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怨的青春”C1607青春期心理素质教育课

雅美

<h3>现在最困扰教师和家长的问题往往不是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行为,而是学生个性和行为偏差。初一的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能正确地认识,即使有了心理偏差,也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和矫正,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咨询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h3> <h3>一个人心理的成长,大部分是在青少年时期完成的,在这个极为关键的阶段,同样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突发、多发期,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不少不健康的行为我们不可以只想着如何解决眼前出现的问题,要研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h3> <h3>认识自我的角度1,身体——孩子们必须接受身体的变化,接受自己的性别,正确看待商家对青少年的不当诱惑。青春期的孩子和快到青春期的孩子不会很自在地谈论他们的敏感脆弱,但他们更愿意参与谈论世界在如何操控他们。在商家纷纷利用青少年的弱点销售商品的文化中,保护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有一个关心他的人和他交谈,家长愿意来管理孩子们的时间,比如管理孩子的手机以及上网时间,是因为大人在积极减少孩子们接触那些导致青少年产生不安全感的各种刺激。</h3> <h3>认识自我角度2,情绪——教会孩子调节多变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在很多方面,女孩比男孩更能适应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男孩在小时候就被要求不能表达太多的情绪,所以步入青春期的男孩在面对更多的社会压力时,会刻意忽略自己的感觉。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去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孩子们讨论各种减压的方法能让他们疏导自己的情绪,并尝试一些新的事情。有些孩子会想到去户外,一个宽阔一点的地方去释放过度的能量:有些人选择投篮或遛狗;有些人的选择正好相反,他们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日记或者给朋友打电话;有些人通过看电视、打游戏和上网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有些人去外面工作、演奏音乐、绘画或者读书;有些孩子戴着耳机听着音乐跳舞。</h3> <h3>认识自我角度3,朋友和父母——理解孩子对父母的渐行渐远。青春期的孩子感到需要空间,需要离开家和朋友呆在一起,家长一旦理解孩子们必须要挣脱他们独立生活,就能更好地履行父母的职责。同理,一旦孩子们能理解自己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待在一起,他们就大大减轻了心理压力。同龄人压力是一种自然的压力,对青少年挣脱父母的权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年人有重要的作用。青少年都会受制于同龄人压力,因为加强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他们有力量去脱离家庭。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极不愿意和父母分享一切,他们只得依靠同龄人的认同来获取支持和指导。</h3> <h3>认识自我角度4,大脑——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培养成熟的思维方式。最近几年,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科学家开始真正地理解了青春期的大脑。青春期是大脑一生中运转最为快速、处理信息能力最强的时期。简单来说,青春期大脑主要有3个功能:产生新的脑细胞;产生连接大脑各个部分的神经联系或路径;清除不被使用的脑细胞。过去,科学家曾经认为新的脑细胞只在生命的头几年形成,但现在我们知道大脑在青春期还会产生新的细胞,一直到成年为止。所以,中学时代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这是一生中最佳的学习时期。</h3> <h3>青少年时期对于未来的人生如何走,选择哪条道路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于是心里可能会产生更多困惑,非常渴望有人来帮他们解决心里纠结的问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好坏,归结于青少年自身,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结果。所以,如何给青少年知道,对他们的心理起到锻炼是让青少年发展出完善的较好的心理素质的关键方法。</h3> <h3>青少年心理教育最主要在于家庭,怎样教导孩子是非常关键的技巧。有一半左右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来源于家庭教育,据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人不能正确教育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h3> <h3>首先作为家长不能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也不能给孩子感觉压力过大过重,家庭关系首先要做到和睦,这样孩子才可以在一个很好的环境里健康成长。</h3> <h3>现在的年轻家长一般都自我意识比较强,常常容易忽视孩子的感受,因此如何放低自己的姿态,主动去和孩子进行交流是很重要的,有些家长觉得,主动当面跟孩子交流,显示不出自己作为长辈的样子,其实还有很多别的方式可以采用,例如QQ,短信,打电话等等,同时,孩子对于自己的同龄人肯定交流起来会比跟长辈自然,因此家长也可以介绍一些朋友与孩子年龄相仿的朋友给孩子,让他们自主交流成长。</h3> <h3>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 与 学习 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如班主任工作、团活动中去;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