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感怀

若虚道人

<p><br></p><p>  2017初春,阔别四十六年后,一群年逾花甲的老者相邀而行,重新踏上这个年少时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城市、这遍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一一无锡。</p><p><br></p><p> 说熟悉,脑海里全是近半个世纪前的映象,说陌生,是因为历史变迁,城市变化,面对曾经熟识的街道,竞一度秘失方向,如坠云中。</p><p><b></b></p><p><b></b></p> <p><br></p><p>  故地重游,我们一行只能以旅行者的视角,重新浏览这江南名胜风景之城和鱼米之乡;重新静坐于惠山脚下聆听阿炳的《二泉映月》,琴声悠扬、如泣如诉;重新感受那包孕吴越的浩瀚太湖之美景。</p><p><br></p><p></p> <h1> 锡山顶对惠山峰,</h1><h1> 龙光入湖塔影浓。</h1><h1> 昔日陆羽茗二泉,</h1><h1> 名曲悠扬环宇中。</h1><p><br></p> <p>  无锡老街:同是近年打造过的城市景观,无锡知名度虽不如苏州,但南长街还是可以与山塘街有一比的。</p><p><br></p> <p>  当年工作的柴油机厂就在南长街附近,这里水网密集,我们住的宿舍羊腰湾就被运河包围着,靠一石桥通过,记得那时运河水非常清澈,经常目睹居民在河边淘米洗菜,上游也有人同时在河边精心洗涮马桶,此刻河上舟船行过,船上人撩衣便便,互不干扰,平和安祥,此景此情,纯粹自然。</p><p><br></p> <p>当年的羊腰湾</p> <p>  繁忙的运河,水运还是主要的交通方式。</p> <p>当年的无锡市区鸟瞰</p> <p>上世纪70年代的无锡火车站</p> <p>  火车站附近,工运路上的工运桥和旁边的水码头,繁忙的交通要道。</p> <p>崇安寺小吃</p> <p>南长街清名桥</p> <p>  惠山古称华山,相传西域僧人恵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其山峰高330米,有泉眼十余处,俗称惠泉山。</p><p><b></b></p><p> 惠山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相传唐代著名茶道专家陆羽在他的《茶经》中评定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被列为天下第二泉。唐宋以后,诗人墨客,常来游历,留下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第二泉闻名天下。</p> <p>  恵山泉水质甘香重滑,富含矿物质,表面张力大,水高出杯口数毫米而不溢,据说曾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多国饮用水水质相比较,确系世界饮用水之佼佼者。</p><p><br></p><p> 此处有一茶肆,当年在无锡生活期间,假日里与同事好友相邀来此休闲饮茶,无奈时代不同,年少无知,根本谈不上品泉之雅兴。</p> <p>颇有名气的江南园林一寄暢园</p> <p>  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亲书其匾额。</p><p><br></p> <p>  南禅寺:无锡古运河畔独具特色的古寺庙建筑,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间,如今身处闹市中心,为发展旅游添彩。</p> <p>  鼋头渚,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此处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一直以来也是著名的疗养胜地。</p> <p>  鼋头渚近年来增添了不少旅游特色,每年春季,3万余株樱花盛开,游人如织,盛况空前。</p> <p> 春日无锡煙雨濛,</p><p> 鼋头渚前樱花浓。</p><p> 太湖远山帆影尽,</p><p> 来年三月驾轻舟。</p> <p><br></p><p>文中旧图片部分源于网络,谨此向原作者致谢!</p><p><br></p><p>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