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蜡烛映山红

孔之见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踏青赏花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慕名觅芳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蜡烛通天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终见映山红。</p> <p class="ql-block">  通天蜡烛山位于广东清远佛冈、广东韶关新丰和广东广州从化三地交界处,海拔1047米。每年清明、谷雨时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竞相绽放,远远望去血红的杜鹃花就像点燃的蜡烛直通天际。故名通天蜡烛山。  </p> <p class="ql-block">  一花一世界,各有各精彩。通天蜡烛山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其长满了杜鹃花。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p><p class="ql-block"> 慕其名,2017年4月16日,几位好友驱车沿106国道直达佛冈县迳头镇后,进入蜿蜒曲折的乡道到达距通天蜡烛山最近的自然村——荆竹园村。该村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为方便游客,自费修建登山道路,腾地设置免费停车场,并主动为游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当地村民的引导下,我们从当年游击队经常走的路线徒步上山,约二个多小时后到达山顶。  </p> <h3>距离通天蜡烛山最近的荆竹园自然村 </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方欲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莫道君行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踏遍青山人未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风景这边独好。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通天蜡烛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又来啦!</p> <h3>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是当年游击队安营扎寨的地方。</h3> <h3>孖子,希望你俩能坚持到顶!</h3> <h3>通天蜡烛山下的竹林</h3> <h3>生不择地,注定要被挖掉! (你若以为是摆拍,你就错了!)</h3> <h3>长出地面之前叫冬笋,长出地面之后叫春笋。</h3> <h3>凯 旋</h3> <h3>2017年登山路线图</h3> <h3>2018年登山路线图</h3> <h3>  通天蜡烛山广东清远佛冈一侧属于青竹管理区。青竹是革命老区。据史料记载,曾是佛冈第一个乡级红色政权“青潭乡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战斗堡垒和革命根据地,许多仁人志士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当地人民的心中,这些血红杜鹃花是英雄的鲜血染成的。<br>  </h3> <h3>  杜鹃花大多是血红色的,偶尔见到一棵紫色的,是不是很惊奇!?</h3> <h3>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赏遍满山杜鹃,我们不禁想起那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映山红》。那是电影《闪闪红星》的插曲,也是好几代人的共同回忆。那优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词,表达了人们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和热爱。</h3> <h3>山顶小憩</h3> <h3>自 拍</h3> <h3>登通天蜡烛山的打卡地。</h3> <h3>待到山花烂漫时</h3> <h3>花样年华</h3> <h3>意外发现—— 通天蜡烛山脚下的禾雀花</h3> <h3>  通天蜡烛山广东广州从化一侧,2015年已人工种植五万多棵映山红。广州市己将通天蜡烛山纳入2016年新开发的十大森林公园之一。</h3> <h3>广州、清远、韶关三市界桩</h3> <h3>见 证</h3> <h3>从化一侧登顶路线<br></h3> <h3>  今年登通天蜡烛山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为便于游客登山观赏, 通天蜡烛山广东清远佛冈一侧,当地村民已设置了停车场,全线开通了通往山顶的小路,不用像前几年那样要自带鎌刀一路披荆斩棘了,还竖有清晰的指示牌;二是绝大部分游客都能自觉地把饮料瓶、尼龙袋等垃圾带到山下,虽有极少数不自觉者,但仍有30多位志愿服务者负责捡垃圾,确保山上洁净美丽。充满正能量!</h3> <h3>停车场指示牌(停车场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h3> <h3>登山路线指示牌</h3> <h3>志愿者</h3> <h3>宣传标语①</h3> <h3>宣传标语②</h3> <h3>救援电话</h3> <h3>山顶小憩,品农家鸡粥。其味道比平时在家吃到的要好许多许多倍。你懂得!(左二为本文作者)<br><br></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文字/ 编辑:孔之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部分照片为2018年拍摄添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