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安大食堂美食

朵 莱 🌷

<h3>追忆安大食堂美食</h3><h3>(朵莱)</h3><h3> </h3><h3>到了这个全世界人民混杂的移民国家后,发现就像以前所听说过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像中国人一样,对美食倾注那么多的注意力和创造力,而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让国际友人们咋舌。中华美食,不仅仅是用以果腹的食物,而是一种微妙的情感链接:不论是飘散到地球哪个角落的老乡、校友、甚至是陌生人,只要谈起曾经共同吃过的美食,绝对津津有味、情投意合,分分钟成为知己的节奏。</h3><h3><br /></h3><h3>从来没有想过,在大学毕业这么多年后,我竟然想要提笔写一写当年学校食堂的那些美食,可能是在美国呆馋了,也可能是想家,更多的是想进入时光隧道,再次体验一下自己那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h3><h3><br /></h3><h3>安大校园面积不小,从北大门徒步走到南大门,估计要小二十分钟的时间。离北大门近的这一片区域,简称北区,学校的女生都集中住宿在这里。幸运的是,当时作为安大最声名显赫的三大系之一的法律系(其他两个是外语系和计算机系)的女生,我们住的是条件最好的一栋楼,而我们寝室又是最好的楼层最好的"地段"(三楼正中间),真的是命运的垂青啊。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美好而难忘。</h3><h3><br /></h3><h3>安大一共有至少五六个食堂,分散在校园内部,离我们女生楼近的就是第一食堂和第三食堂,所以,我文中的食堂基本上也就是集中在这两个,只能以偏概全了。</h3><h3><br /></h3><h3>第一食堂应该是安大最早建成的一个食堂,面积很小,大概不超过六十个平方,俗称"小食堂"。</h3><h3><br /></h3><h3>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小食堂的辣糊汤和鸡蛋饼,它们几乎是我的早餐"标配"。制作辣糊汤和鸡蛋饼的当时是一个年纪很大的爷爷,头发胡子都已发白,看上去气质沉稳,不苟言笑,现在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h3><h3><br /></h3><h3>每天早上,我们急急忙忙地起床赶去食堂时,他的摊位上都排成一条长队。老爷爷处事不惊,仍然是不紧不慢的,该怎样还是怎样。排队的时候无事可做,那时候连手机都没有,只能看老爷爷怎么制作鸡蛋饼:一口很大的平锅,烧热后,舀上一勺已经用水稀释过的面粉,面粉受热凝结后,再根据同学们的需要,打上1-2个鸡蛋,用一个长形的小棍子在面粉上抹平,再撒上葱花、盐,貌似还有辣椒。鸡蛋熟了之后,鸡蛋饼的香味就肆无忌惮的弥漫开来,沁人心脾。再配上一杯"辣糊汤",妥妥的人间美味。</h3><h3><br /></h3><h3>这杯辣糊汤可不容小觑,据说它还有个"安大第一饮"的雅号,每天的销售量惊人,我也是特别爱吃。作为皖南人,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喝过这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饮料",它是用海带、鸡蛋、芡粉等等混合制作而成,浓浓的,香香的,绝对让你难以忘怀。</h3><h3><br /></h3><h3>鸡蛋饼和辣糊汤,在四年大学生涯中,估计也至少吃了将近一千次吧,简直不可思议。</h3><h3><br /></h3><h3>小食堂的卤鸡腿也是一大美食。那时候生活还没有这样奢侈,食堂的伙食总体上来说是比较缺乏油水的,我们也不舍得花很多钱买大荤,偶尔吃个鸡腿,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那时候鸡腿是用称称,按重量收费,大家当然愿意买大一点的,因为骨头占的比例小,性价比高。偶尔有一次,听说外系一个女生,每次去买鸡腿,食堂小哥都给她最大的,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自己被食堂小哥暗恋,吓得再也不敢去买鸡腿了。</h3><h3><br /></h3><h3>小食堂虽然小,里面的工作人员其实也并不少,至少有十来个,男女老少都有。有一个年轻的姑娘,应该是来自乡村,皮肤很黑,结结实实的,还有点凶,我们私下里叫她"黑姑娘"。听说她和小食堂另一个眉清目秀的男青年谈恋爱了。再去食堂时,便特意观察一番,他俩果然动不动眉目传情,掩不住的笑意,看来情人眼里确实能出西施。一晃这么多年,不知道这两人是不是真的成了眷属。</h3><h3><br /></h3><h3>小食堂的美食其实还有好多,光是面食的种类,就已经让我这个皖南人目不暇接了。那时候我好爱吃那里的豆腐饼,有一次吃了俩,觉得还没吃饱,然后,又吃了俩……我的体重在上大学后急剧上升,现在看那时候的照片都不敢相信,好在临近毕业时考研压力大,又恢复了以往的苗条身段。许多大学同学在我毕业后纷纷惊呼:你现在怎么这么瘦?我无言以对:其实,在我生命的最初19年,我都是超瘦超瘦的好吗?</h3><h3><br /></h3><h3>第三食堂就比较气派了,比较新,面积比第一食堂大很多,所以也叫"大食堂"。大食堂平时是食堂,需要的时候可以改成舞厅,或者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动,算是多功能。大食堂的美食也不少。记得我们宿舍的童最喜欢吃里面的凉拌黄瓜,上午没有三四两节课的时候,开饭时间还没到,就急慌慌地拎着搪瓷碗去了,打上一份最爱的凉拌黄瓜,大快朵颐。我观察过,基本上,在开饭后十五分钟内,这份菜绝对会被抢个精光,毕业之后再也没吃过那样好吃的凉拌黄瓜了。</h3><h3><br /></h3><h3>大食堂有个师傅,个子很高,很壮,五官也还凑合,年龄也不大,按现在的说法就是个"小鲜肉"。但是这人有个缺点,很"色"。只要是美女来买饭,他总要把头伸出来仔细端详,能一动不动直勾勾地盯着人家看十几秒,有的内向害羞的小女孩都被他盯红了脸;碰上胆子大的,也直勾勾地盯回去,他这才收敛一点,收回目光。幸亏我那时又胖又丑,这才逃过一劫。</h3><h3><br /></h3><h3>大食堂的面条也是一绝。无论是排骨面、炸酱面,还是素面,都非常的好吃。胃口不好的时候,也经常和室友们一起去买面条吃。刚出锅的热腾腾的面条,配上各种佐料和浇头,滑溜溜的,真的能慰藉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女孩们呢。不过这些好吃的面条,就是那个很"色"的师傅做的,谁让人家术业有专攻呢?</h3><h3><br /></h3><h3>那时候合肥的几所高校中流传着一首"民谣":学在科大,吃在工大,爱在安大。因为安大是个综合性大学,男女比例均衡,女生绝对数量多,美女的数量当然也就多了。有个笑话,我一个美女老乡,也是我同系的师姐,眉目清秀,身材苗条。她喜欢跳舞,经常去安大舞厅跳舞,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舞伴。后来她发现她的舞伴非常眼熟,但是又记不起在哪里见过,最后想啊想啊,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是大食堂的师傅呀。哈哈。</h3><h3><br /></h3><h3>上了四年大学,吃了四年食堂,到快毕业的时候真的是审美疲劳,什么都不觉得好吃了。可是,离开了学校,离开了食堂,还真是怀念那时候吃饭的方便,何况还有那么多可供选择的种类,有那么多陪自己一起进食的同学们。</h3><h3><br /></h3><h3>如今的安大早已搬进了新校区,在很远的郊外,富丽堂皇。老校区的建筑虽然还在,但是灵魂已经不是我们心中的那个安大了。据说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不好的会淡忘,好的全都留下了。所以,现在我脑海中的所有关于大学时代的记忆全都是美好的,而我相信这种美好会化成一股力量,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够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只为不辜负我们曾经如花儿一般绽放的灿烂青春。</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