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第二次握手<br></font></b><font color="#ed2308"><b>不知是老天的安排,还是命运的巧合,30年前一张录取通知书,将咸阳8个县区的102名年龄相差22岁男女青年汇聚到陕西省彬县师范学校的校园,融入86级民教班。漫漫风雨求学路,日月可鉴同学情,从此我们就是无话不说的好姐妹,情同手足的好兄弟,也就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同学”,这个浸入血液的、融入了生命的名字要比每个人的名字更重要、更具魅力。像你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背影、一个回眸,同学都会心领神会,不需要彼此的解释,都会心心相印的。特别是在你烦闷时送上的绵绵心语或大吼大叫,寂寞时的欢歌笑语或款款情意,快乐时的如痴如醉或痛快淋漓,得意时善意的一盆凉水……就这种情将同学们融为一体,难以分离。两年后,领到毕业证,为了事业,为了生存,迫使同学们相互握手,告别老师,告别母校,分别走向四面八方,期盼着第二次握手相见,叙述同学情谊。<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28年了,说它长吗?不长,回首往事,恍惚就在昨天,好像刚从我们的指尖悄悄溜过。说它短吗?不短,多少风雨坎坷,多少艰辛泪水,多少甜酸苦辣,一群满腔热情、浮想联翩的学子,在为人爷、人奶之时,都不止一次地想有朝一日能欢聚一堂,共同回忆在母校度过的美好时光,叙述28年前的那段友谊,诉说28年来的人生历程。有幸在张存有同学的倡议下,成立了同学会(周丽任会长,董海峡任副会长,刘浚鑫任秘书长,纪小群、马联营、孙慧玲、尚亚丽、王静霞等为各县区会长,马联营兼管财务),在同学会的精心组织策划和彬县同学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4月9日,42名同学汇聚彬县,团聚母校,把酒畅谈,举箸言欢;追忆母校,俯拾旧忆;同唱金曲,放歌舒怀;揽臂游园,同洒欢颜,圆了同学聚会的梦。<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在彬州大厦聚会点报到,第一眼见到一些同学时,有点愕然:这就是我印象中的那些英姿洒爽,孜孜以求的同学吗?我在脑海里迅速搜寻着对每一位同学的记忆,曾能叫上每个同学的名字,然而现实与历史怎么也挂不上钩来。噢,明白了,这是从年轻的记忆梦幻中还没有走出来,是我的记忆钟摆时差的错位。一些同学见面,旧时的称呼就脱口而出,没有客套和迟疑,只有发自内心的亲切和自然;大家并没有因为岁月和地域的分隔增添什么陌生感,即使是过去偶有忸怩的男女同学现在也都变的落落大方了,同学间都多了一份成熟和安静,少了一份躁动和茫然,时间的雕刀虽然在每个人的身上、脸上刻下了各式各样的印记,却永远无法改变每个人在眉宇间的那份独特印质。<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庆典会,由万文玉同学主持,刘浚鑫同学宣读活动日程安排。周丽同学的祝贺辞,肖世民老师的讲话,几位同学代表的发言都情真意切,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追忆母校,激活同学情感。也可以自豪的说,28年来大家各奔东西,每个人所走的路不尽相同,或春风得意,或平平淡淡,或艰辛坎坷,更有甚者灾难深重。但不管怎样,有一点大家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已不再是豆蔻年华,而是已经走过了中年,不再是“民教生、代培生”,而是彬县师范的同学。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过去老师上课是谆谆教诲,同学们之间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一切的一切,都变的那么遥远了。今天想起确似在眼前,那些在当时根本无足轻重的小事,如今竟然变的如此美好,值得诉说,值得追忆。<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叙事会,同学们不分是从政还是从教,不分地域的远近,不分职位的高低,不分“民教生、代培生”,自由组合,相互了解,俯拾情谊,既说了很多,也听了很多,还议了很多。有的讲过去,有的说现在,有的谋划将来,既谈了不幸的,也谈了幸运的。总之,在过去的28年里,同学们都在各自的人生征程上走了一段各不相同的路,这段路程不管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阴雨连绵的岁月;无论是一马平川的康庄大道,还是荆棘连着坎坷,毕竟我们都走了过来。就像红军长征一样,我们是胜利者,即使有辛酸和苦辣,他们都成为过去,成为我们生命过程的一种存在。相互攀谈中,不知是谁为了改善聊天氛围又出了节目,要求大家说说自己读书时最喜欢班上的谁,没想到好多人很坦白,都说了真话。有的同学很花心,曾经喜欢过班上的好几个人。被男同学追求人次最多的女同学谈了她的应战经过,被女同学喜欢人次最多的男同学谈了他的挑战过程,他(她)们握住了当年想握而不敢握的手;曾谈过恋爱的同学,叙了旧情,说出了当年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校花也展示了当年自己就象高高在上的女神可望不可及的姿态,再次吸引了聚会同学的双双眼球。一位滑稽的男同学,找来他当年称呼大嫂二嫂的女同学要照相,这两位“大嫂”用眼睛合计了一下,顺便将他提到了半空,他还喊叫着大嫂二嫂饶命,这下逗得同学们都笑得那样灿烂,笑得那样甜蜜,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不由得使我拿出了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可亲可爱的笑脸。我还在镜头中看到了更亲切和谐的场景,看到我们同学是一个团结、友好、互爱的大家庭。这一大家子情深意浓,不是人走茶凉,张慧杰同学放弃了母亲在医院手术后的伺候参加聚会,却又被舅父的病故安葬抢夺了他聚会机会,他却打电话说明缘由,并祝贺同学聚会圆满成功;正在住院治疗的沈景儒同学多次督促医生安排提前出院,他要参加聚会,但因脑梗病恢复较慢未能出院和同学相聚,他不甘心,让我把聚会的照片、录像等信息带回给他看看以圆他聚会的梦;杨清俊、文西民、董胜利等因病行走不便未能到场,赵普选、杨军民、杨英维、刘军锋……等因故未能参会,他们感到非常遗憾,但分别以电话、短信、微信等形式发来庆贺信、感言,以表达了他们的相聚心愿。这一切让人感到同学情的深厚,感到聚会意义的重大,又让人感到世事的不公平,特别在仅仅二十多年间,相继有王宽明、文新会、李建林、田俊杰、侯养民等5名同学因故离世,永远不能和我们相聚同话美好人生,这让人百感交集,让人心酸流泪!同学们一起经历的往昔,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写满了曾经的欢声笑语,怎能说去就去了,怎能说走就走了……,同学们记忆捆绑,总是定格在那几个人身上进行追忆,在不断追思伤感之时,有位同学送上一幅对联“上联是: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身体等于零;下联是:有钱有权有成功,没有健康一场空。横批是:健康无价!”这才打断了同学们哪怀念的僵持回忆。<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联谊晚会,刘浚鑫、王小丽、董海峡、穆建建四位同学自编自演的诗歌朗诵场景,仿佛是彬县师范学校时光的重现,池占怀同学独唱的《龙王庙》秦腔选段,让我们再一次找回了彬县师范学校元旦晚会的那种感觉!肖世民老师的高雅歌声激发了爱唱爱跳同学的激情,将晚会推向高潮。胡成发同学的《聚会感言》感人肺腑,让人有一种淡淡的回忆、淡淡的品茗、淡淡的共鸣之感。在“男同学更加潇洒,女同学更加漂亮,亲爱的同学永远幸福,敬爱的老师永远安康,同学情谊地久天长,让86级民教班的红旗永远飘扬”的悠扬放荡回旋音中,男男女女同学的跳舞,就像是一条奔流不尽的河流,像一片温柔轻拂的流云,像一朵幽香阵阵的花朵,像一曲余音袅袅的洞箫,我急忙端起摄像机,录下一段段引人回味的艺术风采和用笔难写的相聚友情、用口难述的真爱情怀。在那镜头里的一切谱写成了一曲真挚的相聚之歌,看那坐观同学们一边欣赏跳舞,一边述说过去做过的事情,回忆过去同学的容貌,倾注着同学真诚的友谊,追忆同学那时无忧无虑的生活。许多以往的一切,无论是对、还是错、甚至是荒唐,现在想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亲切。那也是一件件生动的故事,依然让人感动,值得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回忆、用心去收藏。虽然我们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音讯相隔,各自走着不同的人生道路,经历着不同的人生风雨,但那段光辉灿烂的青春岁月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中写下了相同的内容,并且把我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景点游玩,彬县籍马富民同学担当导游。观看夜景,县城街道的亮化好像我们享受着北京城的夜景文化,开元广场景观好似我们享受着大雁塔的大唐文化。游览新区,火石嘴煤矿发展为中达公司年产600万吨煤让人惊讶,6米宽的双车道火石嘴大桥变成了18米宽的6车道千狮大桥让人惊奇,自由流水的泾河滩变成了供10万人休闲的游乐园让人震惊,治理河床使彬县城市建设框架拉大20公里让人震撼,西安交大医附院落户新区服务于北五县人民让人感慨,新建5万坐台体育馆能承担国家级运动会让人自豪,原彬县师范门前的泥泞小路变成了36米宽的繁荣商业街让人羡慕。从同学的整个游玩享乐中看到了同学讲述时的热情、交流时的真情、攀谈时的亲情,游玩时的乐意、聊天时的随意、关心时的诚意……我仿佛回转到了28年前那时的情,那时的景,那时同学在彬县城区转悠时的音容笑貌。<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追忆母校,步入母校校址,母校的大门变得新颖、高大、宏伟,但门楼上镶嵌着红色的“紫薇中学”四个大字,呀!感觉是母校消失,地盘被降级使用,同学们无勇气再走进大门。但在挂念母校、怀旧心情的促使下,腿不听大脑支配,却服从了心情的指挥,大家还是挺进到校园。母校那三台式校园没有变,原大门左右两侧的两层单面单身教工宿舍楼找不见了,门内正中两行苍翠古柏林荫下青砖铺就的校园中路看不见了,中路两旁的圆形大花园及其后面的两排砖木结构和一排土木结构的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瓦房都被两栋高大的现代化的教学楼所代替,原砖木结构师生灶、简易学生礼堂(也称餐厅)、两层单面行政办公楼都被现代的三层行政办公楼、七层学生宿舍楼和食堂、餐厅、礼堂为一体的综合楼所代替,整个母校仅仅存留一座原有的五层学生宿舍楼和原教室门前的一颗大柳树,仅此两物又激发了大家情感,同学们有的在柳树下照相,有的走进宿舍楼寻找自己当年住过的房子,有的指手画脚地争议当年教室、阅览室、实验室、食堂……所在的位置、结构、形貌。同学们看着、说着、笑着、回想着当年的一桩桩一幕幕,依然是那么清晰,仿佛就在昨天让人激动不已!尤其是年过半百,品尝了人生的酸辣苦甜,经历了世事的沉沉浮浮之后,才觉得学生时代的生活就如同一杯陈年佳酿,如同一首饱满深情的歌,悠远而绵长。我望着同学那欢乐的话语、灿烂的笑容、高兴的心情、开心的情怀,懂得大家真的没有忘记宿舍里的纯真友情,没有忘记教室里的渴求眼神,没有忘记校园无忧无虑的嘻戏搞笑,没有忘记晚会上动情的歌声,没有忘记运动场上那矫健的身影。在此一位在母校工作的同学为了揭开大家迟疑母校校牌被替换的谜,他讲述了母校的沿革,使同学知晓,母校是1937年创建的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历经了两次停办,三次更名,四次搬迁,但教学质量在陕西颇有影响,她为咸阳乃至陕西所培养的教师比比皆是。然而,这所古老而年轻的学校,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祖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2005年她与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陕西省仪祉农业学校、咸阳市体育运动学校等四所中等专业学校组合升格为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这才使同学彻底明白母校不是消失,而是升迁,更才使同学们感到自豪,感到骄傲。<br></b></font><font color="#ed2308"><b><br></b></font><font color="#ed2308"><b>小结会上,周丽同学总结“聚会圆满成功,举杯庆贺”;马联营同学公布聚会经费收支“大帐持平”。大家都认为两天的畅谈游玩,感觉是短暂的,但却是富有意义的,它弥补了时间和空间留置的一道鸿沟,让我们的人生再一次画出了一个交集,彼此再一次相识相知,但知心的话儿未说完,知心的事儿未述尽,聚会时间已尽,有为事业忙,有为子孙忙,迫不得已,大家带着复印有母校历史沿革的资料、带着内存有97位的同学通信录、带着以彬塔为背景的聚会合影,恋恋不舍地再次握手,告别同学,告别彬县,期盼第三次握手相聚,诉说人生历程。</b></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