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城的东面建设了全新的新城,还在不断建设中</h3> <h3>水乡新貌</h3> <h3>这里可不是大运河</h3> <h3>哪天北京的马路似这般清闲就好了</h3> <h3>路边的树木充满南国风味</h3> <h3>不知道这个博物馆里会有什么镇馆之宝</h3> <h3>人民公园里的小礼堂为中心新建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役胜利广场"</h3> <h3>老县委搬走了,恢复为高邮州署</h3> <h3>衙门大堂也重新建起来了</h3> <h3>搬运三中队---原来是清朝和珅的当铺---被恢复为高邮当铺,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东门宝塔拓成为净土寺广场</h3> <h3>新盖的水部楼,原来的早就拆了,新盖的也与原先的不一样</h3> <h3>原来不足2米宽的城河---一条水沟而已---被拓为穿心河</h3> <h3>城内的河道全部改造成了这个模样</h3> <h3>小巷子也今非昔比了</h3> <h3>不少有历史记忆的房子被妥善保护起来了</h3> <h3>一个宁静而祥和的城市,养老再适宜不过了</h3> <h3>都来这里养老吧</h3> <h3>这里有吃不完的新鲜鱼虾,各种时令瓜果蔬菜,鸡鸭鹅蛋</h3> <h3>和令你馋涎欲滴的双黄鸭蛋</h3> <h3>亘古不变的大运河,永远留在记忆中</h3> <h3>记忆中的大同医院犹在,里面却已经空无一人,他们家的传人---毕业于南京医学院的我的同学张跃生---已经作古,我的二丫头出生时右胳膊扭伤就是他治好的</h3> <h3>还是这样洗衣服古朴</h3> <h3>看到这样的房子亲切感油然而生</h3> <h3>用解放前的图纸砌的新建筑</h3> <h3>我出生100天的照片就是在这里照的</h3> <h3>古老的弹棉花作坊,用一个大弓子弹棉花的第一代工具已经没有了,左边的屋子里有一架机器在弹棉花。现代的人从来不知道棉被盖久了还可以重新翻新!</h3> <h3>现在的人最损也用电子称,谁还用这个,这位大妈也说她后继无人,孩子没有一个愿意学这个手艺。为了纪念,买下一个收藏,100年后就是文物喽</h3> <h3>这张桌子少说也有200年历史了,古董哎,可这位做称的大妈怎么说:"谁要啊!"</h3> <h3>居然还有人家用这种澡盆,坏了还要修,这位老大爷走了看谁给你修</h3> <h3>这个铁匠铺子还能揽到生意吗?</h3> <h3>知道这个人在做什么吗?在做"茅长"---给死去的人烧的纸钱,电视剧里可以看到,灵堂前放一个火盆,孝子一张一张烧的那种</h3> <h3>现在念佛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个做斗香的看样子可以一代一代往下传</h3> <h3>中国人的嘴必须伺候好,但愿窑巷口茶酥烧饼永远长存。老板得意地对我说,不是吹,你到网上查,人民路383号烧饼,网上有!</h3> <h3>高邮包子,远近闻名,外地人回来的,路过高邮的,凡是吃了的无不终身难忘</h3> <h3>臭豆腐,"香"飘万里,极富创意的广告词</h3> <h3>油炸臭豆腐干,闻到"香"味了,不过拍不出来,估计以后科技发展会有让你闻到气味的照片</h3> <h3>小学生春游</h3> <h3>幸福的10后孩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