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踏青故乡行

老三番

<h1><font color="#57a7ff"><b>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b></font></h1> <h1><b><font color="#57a7ff">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春和景明,正是人们出户郊游“胜日寻芳”的好时节,所以国人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一一“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今年的清明节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更浓,一连三天都在老家的山里转转悠,看到的、听到的却与童年的记忆相去甚远!</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老家的山其实也不算是山,只是秦岭的余脉,属于丘陵地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常年干旱少雨,粮食产量极低,以红薯为主要口粮,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活不成是我们童年的生活写照!</font></b></h1><h1><b><font color="#57a7ff"><br></font></b></h1> <h3>童年时代的记忆里,那些叫“吕沟、张沟、莲池沟、史家沟、东沙坡、西沙坡,前五龙沟、后五龙沟”等,这些村名里带“沟”、带“坡”的村庄,都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交通不便和缺水是这些村子的“标配”。</h3> <h1><b><font color="#57a7ff">我的中学时代是在公社所在地的十五中度过的,三百多名学生来自全公社的二十二个行政村。</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适逢高考回愎,一个个踌躇满志要以读书来改变命运。可我们这些丘陵地区来的学生因为交通问题大多中午都不回家,大多同学带的都是硬梆梆的红薯面馍,中午就是吃点腌萝卜干喝点白开水。冬天可住校,一间教室住几十个学生,没有床就在地上铺些稻草,同学们都是大通補,每周回家背一次馍,早晚喝点黄面汤、吃点腌咸菜,中午喝点菜糊涂;再后来,每个人每月交十斤白面、二十斤玉米面和几块钱,中午就是糊涂面条,早晚是黄面汤黄面馍,只是那黄面馍要趁热吃,凉了之后咬不动、砸到地上可以砸出个小土坑。</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当下那些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实现了村村通,水浇地,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楼。不仅种粮食作物,还种植经济作物,油菜、芝麻、果园、菜园随处可见!</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新农村,不能只靠农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尤其是在近几年,沟域治理和土地的集体流转,培育了大片的经济林、生态林,靠国家政策和大量的资金支持,不仅脱贫致富,而且过上了小康生活!</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但是,这个有三千多人口的村子,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村民还是面对黄土背朝天、在土坷垃里讨生活,年轻人外出打工补贴安用,村里的集体经济几乎还是零。就是这样的村子,在前几年新农村建设的浪潮里靠国家政策建起了几十栋楼房,要求全体村民住楼房拆平房,这种不接地气儿的新农村建设夭折了,半拉子工程。住不住楼房不是新农村的标志吧,面子工程坑了那些早期入住的村民,他们的农具、牲畜要么放弃、要么再找地方存放,要不怎么种地、怎么生活……</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现在的农民,只要拥有一亩三分地,再有几间哪怕是茅草房的,只要坚持下来,永保农民身份不变“色”,一但拆迁,就可以成为“拆一代”了,在这样的小区里拥有好几套回迁房了,只要把土地交给政府,你就会从农民变成市民,成为新一代城镇居民!</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这就是我的老家——洛阳市高新区辛店镇吕沟村,要不是父母留给我了两间土坏房,像我这一拨早期“换粮本”的人,是不可能在原籍有立锥之地的!</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这是我们村庄的后花园——秦岭余脉、百花深谷!</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我们的社区,背靠秦岭面向洛河,有山有水风水宝地。向南一公里,洛浦秋风湿地公园;向东一公里,周王福地苍松翠柏;向北一公里,秦岭脚下百花深谷!</font></b></h1> <h1><b><font color="#57a7ff">由于在村子拆迁改造,“村”改“居”,农民变市民的过程中,我们这些靠读书、当兵或顶班进城的人,也经常回老家、也与村里的同龄人接触交往多了,却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曾经的农民现如今是房产多、子孙多、欢声笑语多,我们这些市民户口的人呢,子女接受教育多、空巢老人多、古怪老人多!</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在外面走了一遭又回到了原点,人生的归宿大抵如此,只是轨迹有所不同罢了!</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