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团中越边境轮战的岁月

光辉岁月

中央军委命令:陆军一三一师三九二团定于1980年7月28日22时正,从海南文昌驻地调防至中越边境广西方向,参加对越作战(轮战)任务。<div>  28日吃过晩饭,战友们将武器装备等物品装车待命,我也把电台、附件及个人行装放上了车上。趁离出发还有一些时间,我和高机连高佬钦,无后座力炮连高佬平一起到三营看望那几个老乡。我们抱着去见一见,聚一聚的想法和老乡作话别的。上了战场,大家一分开,不知何时才能见面。</div><div> 从3营回连队的路上,看见7连连长也在他连队前面空地上打拳。我停下来看了一阵,7连长(我在新兵连时的排长)对我说“小黄,来我教你学功夫”我只是笑了一笑,和他说声再见就离去了。</div> 10点钟,一阵急促的哨子声,部队紧急集合,清点人数,上车出发。<div>  离开营房的那天晚上,月亮很亮很美。站在椰林树下,抬头望着挂在椰树叶梢的月亮,景色真是让人陶醉。月光下的椰林美景,只有亲临过其景的人才会有这种体会。</div><div> 在我们离开营房的那一刻,战友们不停地回头望着渐渐远去的军营,心情显得格外沉重和复杂,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次开赴前线,枪林弹雨的,能不能再回到这个地方,谁都不敢保证。在此之前,我们每一位战友都写好了封特殊的“书信”交到连部,待我们离开营房到达前线后,这封“书信”再由留守人员统一寄往每一个战士的家。那些未能带上前线的物品,都张贴上小纸条,标上家乡的地址、父母亲的姓名。可见当时的气氛确实是多么的紧张,战友们的心情也是多么的沉重。</div><div> 28日早上8时多,车队沿着海口市的大街驶向码头,大街两旁的群众夹道欢送。码头上,军区首长作了战前动员,勉励参战的全体指战员要坚决捍卫祖国领土的完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狠狠地打击越南侵略者,为国争光,为部队争荣誉,为人民立新功。随后部队在雄伟的《解放军进行曲》和《再见吧妈妈》的歌声中,按连队顺序登上海军登陆舰,那场面既壮观又感人。现在的人,恐怕只有在电影才能看到了。</div><div> 冒着海上的大风大浪,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完成了360海里的行程,7月30日我们到达了广西防城港。部队在防城港休整一天,原因是海面浪高风大,乘船的士兵都不同程度造成身体上的不适。</div> <h3>  31日我们继续向边境方向挺进,晚上我们在一个农场宿营,我还在农场书店买了一本基辛格回忆录——《白宫岁月》。这本书我现在仍保存着。</h3><div> 8月1日下午将近5时,我们到达了宁明县桐棉镇。连队驻扎在一个破烂的瓦房里。当时有敌情通报,说发现有越特工潜入该地区,部队组织人员上山搜索,气氛一度紧张。我们刚刚到达边境地区,环境和周边情况不熟悉,还未适应当前两军对峙峙态势,真是如临大敌。</div><div> 8月2日我们从桐棉继续向边境推进。一路上我看见公路两旁的山头上,到处却搭满了帐篷,各种口径的大炮在阵地严阵以待。沿途见到的人基本上都是兵。在延绵崎岖的公路上,走了20多公里的路程,我们才真正到达了前线——板兰。</div><div> 板兰,是中越边境的一个小圩镇,坐落在中方境内的几座大山后面,是越南人无法观察到的地方,即便是在局势紧张的状态下,这里应该说还是属于安全旳地带。板兰有一条直通越南的公路,公路上有一座桥,过去的援越物资都是从这条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往越南的。公路左边有一幢三层的楼房,是边防部队的营房。二楼墙上有一个直径1米大的洞,是遭越军炮弹炸开的,这里驻守着一个步兵连。公路右边是边民聚居和赶集的地方。小圩镇设有边防检查站、派出所,还有几间小小的商铺。</div><div></div><div> </div> <h3>  我们到达板兰的当天,就驻扎在480高地下面公路的路边。</h3><div> 第二天我们指挥所的8个人,其中连长唐成旺(广西柳州人),排长杜洪林(海南海口人),侦察班邱伟祥班长(海南人)和战士梁来华(广东信宜人),有线班吕忠生班长和战士龙国山(2人同属湖南人〉,我们二瓦电台李茂锋班长(广西人)和我一起上了480高地。连长和原驻守高地的一个副连长作了移交手续后,正式完成了换防工作。而连队其他战友仍在山下驻扎。</div><div> 480高地,是一座由北往南延伸的长形山脉。按往越南方向坐向而言,480高地右边是544高地,两个高地相隔可能不足一千米,但从544高地徒步到480高地,必须下到山脚下经过一段山谷再往480高地攀爬,按正常行进速度最少要一个多小时。480高地左边山下是中国通往越南的公路,公路左边有一个小小的村庄,住着为数不多的边民。</div><div> 我们上了480高地后,住进一个坑道里。坑道口设在该高地面临越方向山顶下方约10米,拦腰劈开一段约4米宽的通道上。坑道口的构筑既能避开敌人的观测,也有利于当有敌人来犯时,兵力能迅速从坑道出来进入两侧战壕,及时投入战斗。</div> <h3>  初到前线的我,心里非常之紧张,记得第一个晚上站岗时,不停地问连长今晚口令是什么,连长却对我们几个战士讲“这是前线,口令有个屁用,天一黑就戒严了,除了上级通知有人上山外,见到人都可以开抢,不过一定要打到人或动物都可以,不然的话就会当成枪走火处理”。太阳落下,大山深处一遍漆黑,什么都看不见。我们站岗时不是用眼睛去观察的,而是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想,用脑去思考。每晚那真是“夜半三更盼天明”啊。</h3><div> 白天我除找个隐蔽的地方读一下密语,巩固一下专业知识,也在高地到处走走,熟悉一下周围环境,我在高地左边战壕下方不远的地方,发现有越军尸骨,有的裹尸衣服虽经长时间的日晒雨淋,衣服仍完好无缺。不过当用棍子轻轻一拔时,衣服就象是那些被火烧过的纸屑一样,随即破烂纷飞。高地随处可见弹壳,弹片之类的东西,我估计这里一定发生过激烈的战斗。</div><div> 后经了解,480高地在79年自卫还击战期间,时间是2月23日至25日这个时段,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整个中越边境全线进入越南境内打击越军,越军节节败退,一股越南军队却在我宁明县桐棉公社板兰地区,53号界碑的544高地、480高地,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对我方进行了疯狂的进攻。驻守在544高地、480高地的边防二连指战员,在连长,指导员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坚守阵地。特别是480高地的战士们在副连长的带领下,面对越军兵力比我方多几倍的敌人,采取积防御,对来犯之敌进行了猛烈的还击,奋勇杀敌。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作战,顶住敌人成千上万发炮弹的狂轰滥炸,击退了敌人12次进攻,击毙越军70多人,俘敌1人,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我方仅以牺牲排长1人,代理排长1人和3名战士的代价,赢得了这场防御战的较大胜利。广州军区授予二连“英雄连”光荣称号,记集体一等功。二连有27人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480高地被誉为“英雄高地”。</div><div> 后来有小道消息称,越军能在中国军队全线出击的情况下,组织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进入中国境内的板兰地区作战,在他们的战例中也算是经典之作。而指挥这次战斗的越军营长,在这次战斗结束后,破格由一个营级指挥官荣升为副军长。</div> <h3>  在480高地上,唐连长整天都在山顶一个隐蔽点,观察对面山头越军活动情况。越军阵地有二间茅草屋,是临时搭建的,可能是用来做饭的地方,每到吃饭时间有士兵出出进进。我经常见唐连长在地图上用尺子量了又量,又用当时最先进旳激光测距仪,对着越军阵地瞄来瞄去,口里总说“这地图数据不准,相差较大”,难怪连长会这么说,那地图毕竟是抗美援越时期的,也难怪连长这样苦苦地测量,因为上级已拟定好对敌实施炮火打击的作战方案。</h3><div> 经过近一个月的定点观测和深入敌人前沿阵地实地侦察,有一次(8月下旬的一天),我和连长、排长及侦察班的2个战友越境摸到越军阵地前沿,进行精准的测量,锁定目标。最终完全掌握了对敌实施炮击的各种数据,如目标、方位、距离、坐标等。</div> <h3>  9月6曰的晚上,我们炮指8人冒着倾盆大雨,在黑夜里行进了近2个小时,悄悄地进入了前沿阵地指挥所,7日上午11时32分,我们实施了对越军阵地目标炮火打击,打死越军7、8个人。我在另一篇《难忘的那一次炮战》中作了祥细描述(请关注)。</h3><div> 9月7日的战斗,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我们指挥所4人立三等功。还算新兵的我,在评功中论资格也好,讲礼让也罢,军功章只能让给老兵了,而我只受到一次嘉奖。</div><div> 战斗结束后,我们撤到564高地。这个高地有一个步兵班驻守,高地的布局和其他高地差不多,有主坑道一条,守军都住在里面。外面搭有一间草房,是用来做饭的。我们撤到该高地时,就住在高地的草房里。或许是连长的一时疏忽,晚上没有安排人员站岗,当吋我们几个当兵的是清楚的,也意识到这样危险,但那时的我们毕竟还年轻,未完全领悟到生死的重要性,却认为我们8个人,除了连长、排长,剩下来6个当兵的一晚按2人2小时一岗轮转,有的岗位要轮2次,根本无法睡觉,所以干脆装作不知道。就这样过了2个晚上,后该高地一个排长发现后对我们连长说“你们怎么没有安排哨兵站岗,要是越南特工摸上来岂不是一窝熟”。这时连长才意识到失误了,并在当天晚上安排岗哨了。</div><div> 第2天我们又转移到544高地,该高地是板兰区域内一个较高的山峰,高地与越军阵地隔山相望,可观察到越方纵横十几里的地方,从军事角度来讲,是十分重要的。544高地左边480高地,右边有一座高度和544高地差不多的山峰。高地周边有2重环l山战壕,战壕相互连接,面向越军方向的战壕摆放一挺单管高机枪,其射程约4—5千米。高地共有2条坑道,其中一条主坑道长20多米、宽约3米,进入主坑道有2个入口,一侧入口连接面向越军方向的战壕,一侧入口背向敌人,是连接下山道路的。进入主坑道需要经过一条宽1米左右,弯弯曲曲,设有档墙板,射击孔的小坑道才能到达。另一条是直通的主坑道长10多米、宽3米,在敌方直接观察不到的地方。洞口内停放一门加农炮(大炮),如有敌情需要的话,可将大炮移到坑道外直接对敌实施炮击。544高地还配有一个步兵班驻守。</div> <h3>  高地过的日子是惊心动魄的,敌情无时不在出现,战斗却随时都会发生。我们为防范越军特工偷袭,在小坑道两旁摆放木捧,木捧上面放置空罐头瓶,再用细小的胶线将两旁的木棒连接起来,当有人碰到胶线,木捧会随之即倒下,跌落地上的空罐头瓶会发出响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收到敌情警报。</h3><div> 一天晚上,我们听到木棒、罐头瓶倒下发出“澎澎”的响声,估计是敌人摸进来时触动了“机关”,当时唐连长立即命令我们做好战斗准备,8个人分成二个小组分别把守2个入口,我和连长4人一组,杜排长和其他4人一组。我守在小坑道档墙板后面,冲锋枪架在射击孔上,随时实施对敌射击。可后来再没有听到任何动静,也许敌人触到“机关”后,暴露行动企图撤走了。那个晚上是在高度紧张的临战状态下度过的。有惊无险,算是万幸了</div> <h3>  高地的生活也是十分艰苦的,高地上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是从山下挑上山的,大米、蔬菜、油盐酱醋也是如此,最要命的是水也要一担一担地往山上挑。每挑一担水,在崎岖的山路上来回要将近2个小时,到了山上桶里往往只剩半桶水了。每次下山挑食物时,我们才值此机会洗上一次澡。我们长年住在潮湿的坑道里,没有床铺,把雨衣往地里一摊,就安睡在地板上。没有灯光照明,别说看书学习,家里的来信也只能在白天到洞外的战壕慢慢细看。军人啊,那是你对信念的坚守,对共和国的热爱,你那无私奉献的精神,都体现了中国军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h3><div> 在9月7日炮击敌人后不久,为继续打击越军的嚣张气焰,我连再次接到上级指令,要求我们选择一个隐蔽而又有利于炮击的位置,构筑一个新的炮阵地,择机再次向越军实施炮火打击。</div> <p>  不久后的一天,刚吃过晚饭,连长宣布全连集合。连长指定几个战友留守外,其余的人员按各自分工佩戴冲锋枪、手榴弹以及挖工事的铁锹、铁锄待命。当时正值年末收冬季节,7点多钟天色己落下夜幕,全连战静悄悄地进入指定地域,开始了紧张的挖工事(炮阵地)、猫儿洞的工作。而我被安排在离他们约100米的地方,选择了一个隐蔽而又能观察周围情况的位置潜伏下来,负责连队外围安全警戒工作。那天晚上从进入潜伏地点到连队挖好炮阵地,足足用了10个钟头。而我在这10个小时里,一直趴在隐蔽地点,密切注意周围的动静。还好,没有出现敌情,一夜总算平安地度过了。</p><p> 朋友,也许会有人问,野外潜伏一个晚上,山上的蚊虫也会把你叮咬得遍体伤痕,痒得一定会很难受吧。不过我可以告诉你,部队的专用驱蚊液的而且确了不起,在说明规定的时间内,蚊虫绝对不会对你“入侵”。这些都是题外话。</p> <h3>  构筑好炮阵地不久,上级首长命令我连进入炮阵地,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战斗即将打响,弹药必须提前就位,连队搬运弹药工作随即展开,连队不论是连、排干部,还是非炮排的战士,一律都要参加弹药的运输工作。我不知道一箱(2发装)100迫击炮弹有多重,反正我每趟挑两箱炮弹,在狭窄的田埂上往阵地走时摇摆不定,那种苦呀、累呀,几乎让我掉眼泪。</h3><div> 在544高地上,连长向我们透露,根据敌情通报显示,越军继续在柬埔寨驻军,备战扩军妄图称霸东南亚。中泰两国已沟通协调,如形势发展需要的话,我们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战场,即从泰国境内进入泰柬边界,开辟一个新战场,消耗和削弱其军事力量,使其无法顾及两个方向的打击。</div> <p>  81年1月的某一天,连队紧急集合,将武器装备装车开到一个地方(地名不祥)的学校里等候上级的命令。说是下午3时出发,具体往什么方向,连长也不清楚,反正是要上前线打仗了。到下午3点钟,上级首长通知取消这次行动计划,各部返回原来驻守高地。后来我们才知道,此次行动是准备收复法卡山的,因情况有变,准备工作不充分才放弃了这次作战计划。</p><p> 由于越军在边境不断挑衅,经常派特工人员越境搞破坏,中越双方磨擦不新,气氛十分紧张,我团参加轮战的期限己过了很久,但未有任何迹象表明我们要换防了。</p><p> 81年2月的某一天,高地来了一大班人。团首长指示我们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要绝対保护好首长的人身安全。原来是广州军区江燮元副司令员及广西军区、边防师的首长到前沿阵地了解敌情。和司令员同来的随行人员,上到高地后被安排在战壕的隐蔽地方,我只见司令员站在高地顶部,旁边的一个作战参谋向他汇报敌我双方兵力部署情况及敌人活动规律等,此情此景,我真佩服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大敌当前仍是那样自信,淡定和从容。</p> <h3>  又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终于结束了长达近一年,经历了生与死的轮战日子,回到了我们的驻地——海南文昌。</h3><div> 战争的硝烟虽己远去,军旅的往事却沥沥在目。当年参加自卫还击战时,我们这些平均年龄不到23岁,新兵也只有十八九岁的人民子弟兵,为了国家的尊严,抱着必死的信念,义无反顽地投入了那场用中国军人的生命和鲜血来捍卫祖国领土完整,人民安宁,改革能顺利进行的战争之中。</div><div></div><div> 回首战争,我们更加珍爱和平。</div><div> 向所有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致敬!</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黄玉光</div><div> 2016年5月28日</div><div><br></div><div>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