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中国魁文化第一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安徽省特色景观名村----石门高(安徽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h3> <h3>唐长庆三年(823年),石门高氏第十七代高子军,文采出众,荣获翰林院大学士桂冠,光宗耀祖。高子军的叔父高祐,高兴地写下个"魁"字,并请石刻名匠,将这个"魁"字刻在村东的花岗岩峭壁上。一个"魁"字,足有一丈见方,笔画宽度超过一尺,深达寸半。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显得格外耀眼和古韵森森。魁者,魁星也。预示着石门村千百年人才不断,文曲星辈出。如果你想前途一帆风顺,如果你考取理想的学校,就来石门高朝拜魁星吧✨</h3> <h3>石门高位于省级自然保护区——老山区域内,石门高人以"读书、夺魁、出仕"为最高境界,因出仕为官达百余人而闻名。景区内唐代"魁"字巨型石刻、村庄布局、水口等无不体现古村落"魁"文化的神秘。目前景区基础设施初步建成。</h3> <h3>游客服务中心</h3> <h3>进村门楼</h3> <h3>文昌阁</h3> <h3>相传,当年的新罗国王子金地藏云游到此,路过石门水口,见四周高山,环抱如城,山势峻秀雄险,惊叹"山为城,石为门,真乃仙境也!"</h3> <h3>村中有一棵巨大的银杏树,树龄有550年了,曾遭大火焚烧,绝后逢生,目前树干只剩下半边,现仍然枝叶茂盛,郁郁葱葱。半边树洞可藏数人。村边有条玉带似的龙舒河,穿峡出谷,蜿蜒流淌。</h3> <h3>高氏宗祠——归隐堂,建于明代景泰六年(1455年),坐北朝南,位于村中心的老牛形前。老牛形,传说是一条神牛,是个风水宝地。祠堂前有一口方塘,使得祠堂"前有镜照,后有山靠",风水更是了得。这口古老的方塘用花岗岩砌成,汇聚龙泉活水而成。相传是供老牛形这条"神牛"饮用的水,实际上是全村消防储备用水。这方塘也是村民放生求福之处。</h3> <h3>唐天宝八年(749年)冬,寓居金陵的李白,受到诗友、隐居在石门桃花坞的高霁邀请,首次来到秋浦,与前来迎接他的诗友、青阳县令韦权舆(姓名韦仲堪,字权舆)一起,沿龙舒河辗转找到石门桃花坞高霁家。在高霁的陪同下,李白饱览了石门八景后,听说附近的九子山风光更美,遂与高霁以及韦权舆结伴,沿白沙岭古道,过牛栏阡,登黄泥岭一天门,上楼台山进天门、二天门,再登七贤峰三天门大堡,从九子山南面上山游览。当进入青阳境内,途经乡绅夏侯回家时,入室小憩。夏侯回对诗仙李白十分景仰,便盛情款待一行。饮宴中,把酒坐眺九子山雪景雄姿,九峰如莲,美妙异常,诗人们诗情激荡,于是,李白、高霁、韦权舆即兴联句唱和,一气呵成,珠联璧合:</h3><h3>"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h3><h3>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h3><h3>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h3><h3>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h3><h3>这便是名闻古今的《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诗,又被称为九华山的"定名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