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探索

拉萨罗师傅

<h3>大西北惊艳之旅:青海、甘肃、内蒙大环线,11日旅游线路攻略,欢迎咨询!</h3><h3><br /></h3><h3>D1、西宁—塔尔寺—倒淌河—黑马河--青海湖,住:青海湖边。</h3><h3><br /></h3><h3>D2、黑马河(青海湖日出)—茶卡盐湖—橡皮山—刚察—哈尔盖—大冬树垭口—祁连,住:祁连县。</h3><h3><br /></h3><h3>D3、祁连—卓尔山景区—阿柔大寺—阿柔草原—俄博古堡—扁都口—民乐,住:民乐。</h3><h3><br /></h3><h3>D4、民乐—张掖—七彩丹霞—张掖—张掖大佛寺(亚洲最大的卧佛),住:张掖。</h3><h3><br /></h3><h3>D5、张掖—平山湖大霞谷一阿拉右旗一巴丹吉林沙漠--阿拉右旗,住:阿拉右旗。</h3><h3><br /></h3><h3>D6、阿拉右旗一怪树林一黑城一额济纳旗,住:额济纳旗。</h3><h3><br /></h3><h3>D7、额济纳旗—胡杨林《一道桥-八道桥》--额济纳旗,住:额济纳旗!</h3><h3><br /></h3><h3>D8、额济纳旗居延海—策克口岸—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嘉峪关,住:嘉峪关。</h3><h3><br /></h3><h3>D9、嘉峪关—观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一敦煌鸣沙山,住:敦煌。</h3><h3><br /></h3><h3>D10、莫高窟一敦煌古城一西干佛洞一阳关一敦煌,住:敦煌市。</h3><h3><br /></h3><h3>D11、环梦大西北惊艳之旅就此结束,从敦煌机场愉快地飞走。</h3><h3><br /></h3><h3>领队西北 金刚牛 老罗 !(有人愿意和我一起探索这条对我来说也很陌生的线路吗?)</h3><h3><br /></h3><h3>联系电话:15393612109(13989008179电话微信同步)</h3><h3><br /></h3><h3>(照片都是我从网上找来的,以后就会用我自己的照片)</h3> <h3><br /></h3><h3>塔尔寺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600余亩,寺院建筑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h3> <h3><br /></h3><h3><br /></h3><h3> 西宁东关清真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四大清真寺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大街。</h3><h3>该寺据说创建于明朝(1368——1644)初期,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h3> <h3><br /></h3><h3><br /></h3><h3>黑马河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148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面积0.1万平方千米。辖加卜龙、直合去乎、文巴地、然去乎4个牧委会。</h3><h3>1953年改为黑马河乡,1968年改为黑马河公社,1984年复称黑马河乡。</h3><h3><br /></h3> <h3><br /></h3><h3>文成公主的眼泪----倒淌河</h3><h3><br /></h3><h3>倒淌河位于青海省境。发源于日月山,西流入青海湖。从西宁向西,地势越来越高。盘旋曲折,就来到一座大山,这就是日月山。此处是青藏高原牧区的大门,自此向西,茫茫草原一望无边,人烟稀少。当地人称:&quot;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quot;</h3><h3>在日月山的西边,有一条河流,规模不大,全长只有42公里,这就是有名的倒淌河。因其倒着流淌,故名。一般的河流,尤其是青藏高原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的,可倒淌河却偏偏从东向西流,源出日月山。一直向西流入青海湖。平时,倒淌河里的水不多,只是涓涓细流,但一到春季化雪或秋季多雨季节,河水骤然增多。</h3><h3>倒淌河为什么会从东向西流呢?当地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至今在藏族人民中流传。当年,文成公主和亲入藏经过这里,从此地再往西去就不能坐轿子了,而必须骑马才能进入草原。文成公主因越向西走离家乡越远,就越发思念亲人和故土。她拿出唐太宗和皇后给她的一面日月宝镜,从宝镜中可以看到亲人和长安的景象。当她看到长安巍峨的宫殿和美丽富饶的家乡景色,想到从此远离父母之邦一去难返,不由流下眼泪。一路上,公主的眼泪流成了小河,从此,草原上就有了这条从东向西流的倒淌河了。文成公主为坚定和亲信念,毅然将日月宝镜甩向赤岭,决心一心一意西去。从此赤岭改名日月山。</h3><h3><br /></h3> <h3>茶卡盐湖在约20万平方公里的柴达木盆地中。</h3><h3>盐湖的形成是由于灾难或地壳运动,青藏高原从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经过长期的地壳运动,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一个,茶卡(qiǎ)湖内的盐几乎无穷无尽,因为雨水会将更多的盐从周围的山上带下。</h3><h3>茶卡盐湖曾经是一个外流湖,向东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黄河。10~13万年左右发生了构造隆起,使得茶卡盐湖变成了内陆湖。与这里面积比青海湖小,年降雨量小,故每年能注入到这里的水量特别少,加上这里蒸发又特别厉害,故能形成这个含盐量极高的盐湖。</h3> <h3>哈尔盖镇位于刚察县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7千米。人口0.9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1%。面积0.2万平方千米。</h3> <h3>大冬树山垭口位于海北市祁连县,海拔4120米,是绝大多数自驾川藏线的驴友行程中的最高点。垭口两边是一望无际的水草丰美的高山草甸,羊群、牦牛一片片散落在漫山遍野,在牛羊在山坡上悠闲的吃草。</h3> <h3>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因位于河西走廊南侧,又名南山。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h3> <h3>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位于民乐县东南部,地处祁连山腹地,自古就是甘青咽喉要冲和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历史文化深厚,自然风光独特,是一处融关隘文化、自然风光、田园牧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高原生态旅游区,主要景观有万顷油菜、高原牧场、大斗拔谷、石佛岩画、娘娘坟、黑风洞、诸葛碑等。旅游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国道227线贯穿全境,正在建设的兰新铁路客运复线和已通航的张掖机场可连通东西、沟通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张掖、兰州、西宁等周边地区的自驾游黄金节点。</h3> <h3><br /></h3><h3>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冷龙岭北麓的大马营草原,地跨甘青两省、毗邻三市(州)六县,总面积329 .54万亩。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军马场,在原苏联顿河马场解体后,占据了世界第一的位置。[1]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21年,由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始创。是国家第一批认可的&quot;中华老字号&quot;企业。[2]山丹军马场自1949年9月建场以来,近50年一直归属军队管理,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军马繁育基地,也是我军较大的粮油肉生产基地。</h3> <h3>明万历年间,三世达赖索南嘉措来青海传教,该部落头人华桑加布和桑杰加等人请三世达赖到目己驻牧地,奉献大批布施。三世达赖在这里曾讲经传法,为以后建寺奠定了基础。清顺治年间,五世达赖进京途经青海,阿柔部落头人又迎请五世达赖到部落,请求建寺。后经五世达赖允准,由夏扎大喇嘛和阿柔然坚巴克尊嘉措二人主持,于仲塔地方建成阿柔寺,取法名为&quot;具喜宏法洲&quot;。</h3> <h3>阿柔草原。&quot;阿柔&quot;这个这个名字来源于是&quot;环海八族&quot;之一的阿柔部落。在藏文里,&quot;柔&quot;是&quot;看见&quot;的意思。阿柔,就是&quot;看见了‘阿’字&quot;。在牧民的心中,这是吉祥之兆。</h3> <h3><br /></h3><h3>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其中以广东韶关丹霞地区发育最为完善,因此命名为丹霞地貌.</h3><h3>它跟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共同点.都是流水作用的产物.</h3><h3>但是丹霞地貌产生的基础是红色砂砾岩,属於第三纪沉积岩,这种岩石会产生特殊的垂直节理面,水流作用后不断切割垂直节理面,最後呈现出独特的红色&quot;峰林&quot;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h3><h3><br /></h3> <h3>马蹄寺历史上就是河西走廊著名的佛教胜地,石窟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距今约1600多年的历史,由马蹄南寺、马蹄北寺、千佛洞、上、中、下观音洞和金塔寺七个单元组成。</h3> <h3>  核心提示: 市区以北的七彩丹霞、冰沟丹霞,以北的平山湖丹霞,都是以沙漠不主的西部突起的地地形地貌。大部分以红色、黄色、蓝色为主。平山湖主</h3><h3>甘肃省张掖市拥有三个国家级丹霞地貌。市区以北的七彩丹霞、冰沟丹霞,以北的平山湖丹霞,都是以沙漠不主的西部突起的地地形地貌。大部分以红色、黄色、蓝色为主。平山湖主要以赤红色为主。规模之大于其它两个景区。</h3> <h3>阿左旗,全称阿拉善左旗,旗委所在地巴彦浩特镇。阿左旗是阿拉善盟的盟委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h3><h3>阿右旗,全称阿拉善右旗,旗委所在地额肯呼都格镇。</h3><h3>额旗,全称额济纳旗,旗委所在地达来呼布镇。</h3> <h3>巴丹吉林沙漠[1][2]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银额盆地底部,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其中的巴彦淖尔、吉诃德沙山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但是沙漠中的湖泊竟然多达100多个。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构成了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迷人景观,每年吸引了上万名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h3> <h3>历史传说</h3><h3>苍凉的&quot;怪树林&quot;,据说是黑将军及众将士不死的灵魂所在。相传,当年黑城有一个守将名哈拉巴特尔(即黑将军),此人英勇善战,威名远扬。后来,有大兵进犯功城,来兵把河水截断,黑将军在既无援兵,又无饮水的困境中,率兵突围。出战前,黑将军将70多车金银财宝和一顶镇城之宝—西夏皇冠全部投入城内的枯井中。为了不使亲情骨肉遭受入侵者蹂躏,黑将军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推倒井里,封土填埋。黑将军带领士卒冲出城外,一路拼杀,最后战死在离城西不远的怪树林。</h3> <h3>黑城</h3> <h3>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赖库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quot;黑城&quot;。虽然黑城因水源枯竭早在14世纪中期就已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了,但两千年前开辟的丝绸之路的北线——居延北线,就在黑城附近通过,因而黑城仍有极高的考古价值。</h3><h3><br /></h3> <h3> 额济纳旗胡杨林,全国有多处胡杨林存在的区域,但要数最为美丽,最为壮观,胡杨林最为聚集的地方就属额济纳旗胡杨林,额济纳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辖下的一个旗。</h3><h3><br /></h3><h3><br /></h3><h3> 额济纳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辖下的一个旗,面积为114606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多为无人居住的沙漠区域。著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该旗,以胡杨林著称。全国有多处胡杨林存在的区域,但要数最为美丽,最为壮观,胡杨林最为聚集的地方就属额济纳旗胡杨林,额济纳胡杨林区是世界仅存三处之一,且保护最为完整。区内珍贵动物马鹿、白鹤、野骆驼等也在保护之列。该区对保存物种,防风固沙,拯救额济纳旗生态环境均有重大意义,目前已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区。十一额济纳旗胡杨林叶子变黄,成片胡杨林泛着金光,场面尤为壮观!每年国庆节胡杨林叶子变黄都会迎来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胡杨林极大的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额济纳这个曾经还不曾被人们所知道的地名,也随着胡杨林旅游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被人们知道,促使当地知名度不断的在提高!<br /></h3> <h3>中国策克口岸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距额济纳旗府达来呼布镇77公里,东距巴盟甘其毛道口岸800km,西距新疆老爷庙口岸1200km,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对应。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五个畜产品、矿产品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是内蒙古、陕、甘、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同时也是内蒙古第三大口岸。</h3><h3><br /></h3> <h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quot;东风航天城&quot;简称(JSLC),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隶属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现隶属于战略支援部队。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1]</h3><h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总装备部20基地)是中国最早建成的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是测试及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应用卫星、载人飞船和火箭导弹的主要基地,基地并负有残骸回收、航天员应急救生等任务,截至2016年10月1日,中国发射了约280颗人造卫星,其中82颗在酒泉发射。[2]</h3><h3>2017年3月28日,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quot;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quot;。[3]</h3> <h3>历史</h3><h3>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quot;天下雄关&quot;、&quot;连陲锁阴&quot;之称。</h3> <h3>悬臂长城</h3><h3>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四十五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quot;悬臂长城&quot;。 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只存750米,经1987年修缮,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h3> <h3><br /></h3><h3>历史发展</h3><h3>明代,嘉峪关管辖着&quot;腹里、沿边、境外墩台三十九座&quot;。关内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了望,互通情报。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h3><h3><br /></h3><h3><br /></h3><h3>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也是长城沿线建筑规模最壮观、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军事关隘。</h3><h3><br /></h3><h3><br /></h3> <h3><br /></h3><h3>居延海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发源于祁连山深处的黑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800余公里后,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1]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北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h3> <h3><br /></h3><h3>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quot;空竹&quot;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在中国西部地区鸣沙地主要是沙漠,这些沙丘堆成山状,因此又称为鸣沙山。</h3><h3>敦煌鸣沙山与宁夏中卫市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银肯塔拉响沙群和新疆巴里坤鸣沙山号称中国的四大鸣沙。</h3><h3><br /></h3> <h3>鸣沙山</h3> <h3>历史概况</h3><h3>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有船舸,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quot;第一泉&quot;、&quot;别有天地&quot;、&quot;半规泉&quot;、&quot;势接昆仑&quot;、&quot;掌握乾坤&quot;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quot;汉渥洼池&quot;。&quot;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quot;。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h3> <h3><br /></h3><h3><br /></h3><h3>历史文化</h3><h3>敦煌的历史古老而久远。"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历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对外交往上的国际都会,经营西域的军事重镇,在中华历史的长卷上占有光辉的篇章。 敦煌古称"三危"。《都司志》载:"三危为沙州望山,俗名羿雨山,在县城东南三十公里。三危耸峙,如危卵欲坠。故云。" 至今敦煌市城东南有三个巍峨奇特的山峰,就是古代的三危。今仍称三危山。在距今约4000年前相当与舜禹时的上古时期,敦煌地区就有人类的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据《尚书》记载,舜"窜三苗于三危",成为敦煌历史上最早的居民。根据考古发现,在我国夏、商、周时期,这里就有属于玉门火烧沟文化类型的羌戎居住。春秋时敦煌称瓜州,以地产美瓜而得名。当时有月氏、乌孙游牧民族在此驻牧。到了战国,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成为敦煌的新主人。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败击走月氏,敦煌为匈奴占据。至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自此,开始了中原王朝经营河西和西域的伟业,揭开了历史上敦煌开发的篇章。</h3><h3><br /></h3><h3>敦煌古城为汉敦煌郡治,位于党河中下游绿洲腹地。唐立沙州、元置沙州路、明设沙州卫,其城址一脉相沿,未曾他迁。 据西北师大敦煌所李并成研究员考证推测,可能是赵破奴从令居向西进军两千里,于汉元鼎六年(前11年),乃调集张掖、酒泉郡人力修筑敦煌城这一西陲要塞,并筑有敦煌绿洲外围的土河、塞城以及马圈口堰水利枢纽。</h3> <h3>阳关,为汉王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凭水为隘,据川当险,与玉门关南北呼应。[1]</h3><h3>阳关古塞建在荒漠之中,考古学家研究发现,阳关占有&quot;一夫当关,万人莫开&quot;之险要地势。[1]</h3><h3>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在离开两关以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两者都是&quot;丝绸之路&quot;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1]</h3><h3>名称由来</h3><h3>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quot;列四郡、据两关&quot;,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quot;两关遗迹&quot;列敦煌八景之一。[2]</h3><h3><br /></h3> <h3><br /></h3><h3>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h3><h3>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h3><h3>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h3> <h3>敦煌</h3> <h3>敦煌飞天</h3><h3>唐藏〈金光明经疏〉中云:"外国呼神亦为天。"印度中把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天。飞天多画在佛教石窟壁画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话人物称为"仙",如"领先仙"、"天仙"、"赤脚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飞行的天神称为飞仙。宋〈太平御览〉卷622引〈天仙品〉中云:"飞行云中,神化轻举,以为天仙,亦云飞仙。"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现的还有各类神仙。战国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场景,东汉以后随着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传播更为流行。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传不久的魏晋南北朝时,曾经把壁画中的飞仙亦称为飞天,是飞天、飞仙不分。后业随着佛教在中国的深入发展,佛教的飞天、道教的飞仙在艺术形象上互相融合。现在指的敦煌飞天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h3><h3><br /></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