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h3> <h3> 青岛崇汉轩汉画像砖博物馆,即崇汉轩,馆藏文物近万件,以汉代画像砖为主,共有十三个展厅,包括一个汉画像石展厅、一个陶灶展厅、一个文字砖展厅、一个汉画拓片展示厅,面积约为二千平方米。</h3><h3> 它是由军旅收藏家张新宽先生三十多年的收藏而建,是目前全国收藏汉画像砖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博物馆。</h3><h3> </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汉画像砖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馆藏品上万余件,展示面积5000平方米,展出藏品1000余件,内设一楼六大展厅,其中有《华夏瑰宝》、《世史砖承》、《巧夺天工》、《大汉遗珍》四个大型基本陈列厅和《匠石流金》、《奇秀隽永》两个特色陈列厅,二楼设有临展厅、学术报告厅、汉文化体验馆、文创超市、咖啡馆、文创空间、汉学教育等部分,可同时容纳3000人参观。</span></h3><h3> 开馆之初,博物馆将展出"镇馆三宝",分别是寓意"招祥纳福"的龙虎槽型画像砖,全国仅有的古代汉族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寓意"富余喜庆"的"鱼磬",以及举世罕见的、寓意"长寿、升官、发财"的出土于洛阳的阴刻画像组砖。</h3><h3> 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汉画像砖是采用模印、手塑及雕刻技法,在空心大砖及实心砖上作画,其内容丰富、构图简洁、线条飞扬、气韵生动、写意传神,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它体现了两汉时期最高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h3> <h3>从古至今,人们对历史的了解,大都是通过文献或书籍的记载。我国古代学者就有将书变成"左图右史"的理想,但未能如愿。军旅收藏家张新宽通过30多年的努力,将他收藏的汉画像砖变成了一部用图像记载的中国汉代史,同时也是汉代社会的百科全书。</h3> <h3> 汉画像砖再现了两汉时期的现实生活,如农耕渔猎、宴请会欢、车马出行、舞乐百戏、射箭比武等;再现了已经消失了的古代礼仪,如持笏礼、持帚礼、持盾礼、持戟礼;再现了不同规格的辎车、轩车、轺车;再现了古代乐器中的鼓、笙、管、箫等;汉代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代人所居住的房屋已达四五层之高,而且还有庭院式的规划,汉画像砖再现了阙、观、台、阁、斗等汉代建筑物。汉画像砖中使用的模板印刷,是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前奏。因此汉画像砖已成为考证及改写历史的珍贵依据。</h3> <h3>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若干年来,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h3> <h3>拓片体验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