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i>怀念我的母亲</i></b></h1> <h1><b> 梨花风起正清明......</b></h1><h1><br></h1><h1><b> 又是一年清明节,我们一家驱车从洛阳赶回老家,和哥嫂侄女等一起为母亲扫墓。</b></h1><h1><br></h1><h1><b> 二零一三年农历十一月初七,母亲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享年七十二岁。母亲走的很突然,也很坦荡,没有留下一句话,留给我们无尽的悲痛。</b></h1><p><br></p> <h1><b> 记得母亲去世前一天,是个周日,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爬山,中午休息时,我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平时我隔三岔五的就会给母亲打电话,这也是我们母子日常沟通的方式,毕竟我常年离开家乡,不在母亲身边,而且每次我们母子都有说不完的话。</b></h1><p><br></p> <h1><b> 电话里和母亲聊的很开心,母亲给我讲,她中午去了我们本家八妈家里唠家常,刚回家,电话里能感受到母亲心情很好,告诉我中午她和父亲准备吃搅团,叮嘱我注意身体等等,电话里聊了半个多小时,直到父亲打的搅团做好了,母亲父亲该吃饭了。</b></h1><p><br></p> <h1><b> 夜里凌晨四点多,刺耳的手机铃声把我从梦中叫醒,等我拿起手机的时候电话已经挂了,我一看是父亲打来的,这个点了,心里马上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我又不敢回过去,心想也许是父亲不小心碰到了手机,我默默地祈福等待,但愿是父亲不小心碰上手机了。</b></h1><h1><br></h1><h1><b> 但是,现实是残忍的,不到十分钟,电话又响了,还是父亲打来的,肯定有大事了,果然是晴天霹雳,噩耗传来,父亲电话里告诉我,母亲去世了……</b></h1><p><br></p> <h1><b> 真没想到,白天和母亲通的一次电话,竟然是我们母子今生的诀别......</b></h1> <h1><b> 撕心裂肺的懂得了什么叫生离死别......</b></h1> <h1><b> 老天不遂人愿,知道母亲一定会老去,这是自然规律,但是母亲走的太突然,没有一点征兆,无论从母亲身体状况还是年龄上看,我们都没有思想准备,前几天母亲还正张罗着和我姨一起再做一床新厚被子,担心我们春节回家挨冻受冷。</b></h1> <h1><b>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去年冬天过的三周年。但是内心深处我总感觉母亲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b></h1> <h1><b> 或在老家老屋,或在云端天上,母亲一直在默默的注视我,关注我,保佑我......</b></h1> <h1><b> 三年多了,这种感觉并没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淡化,反而越来越浓。</b></h1> <h1><b> 母亲是全天下最普通的女性之一,但却是我唯一且伟大的母亲,是我心灵的港湾。</b></h1> <h1><b> 母亲年幼丧母,小时候外公常年在外谋生,委托姑婆等照看,没娘的孩子小时候身心经历的苦难可想而知,很多母亲小时候的生活经历都是后来,特别是母亲去世后长辈们告诉我的,我有印象的是,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别的小朋友都是外婆送端午一种食品,好像叫油屈莲(记得读音,名字不会写了)什么的,记不清了.我们是母亲的外婆,我们叫老姥婆给我们送,我没有见过也不可能见过我的亲外婆。</b></h1><p><br></p> <h1><b> 和父亲成婚后,母亲育有两儿一女,我上面一个哥,一个姐,还有一个小弟弟,不幸的是弟弟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b></h1><h1><br></h1><h1><b> 我们几个出生时,恰逢六十年代初中期,三年自然灾害,还有全国大面积的兴修水利工程,是那个时代的标签,那时候太小,基本没有什么记忆,印象很深的是母亲叙说的那个年代关于我的一件事。</b></h1><h1><br></h1><h1><b> 当年我还不会走路,有一次母亲下工,因惦记我太小,急急忙忙回家,却发现我满脸泪痕的在鸡窝里睡着了,全身上下都是鸡毛和鸡屎……</b></h1> <h1><b> 母亲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每次说起这事都会流泪,只是后来说的多了,便当成调侃幽默的笑话讲给大家听的,这件事也能反映出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代中国农村妇女生活经历的缩影吧。</b></h1> <h1><b> 记得上中学时,每次骑自行车外出,母亲总是叮嘱那几句话,骑车靠边,左右多看,骑慢等等……</b></h1><h1><br></h1><h1><b> 那时候年少无知,觉得母亲啰嗦,后来上大学,为人夫,为人父,有了儿才知道父母恩,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理解母亲,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b></h1><h1><br></h1><p><b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想听却再也听不见母亲的啰嗦声了!</b></p><h1><br></h1><p><br></p> <h1><b> 亲情,特别是母子感情,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淳朴、最神圣,最伟大的情感,没有之一。</b></h1><h1><br></h1><h1><b> 遗憾的是我们做儿女的很多时候意识不够,珍惜不够。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国企下岗、重新开始,我和很多年龄经历相仿的人一样,为生计,为孩子,为房子,为票子一直在外打拼。</b></h1><p><br></p> <h1><b> 我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等我有钱了,有闲了,给操劳一生的母亲过一次寿,回家陪母亲好好住一段时间,因为我基本上都是春节假期或者出差路过回家几天,回也匆匆,走也匆匆。</b></h1><h1><br></h1><h1><b> 但钱总是赚不够,时间总也不够用,直到母亲去世也未能了却心愿,留下终生遗憾。</b></h1><h1><b> </b></h1><h1><b> 除了自责外,我也只能深深体味"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b></h1><p><br></p> <h1><b> 母亲命苦,从童年到老年,一生基本上都与苦累结缘,好不容易熬到苦日子走了,好日子来了,她老人家自己却悄无声息地走了……</b></h1><h1><br></h1><h1><b> 为儿女一生操劳,临老不给儿女增加一丁点负担。轻轻地、轻轻地就走了......</b></h1><p><br></p> <h1><b> 这就是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b></h1> <h1><b>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踏青,扫墓,除草,添土......</b></h1><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但是阴阳不能逢,真是人间多悲情。</b></p><p><br></p><h1><b>满眼梨花多少意,谁能帮我解思愁?</b></h1><p><br></p> <h1><b> 有生之年,只要条件允许,我每年清明都会回来给母亲扫墓。</b></h1> <h1><b> 距家千里外,清明是归程。</b></h1><h1><b> 年年清明节,年年游子归。</b></h1><p><br></p> <h1><b> 愿我远在天国的母亲一切安好!</b></h1>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备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