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得有所用

湛江农垦局小学 林韵

<h1>写在前面:</h1><h3> 春秋战国,诸子学说,百家争鸣,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黄金时代。</h3><h3> 而今盛世,学科细分,各大家深入浅出,各抒已见,百花齐放,这又何尝不是我国学术界的再度繁荣,于卓越之上再造卓越。</h3><h3> 2017年3月22日,早春微冷的细雨随风飘洒。霞山区小数的骨干教师们轻装出行,赴一场文化盛宴------全国小学数学"跨界与创新: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转型与课程建构"观摩研讨会。</h3><h3> 本次研讨会荟萃了海峡两岸20多位教育界的大师,精致的课堂、精彩的报告、精准的点评,让每一位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如沐春风。</h3> <h3>为期三天的学习,研讨会根据改革方略和课堂特点的不同,分为六大研修专题模块:生本课堂、简约教学、价值让教学增值、课堂转型、数学好玩和创意课程。</h3> <h1>一、生本课堂:</h1><h3> 顾名思义,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营造了浸润着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俞正强和孙德兰两位老师走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组建起"学习共同体",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讨,成功地向我们展示了生本课堂教学。林文生博士精彩的报告中更是系统的告诉我们什么是学习共同体,并教给了我们实践学习共同体的最基本策略------静下来。</h3> <h1>俞正强</h1><h3>著名特级教师</h3><h3>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校长</h3><h3>课例:《植树问题》</h3><h3>报告:《课业负担是可以这样减轻的》</h3><h3>听课笔记:我们要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教会学生问题中所蕴含的道理和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道理和方法,才能产生出解题的技巧,从而减轻课业负担。然而我们大多数老师常常本末倒置,急功近利,着急着教会学生解题技巧,死记硬背,教得累学得更累。</h3> <h1>孙德兰</h1><h3>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硕士</h3><h3>台北社子国民小学主任</h3><h3>台北数学辅导团成员</h3><h3>台北市士林区社子国民小学辅导主任</h3><h3>课例:《认识更大的数》</h3><h3>听课笔记:初听孙老师这堂课,我是处于一种懵圈的状态。在我们的认知结构里,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0--9,而扑克牌游戏却打破了常规,每个数位上的数字是1--13,那么一个数位里的两位数该怎么办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恍然大悟,细思觉妙。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留心观察,细心分析,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内容,而不仅限于我们手中的教材。</h3> <h1>林文生</h1><h3>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博士</h3><h3>台北崇德小学校长</h3><h3>报告:《与学生共同体共舞:学教翻转实践密码》</h3><h3>听课笔记:想要实践学习共同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教室静下来,让噪音量减到最低,心灵的波动减到最低,在一种寂静的状态,我们才有机会倾听孩子心灵的声音,让孩子的学习动力,带动整体的课堂学习。</h3> <h1>二、简约教学</h1><h3> 有效的数学课堂应是&quot;简约而不简单&quot;,通过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罗鸣亮、强震球和徐长青三位老师创设了简洁明快的教学情境,用最简单的方式、简练的语言,简明的活动,使得学生对知识有了深刻地理解。这样轻松愉快的课堂,犹如春风拂面,润物无声。</h3> <h1>罗鸣亮</h1><h3>福建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h3><h3>课例:《近似数》</h3><h3>听课笔记:1、利用数轴,说明&quot;四舍五入&quot;的意思,形象明了;2、以摩托车价格的大猜想展开近似数的教学,有趣生动;3、课堂上没有一道练习题,但我相信这堂课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懂得了求近似数的方法,毋庸置疑。</h3> <h1>强震球</h1><h3>中学高级教师</h3><h3>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h3><h3>课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h3><h3>听课笔记:教学要从简单入手,发现规律,找到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的能力。</h3> <h1>徐长青</h1><h3>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h3><h3>天津市教科院红桥分院常务副院长</h3><h3>课例:《解决问题的策略》</h3><h3>报告:《基于核心素养的简约教学课堂建构》</h3><h3>听课笔记:1、教学是一门容错的艺术,课堂的精彩源自等待,静待花开。</h3><h3>2、学生&quot;最近发展区&quot;的两个发展水平,即学生独立探究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在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发展水平。</h3><h3>3、教师&quot;三不讲&quot;,即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而言;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强调的是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突出的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h3> <h1>三、价值让教学增值</h1><h3>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技能,获得答案,还要致力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学生习得技能之外,习得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数学地思考。顾志能和黄爱华两位老师的课堂着眼长远,不只是关注知识的多少,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学习策略、学习行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h3> <h1>顾志能</h1><h3>特级教师</h3><h3>浙江省海盐县教育研训中心副主任</h3><h3>课例:《确定位置》</h3> <h1>黄爱华</h1><h3>大问题教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h3><h3>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h3><h3>课例:《字母表示数》</h3><h3>报告:《大问题教学理念下的&quot;微研修&quot;》</h3><h3>听课笔记:1、文本研读,读懂数学本质领会编者意图;</h3><h3>2、教学设计,以大问题为导向的结构变革;</h3><h3>3、深度对话,提升人际互动思维碰撞含量。</h3> <h1>四、课堂转型</h1><h3> 教育的核心是"人",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课堂在转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刘德武、孙贵合和唐彩斌老师是全国知名的教育大师,他们主动走出"舒适区",不断寻求教学上的改革和突破,在不断的转型中,我们看到了他们之所以成为卓越教师的根源。</h3> <h1>刘德武</h1><h3>北京市特级教师</h3><h3>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二部小学教研室教研员</h3><h3>课例:《认识负数》</h3> <h1>孙贵合</h1><h3>中学高级教师</h3><h3>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h3><h3>课例:《有趣的"1"》</h3> <h1>唐彩斌</h1><h3>浙江省特级教师</h3><h3>杭州市时代小学校长</h3><h3>课例:《数学欣赏·美妙的螺旋》</h3><h3>报告:《能力为重的小学数学》</h3><h3>听课笔记: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一是全面发展的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二是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批判质疑、问题解决和合作担当。</h3> <h1>五、数学好玩</h1><h3> 从笔尖的数学,过渡到指尖上的数学,越多感官的接触,越容易形成数学的技能。骆奇、蒋炼和高众老师抓住小学生"趣味先于意义,有趣先于有用"的年龄特点,创设生动好玩的教学情境,借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体验中自主学习,营造出课堂好玩,学生乐学、会学的氛围。</h3> <h1>骆奇</h1><h3>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数学教师</h3><h3>深圳市小学数学兼职教研员</h3><h3>课例:《三角形的三边关系》</h3> <h1>蒋炼</h1><h3>深圳市淘金山小学数学教师</h3><h3>广东省骨干教师</h3><h3>课例:《长方形的面积》</h3> <h1>高众</h1><h3>深圳市南山区前海学校数学教师</h3><h3>课例:《分数除以整数》</h3> <h1>六、创意课程</h1><h3> "教材"不是学生的全世界,而全世界却可以是学生的教材!同样,数学教材也不再是孩子们学习的全部,数学绘本、数学学具、数学魔术、数学实验等都可以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载体。这些探索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载体,更是照顾到了学生的差异。同时,不同的载体也打破了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边界,软化了学科的边界,让数学更有温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吴振亚老师的数学魔术课和陈燕虹老师的绘本教学研究开创了本土数学绘本的新高度。他们,代表了"以课程超越课堂""以课程成就课堂"的最新探索。</h3> <h1>陈燕虹</h1><h3>特级教师</h3><h3>桂林市秀峰区数学教研员</h3><h3>课例:《小正方形找妈妈》</h3> <h1>吴振亚</h1><h3>太仓实小教导主任</h3><h3>课例:《会预言的草根娃》</h3> <h3>现场评课、辩课专家,提出论题,展开讨论、辩论,加深对教学问题的理解,从而得到专业素养的共同提高。</h3> <h1>写在末尾:</h1><h3>本次学习,深刻地领略到名师的智慧与风采,使自己认清差距,明确了努力的方向,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请一定要尽心尽力尽责!</h3>

数学

课堂

学生

课例

教学

学习

听课

特级教师

笔记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