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i><font color="#010101"><br></font></i></h3><div><i><font color="#010101"> 光阴如梭,岁月如歌,不知不觉半个世纪过去了。曾经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今已青丝如银,两鬓斑白。</font></i></div><div><i><font color="#010101"> 忆往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这些文艺青年走到了一起,举起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旗帜,经风雨,见世面,同甘苦,共患难。我们的宣传队起根发苗于桥山,足迹走过半个陕西,北至榆林,南到宝鸡,西达永寿,东抵蒲白,风风雨雨中结下了深厚情谊。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潮流中,我们这些老三届,又离别父母,奔赴农村,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从此,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们就各奔东西,在祖国各地各级各业履职,或服务于厂矿企业,或耕耘于教育卫生,或工作在党政事业,或效力于公安交通,为工作而竭力,为生活而奔波,为父母而尽孝,为儿女而忙碌。时势造就了我们这代人是为家国事业辛勤奋斗的一代人。</font></i></div><div><i><font color="#010101"> 如今,我们从不同的工作岗位退休,光荣迈入爷爷奶奶的行列,大多数都已到了奔七的年龄。翻出当年珍藏的那些珍贵的老照片,不由勾起了我们曾经的记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不时浮现在眼前……。</font></i></div><div><i><font color="#010101"> 岁月匆匆而过,往事历历在目。让我们珍藏过去,活好当下,健康快乐的过好每一天。朋友,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因为下辈子不一定再相识!好好感受生活的快乐,因为它会转瞬即逝!好好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因为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献给我的老师、同学、朋友,战友、兄弟、姐妹。大家一起,且行且珍惜!</font></i></div><div><i><font color="#010101">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也曾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一生平安!</font></i></div><div><i><font color="#010101"><br></font></i></div> <h3>黄陵县革命委员会宣传队合影:(1968年11月)</h3><div>前排左起:和玲贤.张冀新.寇康菊.王彩萍.保延玲.樊亚兰.孙冬延.中排左起:白金梅.王浩光.王佑民.王宏祥老师.张树凱老师.陈万青.张元斌.孙英权.后排左起:蔡焱.李永康.张勇.郭敏生.马诚.林天敏.李琪中。</div><div><br></div> <h3> 【郭敏生】【赵万钢】</h3> <h3> 【陈万青】</h3> <h3> 【张儒勤】(司机) </h3><h3> 【雷文德】(司机)</h3> <h3> 【薛振忠】(185队司机)</h3> <h3> 孙冬延 寇康菊</h3> <h3> 田月芳 樊亚兰</h3> <h3> 张冀新 白金梅</h3> <h3> 张淑芳 何灵贤</h3> <h3> 保延玲 王彩萍</h3> <h3>王佑民</h3> <h3> 张元斌 李其钟</h3> <h3> 林天敏 孙英权</h3> <h3> 王浩光 王佑民</h3> <h3>张淑芳 王彩萍</h3> <h3>张冀新 寇康菊</h3> <h3><br></h3><h3> 孙冬延田月芳白金梅</h3> <h3>孙冬延 田月芳 白金梅</h3> <h3>张淑芳 和玲贤 保延玲</h3> <h3> 【陈万青 】 白金梅</h3> <h3>樊亚兰 寇康菊 张冀新</h3><h3>1967年8月延安大桥</h3> <h3>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艺青年 </h3><h3> 张冀新 孙冬延</h3><h3> 王彩萍 保延玲 寇康菊</h3> <h3> 那个年代罕见的彩色照片:1968年9月孙冬延与白金梅摄于延安大桥</h3> <h3>1967年8月,孙英权杨兆才在延安大桥留影。</h3> <h3> 乐队合影:(前)李其中王老师 (中一)王佑民孙英权蔡焱(中二)延安供销社李师张柏龄陈万青薛忠安(后)杨兆才。</h3> <h3> 1968年9月,男演员们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旧址合影:(前)林天敏李永康(中)郭敏生张元斌.张勇(后)王浩光。</h3> <h3> 1968年9月,女演员在延安杨家岭合影,</h3><h3>(前左起)樊亚兰白金梅寇康菊,(后左起)王彩萍孙冬延张冀新和灵贤。</h3> <h3> 1968年9月全体宣传队员在延安王家坪原“四.八烈士陵园″合影。</h3> <h3>在张思德墓前学习巜为人民服务》</h3> <h3> 李小明 孙英权 李其中</h3><h3>1968年4月摄于西安大雁塔。</h3> <h3> 1968年4月文艺兵团“八大金刚”与王老师在大雁塔合影。</h3> <h3> 1968年4月,张冀新 孙冬延 田月芳 白金梅西安大雁塔合影。</h3> <h3>1968年9月攝于延安杨家岭革命旧址。</h3> <h3>王健民 赵万刚</h3><h3>1968年4月在西安统校时摄于大雁塔</h3> <h3>陈万青、蔡焱1968年摄于西安人民公园(今兴庆公园)。</h3> <h3>1968年7月孙冬延 张冀新在白水县革委会大门前</h3> <h3>张冀新 孙冬延</h3> <h3>陈彩云 贾小兰 寇康菊 白金梅 田月芳 孙冬延 张冀新在白水185队(1968年7月)</h3> <h3>白金梅田月芳孙冬延在白水185队(1968年7月)</h3> <h3> 左起:陈彩云、贾小兰、寇康菊、张冀新在白水185队(1968年7月)。</h3> <h3> 当年的小粉丝们与心中的偶像“小毛哥哥"合影留念</h3> <h3> 轩辕庙留影:(前排坐者左起):王老师王彩萍薛忠安王佑民(后站立者左起):张淑芳和灵贤保延玲王浩光蔡焱郭敏生孙英权(1968年8月)。</h3> <h3> 前排左起王元栋.孙英权.孙冬延.田月芳.陈彩云.寇康菊.张冀新.杨兆才.中排左起:雷文德.朱保成.张儒勤.185薛师付.田有明.张柏龄.王老师.后排左起:赵万钢.蔡焱.郭敏生.陈万青.张元斌.张勇.李其中.王浩光。(1968年3月摄于宝鸡眉县林校)。</h3> <h3>后排左起:寇康菊.孙冬延.白金梅.田月芳`贾小兰.陈彩云.张冀新,前排左起:雷文德.张元斌.(空).杨兆才.(空):1968年6月于白水185队</h3> <h3>1968年6月拍摄于185队</h3><div>前排左起:和灵贤 王佑民 张柏龄 马诚 李其中 李永康 陈万青 孙英权 中排左起:孙冬延 张冀新 王彩萍 保延玲 董保生 (空)(空)寇康菊 樊亚兰 白金梅 后排左起:蔡焱 (空) 王浩光 小赵 郭敏生 薛忠安 张元斌 王老师 张勇</div> <h3>《张思德之歌》剧照:</h3><h3>孙英权饰小陈</h3><h3>林天敏饰张思德</h3><h3>张元斌饰黄大个 摄于1968年10月</h3> <h3>轩辕庙留影:(前左起)和灵贤孙英权张元斌张柏龄(二排左起)孙冬延寇康菊林天敏郭敏生(三排左起)张冀新李其中张勇(后)马成</h3> <h3>寇康菊 张冀新</h3> <h3>郭敏生 陈万青 王金旺</h3> <h3>张冀新 孙冬延 杨春英</h3> <h3>和灵贤 保延玲 </h3> <h3>王浩光 寇康菊 田月芳 林天敏 孙冬延摄于轩辕庙人文初祖殿前</h3> <h3> 1971年10月,孙冬延 张元斌 郑丽君(北京知青,雅号“黑人″)三人组成的“黄陵县故事代表队”参加延安地区首届故事调讲大会期间在杨家岭革命旧址前拍照留念。</h3> <h3>孙冬延 张元斌 郑丽君(黑人)在宝塔山下合影</h3> <h3>当年孙英权在讲革命故事</h3> <h3>黄陵又相聚</h3> <h3> 张淑芳、白陆平、保延玲与王老师相聚轩辕庙。</h3> <h3> 孙英权林天敏白陆平张元斌2016年9月在庆贺王宏祥老师80寿诞宴会上</h3> <h3> 八十高龄的王宏祥老师与学生保延玲表演歌剧《白毛女》片断“扎红头绳"</h3> <h3>白陆平手风琴独奏</h3> <h3> 学生白陆平为80高龄的王老师钢琴伴奏。</h3> <h3>张元斌张淑芳兄妹</h3><h3> 与王老师合影</h3><h3>2016年9月10日第三十三个教师节</h3> <h3> 当年文艺兵团的四位小朋友</h3><h3>(左起)张淑芳、和灵贤、王彩萍、保延玲</h3> <h3> 五十年后的四位小朋友:</h3><h3>(左起)张淑芳.王彩萍.和灵贤.保延玲</h3> <h3> 2016年12月摄于西安人民剧院。</h3> <h3> 田月芳于2017年2月于西安大唐芙蓉园。</h3> <h3> 林天敏曹爱琴张亚云姚春霞孙英权郭淑媛田月芳2017年2月于西安兴庆公园南门。</h3> <h3> 2017年4月25日,老战友们50年后又在西安相聚,大家欢聚一堂,畅叙友情,其乐融融。前左起:孙英权李永康张柏龄王老师蔡焱张勇马诚。后左起:孙冬延田月芳樊亚兰张冀新寇康菊林天敏张元斌白陆平保延玲张淑芳王彩萍</h3> <h3>愿友谊长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