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王者天下》有感之——李信兄

杰瑞

<h1><font color="#57a7ff">  要说李信兄,先来简单介绍下大秦国发展史上几位著名的领导人。</font></h1><h1><font color="#57a7ff"> NO.1,秦非子, 恶来五世孙,前900年-前858年,在位40余年。约公元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始建秦国 ,可以说是开国之君。没有蛋,哪来的鸡(稷)。</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第5位,秦庄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秦庄公率兄弟五人击败西戎,周宣王封庄公为西垂大夫,封大骆犬丘(甘肃天水市西南礼县一带)之地。前期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第6位, 秦襄公,嬴开,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秦国列为诸侯的第一代君主。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秦襄公以兵救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以功封诸侯。前期发展的最重要奠基人,护驾有功,彪炳史册。<br> 第7位,秦文公, 秦襄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在位时,文公讨伐战败西戎,地盘扩展到岐山。前期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扩大疆域,发展经济。</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第15位,秦穆公,嬴任好,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胸怀大志,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等贤臣的辅佐,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五霸位二,好大喜功,雄才伟略,秦国中期发展的最重要领导人。</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第18位,秦景公,嬴石,秦桓公子,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将秦国势力不断推向中原。他的墓地公然采用了天子葬仪,面积达5334平方米,1976年在陕西凤翔县南指挥村被发现,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font></h1> <h1><font color="#ff8a00">  第28位,秦孝公,嬴渠梁,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战国时代著名君主。秦孝公一生中做过两件大事,其一是迁都咸阳,其二是任用商鞅变法。公元前361年,仅有21岁的秦孝公正式登基,由于各国轻蔑,他愤然喊出:“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改革创新,以法制国,使秦国日益富强,为后来的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font></h1>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第29位,秦惠文王,嬴驷,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在位期间,任用贤能,推行法制,并不断向外拓展领土。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出兵灭蜀,随后又灭掉苴和巴,使得秦“擅巴蜀之饶”,为秦以后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后勤物质基础。</span><br></h1><h1><font color="#ff8a00"><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第31位,秦昭襄王,嬴稷,秦惠王子、秦武王弟,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战争狂人,在位时,几乎连年对外用兵。公元前262年,以白起为将,发动长平之战,斩首40万。公元前255年秦灭东周,取九鼎、周王朝亡。为以后政一统天下,打下坚石的基础。<br></font></h1><h1><font color="#ff8a00"> 32位,秦孝文王,嬴柱,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传说在位仅三天,服太子子楚所进美酒后猝死)。初封太子,号安国君。<br></font><h1><font color="#ff8a00"> 33位,秦庄襄王,嬴异人, 又名子楚,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秦王嬴政之父。公元前249年,东周君联络诸侯,谋划伐秦。异人获悉,立即派吕不韦统领10万大军,一举攻灭了东周7邑,迁东周公于阳人聚。东周王朝的最后残余被铲除。接着,秦军继续蚕食三晋,又攻占了大片土地。<br></font><font color="#ff8a00"> 34位,秦王嬴政,前246年-前222年, 首位完成统一中国的皇帝。嬴政13岁即王位,21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灭韩、赵、魏,后降楚、燕、齐,即他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灭六国后,北驱匈奴;南征百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废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修长城;建直道。他所制定的政策,有些沿用千年。其功堪称“千古一帝”。<br></font><font color="#ff8a00"> 那么,为什么政的祖先们文臣武将英才辈出,却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而是由政最后完成了这千秋伟业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什么特别的,关键是天时地理人和机缘契机运气都恰好合适而已。</font></h1></h1> <h3></h3> <h1> 一、家庭缘源:<br> 下面就说一说政的好兄弟,好伙伴,也可说是好发小李信兄。李信兄弟,他的身世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贵族说,一种是贫民说。但无论那种说法,都说汉朝著名将军李广是他的后人。<br> 1、贵族说:讲的是,李信的先祖李宗是魏国大夫;祖父李崇是秦国陇西太守,封南郑公;父亲李瑶为南郡太守,封狄道侯。<br> 而且战国四将之一的李牧居然是李信的亲表叔,也就是说李信的父亲和李牧是表兄弟关系,可惜的是李信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不像他小表叔文武双全,声名战国。(呵呵,这么复杂的关系我以前怎么不知道,看来大部头看的太少了)<br> 下面单表李兄弟:李信,字有成,生卒年不详,槐里(今陕西咸阳)人,战国末期秦国著名将领,封陇西侯(有野史记:后政封其为四大上将军之一)。<br> 李信有两个儿子,一名超,一名伉;<br> 李伉也生二子:长子元旷;次子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没,赠太尉。<br>  老二仲翔又生子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br>  伯考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br>  尚生广,前将军。<br>  由此推断,自陇西李崇始,至“飞将军”李广共七世。《史记.李将军列传》所说的“广家世世受射”,洵非虚言。李信是李广曾爷爷,是李广之前陇西李氏最为杰出的人物之一,真是虎爷无犬孙,后来姓李的一个比一个牛。</h1> <h3></h3> <h1><font color="#010101">  2、贫民说: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屌丝逆袭的故事,有一种催人奋进的感觉,我想应该复合大多数渴望通过公平努力得到收获的朋友们。</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言归正传,贫民说法是,李信从小是一个孤儿,生活在地主家放牛割草,然后机缘巧合,意外营救了受到成娇追杀的赢政,从些后一直和政保持着似臣似友的关系,从基层小兵,一步一个脚印,五步一杀,十步一升,从伍长(五人长)、什长(十人长)、百人将、三百人将、千人将、万人将,最后成为大将军的励志故事。</font></h1> <h3></h3> <h1><font color="#808080">二、信的好兄弟,好帮手:</font></h1><h1><font color="#808080"> 1、河了貂:李信的夫人,位于西安骊山陵的将军墓旁边有一个被认定是李将军夫人的陪葬墓,在棺材里面发现了印有[河了氏也」字样的棉布。<br> * 在漫画《王者天下》中,河了氏作为李信的军师陪拌在李信身边,出谋划策,业务秘书兼生活秘书。<br> 2、羌瘣,生卒年不详,中国秦代武将,生活在秦王政时代。前229年(秦王政18年),羌瘣伐代。前228年(秦王政19年),随王翦攻赵国,在东阳俘获赵王迁,灭赵。攻燕国时驻屯中山。<br> 《史记•秦始皇本纪》(司马迁):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br> * 说实话,我还是喜欢她(他)在漫画《王者天下》中的角色,精英杀手组织"蚩尤"的羌族少女,传说“蚩尤”杀手组织是战国时代顶尖的杀手组织(还有诛仙、胡马、风魔等等),那里的杀手是万里挑一的。一个个武功如鬼魅样的女刺客,就像王者荣耀里的荆轲一样,尤其是跳起来“蚩尤”之舞(改版以前的大招),简直厉害到超魔(monster kill)。<br> 3、杨端和,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秦国人,中国古代军事家。可能与秦国名将杨熊有亲属关系。嬴政时期,杨端和曾两次攻魏,一次攻赵,就已有的文献来看,杨端和一生从未打过败仗。<br>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9年,政22岁,王冠,带剑,杨端和攻魏,取衍氏。<br>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11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 政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端和围邯郸城。<br> * 在漫画《王者天下》中,端和又是作为一个美丽且血腥的女屠夫形象出现,因为在穆公时期,秦国和山地人(其实是犬戎)有过一次“百年之好”,当然实际上更可能是质押贷款。所以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政还是可以坐下来和山猴子们再续前缘的。</font></h1><h3><font color="#ff8a00"><br></font></h3> <h3></h3> <h1>三、李信战绩及结局:(破赵,绞燕,伐楚,收齐)<br> 1、破赵: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国俘虏韩王安、灭亡韩国后,又派王翦领数十万大军逼近漳水、邺城,李信则出兵太原、云中与王翦军队一举攻破赵国。<br><br> 2、绞燕: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到咸阳,以献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为名,行刺秦王政失败。前226年,政派王翦李信等攻打燕国,李信率领先遣军于易水击破燕国太子丹军队 ;迫使燕太子丹逃入燕都蓟城(故治在今北京市)坚守。不久,王翦率领大军抵达并攻克蓟城,燕王喜和燕太子丹退保辽东,李信率军紧追不舍。后来,追击燕太子丹到衍水。 燕王喜派人斩杀太子丹,将其首级献给秦国,但李信与王贲却没有停止进攻,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br><br> 3、伐楚: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率军攻打楚国平舆为楚将项燕所败 。《资治通鉴》上有记:始皇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br><br> 4、收齐: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李信与王贲攻灭齐国。李信与王贲率军进攻齐国,齐国人不敢抵抗。于是,秦国派人诱降齐王,齐王便投降了,最终被饿死。<br><br>  这些只是李信兄当上大将军后的显著战绩,而他从基层奋斗拼杀到大将军位可以说是历经艰险,一步十杀,踏踏实实拼出的功名。有和王骑将军奋勇抗敌的马阳之战;有和镳公等将军力挡六国联军的函谷关大战;有帮政挫败各方叛乱的连环斩杀。<br>  相比起将二代、官二代出身的蒙恬、王贲他们,真的要辛苦十倍百倍。真所谓: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啊。<br>  始皇曾说:"李将军果势壮勇。"<br>  司马迁《史记》:"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h1><h3><br></h3> <h1><font color="#010101">四、李信的结局:<br></font><h1><font color="#010101"> 由于李信夸口亲率20万大军伐楚失败,而后基本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大家对李信的结局有种种猜测。<br> 其实,昌平君叛乱导致后院起火伐楚失败,如果主要责任不在于李信,秦王自然没必要更换统帅,更不必亲自去请当时已经告老还乡的王翦,只能说李信运气太差了而已。但不论如何,李广祖先李信的光辉历史就此打住,其人在《史记》中无专门传记,只在《白起王翦列传》中简洁地记了几笔,身后也毫无消息。《白起王翦列传》中说到王翦南下平百越之后,又接着说:而王翦子王贲,破定燕、齐地。李信在王贲麾下,为平定燕、齐做出了贡献。看到没有,政并没有弃之不用,而是有所保留地用,并且,信也在后来做出了一些贡献。<br> 所以,李信的结局不会太坏的,:一是老死或病死;二是赐死(不太可能);三是战死。 但可以肯定,李信没有造反,否则李信的后代不会平安繁衍在陇西,就不会有后面的李广、李陵、......李世民等等(如果你信的话)。</font></h1></h1><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