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老公与石老婆

金刚仙

<p class="ql-block">淇县西北的太行山村石老公半山腰上,有一块大石头,象个老公倚靠在山上,朝东方向望着,黄洞北坡上的那块象人一样地礁石。说起来,这里边还有段故事。</p><p class="ql-block">传说很久以前,山脚下住着一户无儿无女的老夫妻,两个老人靠种薄地、采野果、挖野菜过日子。有一年遇上大旱,庄稼颗粒不得,老两口虽紧勒腰带,仍无法维持生活。老公饿劳成疾,病倒在炕,汤水不进。</p><p class="ql-block">老婆急得火烧火燎,一点办法也没有。急难中蓦地想起淇河来,想到河里捞条鱼,熬点汤给老公喝。可淇河路途又远,老公的病又危急,一个老女人何时才能回来,主意不定。这时,她突然想起来,几年前的一天,她在北山通河洞挖野菜的时候,从洞里走出两个和尚,衣服破烂不堪,满脸是血。当时,老婆吓了一跳。和尚告诉她,他们带着一捆蜡烛,想从这洞可以到河里去,等蜡烛用完了也没走到河里,只好回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婆住在大山里,上山采野果可看到东北是大河,河里虽有鱼,但曾听和尚讲河中有龙王,穷百姓想吃鱼,需宰牲畜祭拜,给海龙王进贡。不然,下海捕鱼叫河夜叉抓去,就没命了。可老婆手里哪有这些?救老公心切,只好豁上命夜里进洞到河里去偷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太阳刚落山,老婆便进了洞。洞中伸手不见五指,老婆时而跌倒,时而碰伤,不顾一切拼命向前跑。不知走到什么时候,眼前一片亮光,阳光下是淇河水。老婆惊喜地扑进河里,河中的大鱼小鱼都围着她游,她伸手去抓,却抓不住,只得将衣服脱下来兜。左扑右捉,等听到远处公鸡打鸣时,才抓到一条小鱼,老婆恋恋不舍地走出淇河南十里黄洞村北坡上。她刚抬腿再走,被巡河夜叉发现追来,用手一指,老婆便成了一尊礁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婆走后,老公撑着病身,出屋爬到山腰,倚山而立,望着盼着老婆从淇河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变成了一个石头人。</p> <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都知道石老公的位置,却很少有人知道石老婆的存在。本图为石老公</p> <p class="ql-block">石老婆位于石老公北部,石老公与石老婆的故事在国家级古村落一书中有详细的阐述,我不再重复,这里重点说明她的位置、结构与存在原理。</p> <p class="ql-block">玉皇顶安然无恙地屹立在黄洞北岭,到过此地方的人们就可以看到石老婆了。</p> <h3>石老婆屹立在玉皇顶北坡上与石老公遥遥相望</h3> <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她立在在绝壁边缘,显得既危险又稳固,而且坚不可摧。</p> <h3>石人的站立虽然不像导弹飞行那样需要微积分和重积分知识,也不需要常微分和偏微分,但至少应用了牛顿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万有引力等定律</h3> <h3>还需要科学家用极差、方差、复变函数计算和用实涵泛函分析完成精确的计算和电算才能稳固站立。</h3> <h3>仔细观察石人稳固的站立也包含了杠杆原理以及向心力、离心力才得以平衡,多少年来抗击风雨日晒侵蚀和雷电袭击。</h3> <h3>站在绝壁边缘背靠太行、俯瞰黄洞,不说有降龙伏虎的气势,更有镇妖除魔的本领。是几个人用力也是难以推倒的。</h3> <p class="ql-block">如果你来到这里……不要一看了之,要分析石人存在的历史和作用,包含众多的物理化学知识,还要看到将来……</p> <p class="ql-block">独自站在这里不感到寂寞,等待你的到来与陪伴,你千万不要攀登让她失去平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图片)也有这样的传说: 据传,石老公石是一个老公的化身,而在黄洞乡黄洞村北峰下还有一个石老婆石,是一个老婆的化身。</p><p class="ql-block"> 很早以前,这个老公和老婆幸福地生活在这大山脚下,一天,老婆和老公拌了几句嘴,气不过的老婆离家出走,在茫茫大山中越走越远,最后迷了路,站在这里不知去向。家中的老公思妻心切,便跑出家里找老婆回家,走到石老公村南山悬崖处,累得实在走不动了,当他抬起头,望着妻子远走的方向,准备继续前行时,还是走不动,化成了一尊大石。而迷路在黄洞村北峰下的老婆此时也回望着老公找来的方向,准备返回家里,迷路,不知向何方向走,迷迷茫茫,也变成了一尊大石,被称为石老母石。到底是前一种说法还是后一种说法?不管怎样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两块石头间的爱情故事是有的,(例如,孙悟空的出生就是石头爱情的结果)。两石遥遥相对,千百年来厮守着他们忠贞的爱情。</p><p class="ql-block"> 腾云寺因“人参娃娃”消失,腾云而去。比起石老公石的传说,在石老公村几百户村民心里,腾空寺和“人参娃娃”的故事更有名气。相传很久以前,村子里竹子很多,上到桃胡泉村,下到鱼泉村,竹苞松茂,郁郁葱葱。这3个村庄各有一个寺院,按照地势高低分别称为上竹林寺、中竹林寺和下竹林寺。其中,石老公村内的中竹林寺(即腾云寺),建筑恢弘,香火鼎盛。</p><p class="ql-block"> 一日,有个眉清目秀的十岁男童,只穿一个红肚兜,来到寺庙同小和尚们玩耍,他早上来,晚上很晚才走,在这里持续了多日。寺院的大和尚们发现后问他家住在哪里?姓甚名谁?其概不作答。和尚们惊异之余,告诉了方丈,方丈也百思不得其解。方丈仔细观察男童后发现,其齿白唇红,骨骼奇异,疑是天仙下凡。</p><p class="ql-block">为弄清此童的来龙去脉,次日,趁男童如常到寺院玩耍将走时,方丈命和尚们乘其不备,将连着线团的针偷偷地别在了他的肚兜上。孩童走后,方丈和和尚们顺着线找到峭壁石后,针已深入地下,方丈急命和尚顺线挖掘,在四五尺深的山石下,掘出一个拳头般大小、白嫩红润的“人参娃娃”。</p><p class="ql-block"> 方丈喜不胜收,忙用红丝线拴住“人参娃娃”,心想吃了人参果可以长生不老。回到寺院后,忙命人垒起炉灶,投锅煮之。可人参果还未煮熟,恰有和尚跑来禀告,让方丈即刻到上竹林寺聚会。方丈走时再三吩咐和尚们,看好锅灶,人参果要等他回来后才能享用。</p><p class="ql-block"> 不想方丈走后,和尚们望着煮熟的香味四溢的人参果,馋涎欲滴,见方丈迟迟不归,终没抵过“肉”香的诱惑,霎时将人参果吃了个精光。</p><p class="ql-block"> 聚会结束后,方丈大步流星地赶回寺里,一看,锅灶还在,可煮熟的人参果早已被众僧吃了个精光。顿时火冒三丈,端起锅将人参汤泼到了院里。这一泼不打紧,只见青烟翻滚,电闪雷鸣,“轰隆”一声炸响,整个寺院连人带房腾空而去,毫无痕迹。从此,繁华的中竹林寺院,只留下一片空地。由此人们便将中竹林寺称作“腾空寺”,流传至今</p> <h3>再向上走,可以看到比青岛有更多的风力发电机组,每个发电扇叶长40——50米,风扇园直径100米,你们单位大院即使很大也很难容下这个风扇。</h3> <h3>可以开车从十八盘的山脚下开车到山顶,夏季这里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 <h3>每个竖立线杆高90米,它的直径你知道有多少?你知道吗?</h3> <h3>答:4米。周长12.566米还是保守数字,需要八个人拉手合抱才能围住线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