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小教师赴北大参加量化研究研讨会

洛龙区养成教育联盟

<h3> 2017年4月14日,沐浴着春日的阳光,洛龙区一实小牛会晓与杨世敬、潘倩茹、田利刚一行四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北京,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大学,参加由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主办的为期两天的“基础教育教师量化研究”研讨会。孔涛、顾佳峰、孙妍、严洁、邹艳辉五位博士从不同维度为教师解读了教师如何进行量化研究。 </h3> <h3>参加学习的教师认真聆听,用心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踊跃发言。</h3> <h3>在学习的间隙,顾佳峰主任带领学员们参观了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调查中心。</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b>我校参会教师写下学习感悟:</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路上</b></h3><div>在路上,</div><div>我们遇见了北大。</div><div>缘于量化研究,</div><div>也源于教育远方的那片云霞。</div><div><br></div><div>社科院绽放笑颜,</div><div>带我们领略百年名校的博雅:</div><div>孔涛博士旁征博引,</div><div>为我们揭开了数据与调查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神秘面纱;</div><div>顾佳峰博士化繁为简,</div><div>基于数据分析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头脑中把根扎下;</div><div>孙姸博士深入浅出,</div><div>让我们参与其中了解到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div><div>严洁博士实例分享 </div><div>数据分析的步骤方法操作解读形象讲解;</div><div>邹艳辉博士实践操作,</div><div>学术中的统计思想在spss实操中融化</div><div>……</div><div>呀!北大的博学、专业、严谨、慎思,</div><div>在我们心里已悄然开花。</div><div><br></div><div>未名湖敞开胸怀,</div><div>吸纳着天地万物的精华。</div><div>她张开那谦和的眼睛,</div><div>凝望深邃星空与七彩云霞,</div><div>静看千年古树与洁白的丁香花,</div><div>摄下纵观风云变幻静思不语的博雅水塔,</div><div>辉映图书馆照向未来的灯光与嫩芽。</div><div>哦,北大的自由精神与兼容并包,</div><div>我们陶醉其中深受熏染……</div><div><br></div><div>在路上,</div><div>我们遇见了北大。</div><div>挥挥手,</div><div>携着申宣成博士的那句"用数据说话",</div><div>向着新的征程再次出发……(牛会晓)</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用数据指导我们生活</b></h3><div><br></div><div> 4月15日上午,简单的开幕式后,我们便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一上午的时间,我们共听了孔涛博士的《数据分析与调查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顾佳峰博士的《论文写作:基于数学分析的思维模式》两场讲座,从中我们了解到了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基本职能、辉煌业绩,学习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成功的研究论文。虽然这些知识和我们的工作、生活距离很远,但认真地倾听和感受,仍让我有着许多的收获。<br></div><div> 第一,会务组的会议组织非常精细。几乎所有的会议,会务组都会给参会人员准备资料袋,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笔记本。可这次会议资料袋中的笔记本却与众不同,自前往后每一页上的左边都是所有讲课老师PPT中的幻灯片的缩放,从上往下整齐排开,而每一页的右侧则是对应的几条横线,供听课的学员做笔记使用,由此不难看出,笔记本的设计是多么科学,会务组的准备多么精细。<br></div><div> 第二,中西方对待基础教育量化研究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我们中小学教师的研究中,采用文献参考、课堂观察、经验总结、案例分析、教学后记等非实证方法的占绝大多数。较少采用调查访谈、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实证方法。而美国和我们刚好相反,他们所做的研究有7成都是量化研究,我们做量化研究的还不如1成。所以,我国基础教育研究存在较为严重的“实证性缺失”问题。<br></div><div> 第三,对教学科学实证研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教学科学实证研究可以理解成我们写教学论文。顾教授指出,论文写作绝不能仅仅是为了评职称而进行研究,必须是来源于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研究兴趣。教育科学实证研究包括:研究问题、文献回顾、理论和假设、实证研究四个步骤,而第一个步骤尤为重要,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相当于一篇好的论文成功了一半。最后一步的实证研究又可以分为问卷调查、实施调查、数据分析、假设检验和讨论与结论五个流程。<br></div><div> 现在想来,仍觉得我们所学的东西非常前沿,不过,我们身处大数据时代,一定要提高对数据的敏感性,运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我们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田利刚)</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北大基础教育教师量化研讨会”学习感悟</b></h3><div> </div><div> 怀着无限憧憬的敬畏之心,我走进了北大,走进了这座百万中国学子理想中的神圣殿堂,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基础教育教师量化研究”研讨会。</div><div> 这次为我们培训的是排在世界前沿的专业数据量化团队,几位北大教授的求真、务实、开放、共享的治学态度和基于数据分析的思维方式令人折服。孔涛博士专业敬业、顾佳峰博士严谨谦逊、孙妍博士厚积薄发、邹艳辉博士循循善诱……北大之所以成为中国教育的首府,从几位教授身上窥见一斑。</div><div> 16日上午严洁教授的讲座“量化研究论文写作中的数据分析实例分享”为我们撰写论文时如何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指明了方向。</div><div> 严洁教授把平时一个学期的课程压缩在三个小时之内,采用“抓大放小”的方式,针对“量化研究中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了概要性介绍。严教授称自己的教学方法为“速成法”,她以“成绩均值在教改前后的差异的研究”为例,告诉了我们调查问卷中各种不同变量的尺度,讲出了定类、定序、定距、定比四种尺度的差别,并介绍了针对不同变量、不同测量尺度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线性回归、逻辑斯蒂回归、分层线性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严教授再三强调,数据分析的方法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之分,完全取决于研究的方法和研究对象。听严教授的讲座,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严谨、幽默。她采取一些诙谐幽默的词汇把专业性极强的量化研究的方法讲得通俗生动。严教授讲“数据分析要做到‘买一赠三、捆绑销售’——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量化研究文章的撰写的参照‘八股’模式?”;“数据分析软件操作只需的‘三板斧’——选菜单、放变量、读结果”……连珠的妙语吸引着我不断思考。</div><div> 学习之余,我们或骑单车、或惬意漫步,领略到了北大校园独特的韵味。那燕园建筑的精髓“一塔湖图”——未名湖、博雅塔和北大图书馆本身就是一本教科书。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北大的图书馆静默不语,昭示着百年文化沉淀下来的磅礴大气。此次研讨会带我触及了自己在教育方面未曾接触过的空白领域,把“学术研究”这颗种子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此次报告会结束了,但我的量化研究才刚刚启程,虽然知识上有欠缺、实施上有困难,但我会且行且思,以“学生的名义”督促自己不断前行!(潘欠茹)</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ss助力教师教研、管理</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div> 在十六日下午,邹艳辉博士为我们讲解了spss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做为一名信息老师,我有很多收获和自己的一些想法。</div><div> spss这一款软件,它不同于excel表格利用函数对各种表格数据进行计算,它的功能更侧重于对于数据的分析。通过对所研究问题的建模,创建变量,变量转换,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来帮助教师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依据不同的变量类型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连续、均值、方差,回归等分析,通过分析的表格数据和分析的图形来判断,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依据相关性来判断我们的研究方向,真正让数据说话,不光凭教师的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div><div> 如果把学生的成绩excel表格导入进去,很容易就可以创造出新的变量,方便的分析出学生的不同分数段人数,占比等。如果把学生的家庭情况,班级情况,管理情况等各方面的信息综合在一起,通过分析功能,很容易找出学生的成绩受哪些方面因素影响点相关性更大,对于改进今后的工作方向有非常好的指导效果,这本身就是一种量化的研究。如果老师在进行课题研究论文写作当中用到这样的工具和这样的方法,通过这些数据,会让他的论文和课题研究更有说服力,也更科学。</div><div> 科学的研究,一定是要让数据说话,不凭经验想当然,要想让数据更好的说法,掌握数据分析软件,是不可缺少的技能。(杨世敬)</div>

研究

量化

数据分析

北大

博士

我们

教师

变量

数据

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