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h3><h3> 从''山、日、月、水''的图画里衍生出的汉字通过抓阄猜字并书写的游戏带给孩子们,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h3><h3> 格子是自己小手折的,通过折格子,在格子内书写,让孩子有书写界限的初体验。</h3><h3> 小宝不仅折了格子,还分浓淡干湿地划了一个个格子,书写状态下的小宝认真得叫人吃惊!</h3> <h3>龙宝用笔非常沉稳,居然能笔笔中锋!</h3> <h3>硕硕发着烧还来上课,而且也给自己画了格子。</h3> <h3>第一次试课的漂漂(五岁半)虽然没有用过毛笔,但一上手就能有模有样!我总感觉,我们的潜意识里有毛笔书写的记忆。</h3> <h3>希希总让人有惊喜,在猜字默写留的空处画上一枝花与开头画的 "山"形成虚实对比,怎么看都让人心生喜悦。</h3> <h3>复习过后是关于"人"故事。</h3><h3>我问孩子们还记得我们最初的样子吗?</h3><h3>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的?</h3><h3>他们居然说记得…….</h3><h3>于是有了下面的画</h3> <h3>漂漂的小时候。</h3> <h3>小宝说"小时候有很多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h3> <h3>妈妈肚子里有二十个小宝。然后她用了很重的墨画了一个拱形。这真是一张神奇的画,有远古的记忆在里面!</h3> <h3> 硕硕的人是慢慢长全的,从头到手再到脚。</h3> <h3>龙宝的人在一个稳定的三角形里一点点长全,那个三角形之外躺着的人,龙宝说是人死了……</h3> <h3>希希从人的小时候开始画,长大些还给自已写了个大大的"棒"字!然后老了⋯⋯</h3> <h3> 讲"人"小时候的状态时我让小宝来配合表演,小宝睁着她那双漂亮的大眼睛看着我说:" 傅老师,你真想知道我小时侯的样子吗?"<br /></h3><h3> 我笑着点头,小宝走到我跟前往地上一躺,四肢朝天蹬着,嘴里不停"嗯啊、嗯啊⋯⋯"叫,实在是可爱至极。</h3><h3> 硕硕演的是"子",还不会走路,只会手乱动的小孩。</h3><h3> 希希演的是立于天地之间的"人"侧面和正面。</h3><h3> 龙宝演的是拄拐杖的老人,他弯曲着小腰,边走还边捶背,真是惟妙惟肖!</h3> <h3>小宝说这是巨人生的孩子!</h3> <h3>这是小宝从小变大的过程。</h3> <h3>硕硕:是画"人"吗?原谅我在发烧,一笔画下了它。</h3> <h3>好吧,我再重画一张,小时候、孩子、大人、拄拐杖,全了……</h3> <h3> 人最后都是会死的,"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土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h3><h3> 龙宝开心得唱着、画着。</h3><h3> ( 幼儿园小朋友清明居然组织去了烈士陵园扫墓)</h3><h3> 龙宝一本正经问我:"你知道人死后会去哪吗?"</h3><h3> "会去天堂,天堂是个好地方,那里要什么有什么,你想吃好吃的,太阳‘砰'的一声,掉下好多好吃的⋯⋯''</h3><h3> </h3><h3> 他画了烈士幸福地躺在坟墓里,旁边画了几块墓碑。</h3><h3> 半小时后他和妈妈解画时完全是另一个版本⋯⋯。</h3> <h3>漂漂和龙宝是同班同学,她和龙宝异口同声唱着同一首歌,孩子、墓碑在一张画里。</h3> <h3>漂漂说她画的是一个老人想吃棒棒糖。</h3> <h3> 希希清明也去扫过墓,于是从生到死是那么自然。</h3><h3> 每一处插满清明花的墓穴都写着一个大大的"家"。</h3> <h3>感谢每一个孩子,让我重新认识了"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