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古镇位于陕西省铜川市东南15公里处,属铜川市印台区所辖。全镇总面积99.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镇辖18个行政村,两个社区。陈炉因“陶炉陈列”而得名,陈炉窑场是古耀州窑的继承和延续,是耀州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铜川住了那么多年,也从来没有去过这里,好多罐罐也是我在朋友空间看到的照片觉得好美,就想去看看。走进陈炉这古老神秘的地方,依山筑阁的窑洞布满了梁峁沟坎,用废弃的匣钵和残破缸堆砌的罐罐墙仪态万千,进入小镇沿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青石板小路走着,抚摸着用废弃陶罐垒砌的院墙,感受着用陶片铺就的小道,一不留神,竟站在了谁家院顶。原来,这就是陈炉镇的建筑风格——窑上叠窑。据考证,小雁塔、明秦王府等建筑的孔雀蓝琉璃瓦就是出自陈炉窑。早在来陈炉之前,总会听到罐罐垒墙墙不倒,没有盖子的倒流壶,还有永远也倒不满水的公道杯,会唱歌的酒壶且千杯不醉的酒壶等富有传奇色彩的青瓷所吸引,这次来可以一探究竟。
陈炉最金贵的是窑泥,最富余的是废弃的陶具。当地人就地取材,将那些废弃的"匣钵",用来砌窑、垒院墙、铺路、加固护坡。因而在窑炉与窑炉之间、院落与院落之间、路与路之间竖起了一道道的"罐罐墙"。陈炉地处山坡,三面环山,少平地,运输不便。加之山石体质,也增加了打窑洞的难度。于是当地人就把筛洗陶泥剩下的粗料,脱成砖坯,再经过煅烧,做成类似耐火砖的红砖,用来箍窑建舍,既耐用又实惠。但是红砖窑洞的抗压能力有限,上面的住户无法修葺院墙。这时废弃的匣钵和瓮、罐就成了垒墙的最佳材料。于是,陈炉的家家户户都有了这红黄相间的罐罐墙。
陈炉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当地人就地取材,罐罐利用,里面养好多菜,还有花。家家户户都砌墙。就连破磁片也用在路上,铺的各种各样的路。走在哪里赏心悦目。走在瓷片路上,还会使人亲身感受到古镇陶瓷文化的古朴和厚重。除此之外,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刻,放眼望去,满坡的红与白煞是醒目、养眼,整个陈炉的三面坡就是一幅暖色调的油画。这里要慢慢游玩,到处去感受美景。
这里村民都用废弃的罐罐砌墙,远处看很有层次感,,, 罐罐墙 阿霞我的模特 蓝天白云还有罐罐和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