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既信西医也信中医,虽然我不懂医。我不同意那些斥责中医不科学的言论,我觉得:若说西医是科学,那,中医就是哲学。最近, 听了余大夫的《居家中医》讲座,收获颇丰,更坚定了我的看法。</h3> <h3> 以前我也草草地浮光掠影过点中医书,往往在讨论阴阳五行阴阳平衡这个中医的基础理论时,就头晕,坚持不下去。</h3><h3> 这次不同,余大夫把阴阳平衡放到直角坐标系里来讲解 ,很直观,我这个理工科毕业生一下就有了找到北的感觉。当然,要真懂,还得深下功夫。</h3> <h3> 余大夫虽然是中医世家,本人也是中医学硕士,但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读书期间,还跨学校跨专业读了华西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西医),后来还考取了心理学博士。他的讲座是以西医解剖学为方法,从人们的生活常识和生活实际出发,讲中医的理念和中医的理论,深入浅出地分析症状和病例,点明病因,给出治疗方案和调理方法。</h3> <h3> 余大夫前几年研究成功"脑细胞载体诱导术"。</h3><h3>他还总结自己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 ,提出了"逆生原理"——自己的理论体系。</h3><h3><br></h3> <h3>与余大夫交流,感觉到他的"野心"和紧迫感。</h3> <h3>先说他的"野心":他从在中医大读书和几十年从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丰富经历中,切切实实感受和认识到,中医的人才缺乏而且越来越缺乏,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很多不愿从事中医药工作 ,或者不能长期坚持下去;而且,中医药大师级的医生药师差不多都是世家出身。中药品质下降太多而且尚无转机。中药非常讲究产地、年份、采摘季节、用药部位和炮制等,但现在是只要能赚钱,到处都种什么方法都上,包括化肥农药,该五年采摘用药的现在可能一年两年就到了药房,所以,药效往往不足。为此,余大夫往往加大了用药剂量,以致药房往往不敢抓。</h3> <h3>对中医药事业的世家传承而来的热爱,现实的残酷,余大夫给自己加上了推广中医药和传承下去的担子,是谓"野心"。由此,紧迫感产生了,而且越来越感觉紧迫。他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而且震惊,并且越琢磨越感觉有可能,越感觉可怕,他说:会不会三十年之后,看中医开中药成为一件奢侈的事?</h3> <h3>余大夫认为,中医药从数千年前逐渐发展而来,应该当初是从一个个家庭的生活实践中逐渐总结、归纳、提炼而走向专业的。那么,若让它走向家庭,回到家庭,不仅人们现实受益,未尝不是一条传承之道?</h3> <h3>于是,他除了出诊看病人,更开展了培训和科普讲座,居家中医,厨房变药房,药膳设计,中成药的居家应用……。</h3> <h3>一人之力实在有限,而余大夫的紧迫感愈发紧迫,他在治愈的病人和继续接受治疗调理的病人中,找到了志同道合者,他们既是他的病人,又成为他的朋友,既是他培训的学生,有的又成为他的培训讲师。他们中有名牌大学的国家级专家教授,有企业老总……。有的人,从最初生病久治不愈,经朋友介绍,将信将疑地来试试,体会了余大夫的医术医德,治愈了病或正在好转中 ,到接受了初级班中级班课程后,还抓紧时间一定要上高级班,并且成为培训讲师。</h3> <h3>余大夫还深入社区,为退休老人们讲《居家中医》。</h3> <h3>并且,教老人们实操手法。</h3> <h3>如今,余大夫注册了"芮生健康管理咨询公司"来推广他的中医居家护理培训,还开办了网站,创建了《余大夫》品牌…… 。但是 ,不是致力于推广中医药振兴中医药,而只是看中了他的品牌效应,仅以赚钱为目的的投资,他一概拒绝。他怕资本的力量改变他的初衷改变他的方向。</h3> <h3>我认为,余大夫从事的推广中医药和居家中医是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之道,是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大事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