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旅游之一……百闻不如一见

甘露

<h1>  从小就知道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小时候第一次吃的外国进口产品是“古巴糖”,一直都想去古巴走走。今天终于来到古巴首都哈瓦那。这也是我加勒比海旅游的第6个国家,古巴是加勒比海的一颗耀眼明珠。哈瓦那老城拥有西班牙殖民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1982年,整个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1><h1> 我们早上5点30分起床,6点吃早餐,6点30分开车前往巴拿马机场。到了机场,有的团友还没有古巴签证(微信介绍古巴对中国护照免签,估计仅是对因公护照),我们乘坐古巴航空,就在旁边柜台当场可以办理古巴旅游签证(30美金)。08:30时开始登机,9点20分起飞。12点30分降落古巴首都哈瓦那(时差又调前1小时)机场。入境后花了比较长时间取行李。14点40分到酒店,办完入住手续已经15点30分了。</h1><h1> 古巴人口1100万人。首都哈瓦那有220万,我们外国人可以用欧元或美元,也可以用代用券,代用券只能是超市,公交车用,有时也要给洗手间小费。</h1><h1> 如果你去古巴旅游,还可以去古巴的一些美丽海岛走走,很原始很漂亮。过去曾经只开放给外国游客进入而本国人不能去,被古巴人民成为“资本主义的天堂”。有兴趣的可以阅读我写的另一美篇:古巴旅游之二……资本主义的天堂</h1><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gbdndwr" target="_blank">古巴旅游之二……资本主义的天堂</a></p> <h1>  进入古巴的上空,往下看的田地种植出各种几何图案。见到当地导游后把图给她看,她说这是因为方便自动喷洒。</h1> <h1>  中午12:30时降落古巴首都哈瓦那机场</h1> <h1>  古巴经过2次独立战争,由于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终于推翻了西班牙在古巴400年的殖民统治。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由美国出兵古巴,与西班牙开战,1902年5月,古巴正式独立。</h1><h1> 古巴人认为世界上除了朝鲜之外,古巴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h1><h1> 古巴的企业至今依然是国有企业,住房全部是供给制,人均月收入20~30欧元(正常工资,但每人都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粮食凭票供应,日用品也凭票兑换,小到一支牙膏牙刷也要票,每家都有一个本子。如果当月不够吃和不够用,就带本子花一些钱也能买到,所以,吃饱是不成问题的。当然,他们的凭票与我国当年的凭票最大的不一样的是,我们要票也要钱,他们这个票已经包括钱了。所以,尽管工资收入不高,但基本生活是不用钱只用票的。有用钱的方面也是很便宜,比如水费几毛钱一个月,电费稍贵(因要外国进口),煤汽费也便宜。公共汽车4毛钱一次(相当于人民币1毛钱),甚至上了车没钱还可以不给。</h1><h1> 当前,古巴也逐步开始一些小经济改革来配合旅游业的发展,开始准许市民开一些小店,办一些民宿旅馆(当然要政府批准)等等。人民也开始利用自己拥有的资源去换钱了。</h1> <h1>  这是国宾馆,专门接待外国政要等</h1> <h1>  这是一家区医院,古巴的医疗是中美和南美最好的,实行全民医疗免费,甚至器官移植都是免费,人均寿命79岁。古巴的眼科和肿瘤治疗方面都有比较高的水平。中国每年公派1000名学生来学医学。</h1><h1> 卡斯特罗上台后,很多医生跑到别的国家 ,因这里的气候温暖潮湿,容易得病,尤其是登革热流行(现在是每周杀灭蚊虫2次),医生等专业人士大都移民,医生减少,很多人得病无法医治。卡斯特罗看到这种现象后调整了政策并送了不少学生出国学习医学。才使古巴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并实行了全民免费医疗。</h1><h1> 目前古巴医学有几方面在世界有名的,一是肺癌疫苗,得了肺癌的病人通过打这个疫苗,可以延长生命8~10年。二是蓝蝎太止痛药,它是吗啡阵痛的40倍,还没有依赖。三是降血脂的药(多廿烷醇片,ppg蓝片),它独立于它丁类,目前国内已经引进。</h1><h1><br></h1> <h1>  路边拍摄一个小型运动场,古巴实行12年(高中以下)免费教育,不仅免费,还包学生的早餐和中餐。考上大学的学生,政府还有奖励。人民能吃饱又免费医疗且长寿,人民当然爱戴自己国家的领袖。</h1> <h1>  我们下午4点开始在老城游走,这个老城有一定规模,全部是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我们第一天仅走了几个重要地点,大部分还是靠车代步。好在我们每天都去一次老城。</h1><h1> 因为大部份房子都是国有的,私人不可能去维修,政府又不够钱维修,尽管有些破旧,还是比我想象中好多了,比很多地方都漂亮。更从中看出这个都市之前是相当的繁华。</h1> <h1>  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总督府</h1> <h1>  兵器广场中央立了古巴第一次独立战争领袖塞斯佩德斯雕塑。</h1> <h1> 来古巴的外国人很难长期留在古巴生活。只有在古巴出生的人才能入古巴籍,如果在古巴生孩子,孩子是古巴籍,母亲也只能是永久居留权。</h1><h1> 虽然现在全国都还是供给制,但有一点最重要的是祖辈留下的私人房子从来国家没有没收过,以前不能公开交易,只有私下交易,2013年之后就可以公开交易了。</h1> <h1>  在老城游客特别多的路边,也有几个艺人摆摊。</h1> <h1>  1540年初建设的巴洛克式风格天主大教堂。这个教堂曾经安置过哥伦布遗骨。</h1> <h1>  路边有不少占卜的女人</h1> <h1>  街上的公交车</h1> <h1>  来到古巴,不得不去追随一下海明威的足迹。我们分了三次去参观与海明威相关的地方,第一次在老城区去看他喜欢的酒吧,第二次去参观“柯西玛小渔村”,据说这个小渔村就是《老人与海》小说的真实写作背景。第三次是去参观他的故居,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古巴的旅游参观者。海明威虽然是美国人,但他在1939年花了1万多美金购买庄园后,,就在古巴生活了21年(在这之前他也经常来古巴短期居住),与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有着很深的个人感情。他的不朽著作《老人与海》就在古巴完成。海明威生于1898年,1961年因为抑郁症在美国佛罗里达洲自杀身亡。</h1><h1> </h1> <h1>  这是海明威喜欢的酒吧之一,酒吧里面也有海明威的雕塑。</h1> <h1>  酒吧里很多人,我还算如愿与海明威的雕塑合影了。</h1> <h1>  走着走着,又来到 “佛里抵达酒吧”,它最有名的鸡尾酒名叫“达伊基里”,是海明威的最爱。</h1> <h1> 海明威的留言也被摆在吧台酒柜的正中央,上面写着:我的“莫希托”在“五毛钱酒吧”,我的“达伊基里”在“小佛罗里达餐馆”。</h1> <h1> 第三天下午,我们从巴拉德罗回程途中,参观位于哈瓦那东面的最著名的“柯西玛小渔村”,据说这个小渔村就是《老人与海》小说的真实写作背景。在这个小渔村,海明威曾经存放自己最喜爱的渔船“华拉尔号”(现在这艘船存放在海明威故居),我们在此看看他生前最喜爱的海钓小港,其出海垂钓的经验也成为《老人与海》的写作题材。</h1> <h1>  村口有一个海明威雕塑,这个小渔村现在依然还是一个小渔村。</h1> <h1> 在“柯西玛小渔村”中,据说有一家闻名的小酒吧“La Terraza”,是海明威每次捕鱼回航后喜欢和朋友饮酒聊天的地方。可惜现在正在维修而无法前去参观。</h1> <h1>  海明威出海的码头</h1> <h1>  第四天的午餐后,来到了海明威的故居,他的《老人与海》就在此故居完成。《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让他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h1><h1> 海明威去世后,他的第四任妻子将这个庄园赠送给古巴政府,政府就把它作为博物馆和出钱保养。</h1> <h1>  这个庄园是海明威1939年花了1万多美金购买,庄园里有海明威的起居室、卧室、餐厅、厨房、卫生间、孩子的卧室,还有他的2间书房。庄园中有一个附带更衣室的游泳池,海明威出海的游艇“华拉尔号”也完好地保存在这里。</h1><div> </div> <h1> 庄园里的海明威和他家人住的房子正门,庄园里请了28个工人,还有另一栋工人住房。</h1> <h1>  客厅</h1> <h1>  卧房</h1> <h1>  瞭望台和书房</h1> <h1>  书房</h1> <h1>  泳池</h1> <h1>  海明威最喜爱的游船“华拉尔号”。</h1> <h1>  国会大厦,1959年以前一直是古巴政府的办公大楼,现在是古巴科学院。它是古巴最雄伟的建筑之一。</h1> <h1>  这是古巴歌剧院,现在依然在用,经常有芭蕾舞的演出。</h1> <h1>  老城区的街道</h1> <h1>  这是当年亲美政府时期的办公楼,后来新政府成立后收回分给居民住。</h1> <h1>  中央广场附近的房子</h1> <h1>  这里网络不方便,经常看到有人使用街头的公用电话。</h1> <h1>  中国城里的武术馆</h1> <h1>  我们就在这里吃完饭</h1> <h1>  酒店附近的公共汽车亭。若果外国人想用本国的货币,就只有在巴士上或一些小型菜市场。</h1> <h1>  酒店对面就是首都哈瓦那全城最大的超市。晚饭后去看看,8点关门,不让带包进去,不能拍照。这个超市就属于用代用券的外国人超市。</h1> <h1>  我在门口举起手机,马上就有人指示不能拍照,这个模糊而珍贵的镜头是抢拍的。</h1> <h1>  人民没有太多娱乐,晚上也喜欢在海滨大道欣赏海景,海滨大道全长有10公里。</h1> <h1>  第二天早上来到革命广场(相当于我们的天安门广场),广场上有一座革命领袖和诗人何塞马丁纪念碑。何塞马丁相当于我们的国父孙中山。</h1> <h1>  站在革命广场上看,图片右边的是国防部,其墙上的雕塑是革命者卡米诺,左边的房子是军方附属机关,墙上的雕塑是切格瓦拉。</h1> <h1>  接着我们去参观雪茄制造工厂。</h1> <h1>  老城区里国营的雪茄工厂,现在看来,老城里一些好房子都是国有企业。</h1> <h1>  这家工厂建于1840年,1845年开始生产,目前有450人工作,其中60%为女工。全部手工操作,在本地属于小厂,每天生产1500支左右。二楼属于商业秘密,不准参观。当前首都有48家生产雪茄厂。工厂饭堂免费供应早餐,中餐,下午茶3餐。</h1><h1> 每个工人每月还有6支配给,他们还可以拿这个去黑市卖,赚取灰色收入。</h1> <h1>  这家厂可以出产这么多牌子的雪茄。</h1> <h1>  本来说工厂里参观不准拍摄,还是会有人偷拍到。</h1> <h1>  工人工作比较懒散,还可以抽烟 。</h1> <h1>  因为工厂是生产而不卖雪茄的,要买还要跑国营商店里买,我们又参观了可以用外币和代用券国营商店。</h1> <h1>  在这家国营店的楼梯下,有2个男人在兜售雪茄,因为在雪茄工厂的员工,他们每月配给6支雪茄,必须到游客区兜售变现。当然,他们这样做在古巴是不允许的,只能是偷偷交易。</h1> <h1>  对外的国营商店里全部都是外国人。</h1> <h1>  第四天,终于有近2个小时的老城自由活动时间,我利用它尽量地了解当地人的生活,走到一家当地人凭票供应的粮店。有点像我国60~70年代时期的粮店,甚至还有破旧,我看了那米是很陈旧的米,另外还有些粗粮我不认识的。</h1> <h1>  一个老人在凭票换米,这里按人头每人每月十公斤大米是凭票的。如果不够则可以另外花钱买。</h1> <h1>  这是当地人的粮本</h1> <h1>  这是一家凭票换日用品的商店,票不够就要高价了。</h1> <h1>  全部东西都在玻璃柜台里面,都有2个价格,一个是代用券价格,一个是本地人货币价格</h1> <h1>  又独自跑去菜市场看看</h1> <h1>  走近一家居民楼,一个门口一家人,有点像我们当年的有名电影《72家房客》。看到里面的住户警惕的眼光,我不敢久留。</h1> <h1>  老城区全部是西班牙时期的建筑。有的保养得很好,这是我看到最精致的。但不知道这是什么人房子。</h1> <h1>  这是一家当年有名的小酒店,中间开有天窗,现在依然在用。老藤从天台垂下来。</h1> <h1>  这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最大的赌场,现在正在维修。</h1> <h1>  这是殖民时期建设的的下水道,现在还在用,只是打开这口子让游客参观。</h1> <h1>  这个老城太多雕塑了,今年是鸡年,遇到就拍下。祝自己本命年好运!</h1> <h1>  正好遇到下雨,我就淋着雨,走着古老的石头街道,慢慢地欣赏这个老城,每一栋建筑都不一样,其建筑风格和当前的保养都在叙说着它主人的历史和故事。</h1> <h1>  参观朗姆酒博物馆。世界上朗姆酒的原产地在古巴 。它在生产中保留的传统的工艺,并且经过一代一代的相传,一直保留至今。进入加勒比海旅游的日子里,不少酒店在大堂办理入住时都用朗姆酒来欢迎我们。既然来到朗姆酒的原产地,肯定也要了解和尝试。</h1><h1> 古巴朗姆酒,是古巴人的一种传统饮料,古巴朗姆酒是由酿酒大师把作为原料的甘蔗蜜糖制得的甘蔗烧酒装进橡木桶,之后经过多年的精心酿制,使其产生一股独特的,无与伦比的口味,从而成为古巴人喜欢喝的一种饮料,并且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欢迎。</h1><h1> 这个博物馆之前是一家有名品牌的小工厂,现在是博物馆,朗姆酒可以接入各种果汁调成各种酒,这个厂主要是生产35至75度的朗姆酒。朗姆酒的价钱根据不同年份价钱就不一样。这里看到一瓶1750欧元的。</h1> <h1>  参观路线走完就可以进入一家专卖这家品牌朗姆酒的国营商店。</h1> <h1>  国营商店交钱的地方</h1> <h1>  中午,来到一家纯古巴餐厅,吃了一顿古巴餐。当然,这也是给外国人服务的餐厅。</h1> <h1>  厨房是透明厨房,帅哥当厨师。</h1> <h1>  美女当服务员</h1> <h1>  为了纪念华人在古巴独立中的贡献,古巴政府1939年修建了这个纪念碑。在碑底刻着一行字,在古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是逃兵没有一个是叛徒。</h1> <h1>  华人纪念碑广场旁边有一栋居民楼,里面住了6户人家。只有一家人有钱装修。</h1> <h1>  这个绿房子是亲美时期1939年建的古巴十大民用房子之一,里面大都没人住了,只是顶楼有一个餐厅,可以在高处观看全城。</h1> <h1>  古巴的革命领袖和爱国诗人何塞马丁雕塑,他一手抱着一个孩子,一手指着美国大使馆。寓意在美国的孩子们要回到祖国的怀抱。(古巴有40%的人当年跑到美国或在美国有亲人)美国曾经(1960~1965)鼓励古巴人偷渡去美国,其政策是古巴居民只要到美国迈阿密的海水沾一下,都可以发给美国绿卡。</h1> <h1>  美国大使馆</h1> <h1>  美国大使馆前有一个旗杆广场,共有138枝旗杆。过去与美国关系不好的时期,人民把这广场叫黑旗广场,有时插满黑色的旗子。现在关系改善了,恢复的大使级别,不插黑旗了,有时插古巴国旗,今天就看到一面古巴旗子。</h1><h1> 现在这个广场叫尊严广场,又叫乏美广场。</h1> <h1>  古巴首都哈瓦那被誉为老爷车博物馆,满大街可见色彩和形状各异的老爷车,形成哈瓦那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团友也集体坐一次老爷车,组成拉风的老爷车队,再次游览老城区和海滨大道。 这些老爷车都有50年以上,说明古巴的修车技术很好。</h1> <h1>  歌剧院门口有很多老爷车等游客租用。</h1> <h1>  我们团里一共租了五辆老爷车,从餐厅开回酒店,坐了40分钟。</h1> <h1>  在离开古巴前,看到篱笆墙长出如此美丽的花朵,第一次见这种小花。</h1> <h1>  在离开古巴前,在车上抢拍到一个社区小型游乐场。</h1>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gbdndwr?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古巴旅游之二……资本主义的天堂</a><br></h3> <h1>  离开古巴哈瓦那飞往墨西哥坎昆,刚好有一个小时时差,也刚好一个小时的航程。奇怪的是飞机本应18:05时起飞,但飞机却17点40分关机门,17点50分飞离地面。</h1> <h1>  古巴真是非常值得去亲历去感受和了解的国家。</h1><h1> 谢谢观赏!</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