教育资源,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本质,探求课堂教学规律,将研读教材与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和案例研究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带动了共同体成员学校发展的积极性,加强了共同体学校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i></b></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