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从迈阿密机场飞到古巴的哈瓦那机场,只用了50分钟的时间。这条航线是去年才开通的,踏上这一片向往已久的土地,蓝天白云和蓝的发黑的海洋是我们对她的第一个印象。从机场到酒店的一路上,看见的都是破旧的街道和房屋,来自湖北的地陪姑娘以她五年的古巴生活经历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情况,俨然使我们感到了上个世纪的60年代。全民免费医疗,全民免费教育,只要能考上大学,也由国家支付学费。当然,毕业后你必须为国家服务2到3年。工作是分配的,副食品也是分配的,收入很低,月收入约有30美金,物价好高,不过分配的食物价格很低。我们没有见过超市,姑娘告诉我们超市里一些日用品经常会断货,比如卫生纸等等。本篇展示出来的是感觉比较美好的东西,不是古巴的全貌,一来目前为止只开放两个地方供游客参观游览,二来时间短促,挂一漏万。</h3> <h3>古巴长期被西班牙殖民统治,街道上可以看出许多的建筑风格都弥散着欧州的风格。</h3> <h3>教堂的一个部分</h3> <h3>修道院</h3> <h3>国家歌剧院,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在这里发表演讲</h3> <h3>国家图书馆</h3> <h3>革命广场纪念碑</h3> <h3>尊严广场,又称其为黑旗广场。建筑物原为美国驻古巴贸易联络处,两国交恶期间,古巴人在大楼前竖起了百来根旗杆,每个旗杆上飘扬着黑色的旗帜,以示古巴人民的尊严和骨气由此得名。现在是美国驻古巴大使馆黑旗已经不再飘扬,剩下的旗杆也许能纪录那段历史。我忽然想起了孩提时代在老师的带领下,举着彩色的标语,在马路上示威游行的场景,记得当时还义愤填膺地高呼口号,要古巴,不要美国佬!</h3> <h3>百年榕树</h3> <h3>聊天</h3> <h3>和我们一样的游客</h3> <h3>幸福的时光</h3> <h3>雕塑还是行为艺术?你说呢?</h3> <h3>拾荒者,专注而淡定。</h3> <h3>流落街头的西班牙王子。虽然在街头卖艺,但是总觉得他浑身有着那股典雅和艺术的气息。</h3> <h3>酒吧的服务员,有些年岁的大妈那种自然和奔放,还真比我们的广场舞大妈来得耐看。</h3> <h3>乐队和你一起度过美好时光</h3> <h3>一对情侣也情不自禁地舞蹈起来,一曲终了,他们相吻而去。</h3> <h3>金色的阳光明媚地洒在他们的身上,深情地凝望,还有那个认真和专业的摄影师</h3> <h3>占卜女神,美丽俏佳人想从她们那里得到幸福的祝愿</h3> <h3>草帽摊</h3> <h3>少年的模样</h3> <h3>海钓者</h3> <h3>青春的荷尔蒙弥漫在空气中,身后就是大西洋</h3> <h3>他们离我好远,远远的只能看见些许背影,他们离我好近,同样热爱生活热爱大海</h3> <h3>你好,好久不见!</h3> <h3>哈瓦那最吸引眼球的是满街都是的色彩艳丽的出租车,不是为了代步,而是为了观光和兜风</h3> <h3>观光巴士</h3> <h3>远眺莫罗城堡。莫罗城堡处于大西洋和内海的关卡。人们在这里修筑城堡是为了抵御外来的敌人。</h3> <h3>傍晚时分,我们登上了城堡,晚霞染红了天边的云彩,城堡变得更加庄严肃穆,美丽动人。</h3> <h3>城门</h3> <h3>每晚9点,这里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举着火把的卫兵巡视城墙,然后鸣放大炮,据说是为了告诉在海边劳作的人们,赶快回城,要关城门了。几百年来从未间断,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旅游项目。</h3> <h3>充满着非洲和拉丁美洲风的工艺品</h3> <h3>巴拉德罗海边度假酒店,巴拉德罗是和哈瓦那一起仅对外开放的两个旅游目的地,它拥有世界八大著名海滩的美誉,被称为象牙粉海滩。清晨和傍晚,美丽的朝阳和绚丽的晚霞把海滩涂抹得分外动人。</h3> <h3>大海,我来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