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57a7ff"> 穴位磁疗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用磁场代替针灸,作用于人体穴位或痛点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天然磁石治病古代早有记载,但传统中医仅将其作为药物内服或外敷,直到近代,人们才利用磁石的物理性质和生物磁学特性,将磁场与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防治疾病。20世纪80年代以来,具有中医特色的新磁性针具从物理磁场疗法中脱颖而出,有关穴位磁疗的报道也很多,其适应症已多达数十种。根据中医针灸理论结合近年实验及临床研究成果认为,穴位磁疗作用有赖于针刺及贴敷、磁生物物理特性、腧穴功能特异性等综合效应。</font></b></h3> <h1><font color="#39b54a"><b><br></b><b>1 针刺及贴敷效应</b></font></h1> <h3><b><font color="#57a7ff">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针刺之所以能治病是由于不同的针具刺激人体一定部位,通过激发人体经气,产生酸、麻、胀、痛等针感,来调整人体功能。综观各类磁针具,不外乎两类,一类是直接刺入皮肤再充以磁能,或与声、光、电、热等结合使用,如电磁针灸仪器等;另一类是不刺破皮肤,用按压、敷贴方式治病,如“磁片”、“磁鍉针”等。前者是针具直接机械地刺激经络穴位并附有磁能,后者是磁敷贴效应产生无形的磁力线透入皮肤并达到穴位相应深度,再通过经络对脏腑功能产生影响。两者作用形式虽不同,但机制同传统针灸一样,即针及磁力线对穴位的物理刺激产生了相应的生理效应,通过输入的电磁信号传递,起到“通其经脉,调其血气”效果,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激发人体内在潜能,达到治病目的。整个治疗过程达到了针体与磁能的结合,穴位与磁场的统一。临床证明,穴位磁疗同针刺一样,也常常会出现得气现象且针感较强,并沿着一定路径“气至病所”,通过调整磁场的强度也可促其针感。如使用头皮磁化针时,不少患者自诉有液体流动感,说明穴位磁疗同针刺效应一样,能调整气血虚实。实验观察发现,白细胞在磁场作用下,吞噬能力增强3 ~4倍,可能是通过经络感传运行气血而使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从而机体免疫力增强,使体液的改变而不适宜于细菌生长。另据报道,强磁石穴位敷贴可改善呼吸道易感儿机体细胞免疫能力,从根本上增强抗病能力。因此,穴位磁疗法在临床上有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且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尤其对一些痛症,单纯利用磁片外敷就可达到镇痛目的。</font></b></h3> <h1><b><font color="#39b54a">2 磁的生物物理效应</font></b></h1> <h3><b><font color="#57a7ff"> 磁的物理性质和生物磁学特性,是穴位磁疗发挥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神农本草经》载“磁石味辛寒,主周痹风湿,肢节中痛,不可持物,洗洗酸消,除大热烦满及耳聋”。《本草纲目》曰:“大肠脱肛,磁石末调涂囱上”。《名医别录》指出,磁能“养肾脏、强筋骨、益精除烦……均说明磁石对人体有多种治疗作用。多年临床也证明它在消肿止痛、消炎止泻、降压降脂、镇静方面有显著疗效。磁场镇痛、消肿机制可能是:磁场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及痛觉的传递;另一方面,由于磁场可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渗出物的消散,从而减弱这些渗出物对神经末梢的作用,使患者感到疼痛减轻。国外实验也证明:适量的外加磁场对机体内胰蛋白酶、胆碱酷酶等均起到激活作用,酶的活性增强,就直接促进了机体新陈代谢,磁场无论对血液循环的促进、神经体液的调节都起良好作用。中医认为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各部有机地联系成一个整体,故人体阴阳一旦失衡,则引起疾病。而磁场作用于机体,可通过其生物物理特性产生的信息“疏其血气,令其条达”来调整阴阳,以治疾病。现代经络实质研究中的波导说认为,从场角度来看,“经气”实质上就是体内不断进行传播着的,以红外线、微波波段为主体的电磁波,它们在体内的运行传播过程中,能产生与代谢相关的无线电波化学反应,经络就是引导电磁波传播的“波导管”,脏腑则是它的谐振腔。研究表明,人体每个细胞都有一个微电磁场,健康人的经络穴位磁场高于非健康人的穴位磁场,说明了健康人生物电磁信号强。日本生理学家发现“新生的细胞圆形饱满,电磁场能量高;衰老的细胞呈三角形凹陷,磁场弱”。故当人体患病时,则机体生物电流紊乱,体内磁场失衡。此时,若施以穴位磁疗,即可通过经穴直接调整内磁场,以磁化血液、活化细胞、激发人体经络信号的能量,使其迅速恢复传递,达到疏通经脉,调整机体气血平衡目的。</font></b></h3> <h1><b><font color="#39b54a">3 腧穴特异性效应</font></b></h1> <h3><b><font color="#57a7ff">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它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周围的非腧穴或与其他腧穴比较具有特异性。几千年的临床经验早已从针灸的适应证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肯定了腧穴的特异性。磁穴疗法的疗效与腧穴刺激特异性效应有着密切关系。虽然磁能对人体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有调查证明,有计划地作用于人体穴位与大面积地使人体受磁场干扰,在治疗与预防疾病方面两者效果是不同的,前者优于后者。这说明了磁能作用于腧穴与非腧穴之间的效应不同,作用于腧穴时作用大,作用非腧穴时大多无作用或作用很小。这可能是磁场在针尖部位发出直接达到穴位内部,由于作用范围较小,避免了磁场对他经他穴的干扰,又使磁场对特定的穴位和经络发挥治疗作用。国内外研究资料证明,内关穴、关元穴磁疗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埋磁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酞甘油的含量。这些都表明不同腧穴的磁疗具有特异性效应,临床使用该法也须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来选穴和配伍。</font></b></h3> <h1><b><font color="#39b54a">4 结语</font></b></h1> <h3><b><font color="#b04fbb"> 总之,磁穴疗法是现代生物磁学与中医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临床已广泛地应用于内、外、妇、儿、神经、五官、皮肤等科。其作用机制除同传统针刺一样,还以人体生物学为基础,通过外在磁场影响人体生物分了运动状态。它是一种融针刺、敷贴、物理磁场等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因其具有疗效好、无不良反应、使用方便等特点,故虽问世较短,但很受临床欢迎,具有广阔发展空间。</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