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踏青赏春忆故人

行者

<h1><i>  清明是一年四季重要的节气,更是重要的是祭奠先祖,感恩先辈的节日。清明到了,人们定会思念回归故土的亲人,行者在此写文章,也是为了表达对先祖的哀思。</i></h1><h1> 每年清明时节,多有春风细雨。杜牧一首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印证了从古到今清明时节的气候特征。清明过后雨水多了,天气也暖和了,一年的春播的季节也来了。</h1> <h1>  说到节日,清明节是让介休人引以为豪的节日。清明节起源于介休介子推的典故。传说在两千多年前的晋国,晋国公子重耳受晋献公爱妃骊姬迫害。流离失所,饥饿难忍。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烤熟让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做了晋国国君晋文公,奖赏功臣,分官加爵。不知道为什么遗忘了介子推。此时就有一臣画了一幅龙上天蛇入洞的画,晋文公看了此画。恍然大悟,下令寻找介子推。后得知介子推带母亲隐居在绵山,几日寻找不见介子推身影,就有人说,介子推大孝子,放火烧山介子推必带老母出来。大火烧过,发现介子推身背老母烧死在绵山一颗柳树洞内。晋文公重耳痛悲,下令以后这天全国不能烧火,吃冷饭。这就是清明节的前身寒食节,寒食节是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也就是在清明节的前一二天,介休有先寒食后清明之说。后来在唐朝,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名为清明节。(行者道听途说,不足为证。</h1> <h1>  介休原名定阳,因为介子推休眠于绵山,后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把定阳改名为今天的介休。</h1> <h1>清明节是人们回归故里,祭奠先祖的节日。人们这一天,不管身在何方,都会赶回故土。给先祖上柱香,磕个头,拔掉坟墓上的杂草,添上几锹新土。</h1> <h1>而今清明节不仅仅是祭祖上坟的祭日,也是人们踏青探春,结伴而游,肆意江湖,岂不快哉的美好时刻。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历史要传承,初心永不忘。 —————— </h1><h1> 行者写于清明节前夕。</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