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博士风采 (第一编第14辑) 袁超伟博导

石门县人文科学研究会

<h3>求学心路历程 </h3><div> 青玄小学-官渡中学-蒙泉中学—常德师专-湖南教育学院-安徽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div><div> 小学时期,袁超贤,袁基富,袁基昭几位老师,一个是我的同宗兄长,另两个虽然年长,却是我的侄子辈。少年叔侄当弟兄,他们仨对我影响很大,帮助也很大。我记得袁基富为了激发我们的学习积极性,规定谁先完成作业,谁打乒乓球接第一拍,如果全班都完成了作业他就给我们讲故事。为了第一个打乒乓球,为了提前完成作业,我就先预习课本,不懂就向老师求教。这样不但我学习进步很大,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这种良好习惯一直伴随我到现在。袁超贤爱好打乒乓球,而且当时水平也很高。我也爱好打乒乓球,所以我们关系处理得相当好,我自然而然就成了他的得力助手。我首先在他那里背课文,其他同学则到我这里背课文。我还经常帮他改作业,甚至多次与他同睡。袁基昭当兵回家,穿着军服,英姿飒爽,我很崇拜他。他经常鼓励我,我们后来联系也非常紧密,他们几个都是我的良师益友。</div> <h3>  读中学之后,杨其慧,周金生,杨昌玉,杨希明,宋光照等等恩师对我影响很大。尤其是杨其慧老师,他多次对我说,你考上大学肯定没有问题,关键看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这些话语对我来说简直是强心剂般的鼓励。在我考研时,杨其慧老师对我的帮助仍然不遗余力,他说我成功了对他也有好处。无巧不成书,他儿子杨震后来湘潭大学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恰恰考上了我的研究生。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毕业以后,他留校当老师,现在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h3><div> 在石门一中工作期间,李明忠校长,陈国儒老师对我帮助更大,李校长经常不打招呼就随堂听课,经常表扬我课讲得很生动,效果好。陈老师是我们数学教研室主任,他言传身教,乐于助人,当时我们教研室很干净整洁,我观察很长时间以后,发现陈老师每天在我们到教研室之前,就已经把卫生打扫好,我说这些应该我们年轻人做,他说我打扫卫生也是锻炼身体,我很受启发。我现在也是这么做的。多少全县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老师都是全县最有名的老师,陈老师推荐我为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辅导老师,我非常感动。当时的辅导老师有特级教师陈福儒、王成南、韩炯承、丁登福以及我一个。陈老师经常给我讲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我与陈老师可以说是忘年之交,莫逆之交。我在合肥读研究生,他去看我;我到西安上博士,他又去看我;我在北京工作时,他多次来北京和我相聚。在他健在时,只要我回石门,必拜访他老人家。</div><div> 杨尚俊教授是我的硕士导师,我是他的大弟子。他对我关爱有加,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他的指导之下,我的进步日新月异。当时我们硕士同学有50多人,参加博士考试的有10人,当年就我一个人考上博士生。我的博士导师是著名数学家游兆永教授,当年有多人报考他博士生,就录取我一个人。游老师为了加快我的进步步伐,安排已经毕业留校的师兄徐宗本辅助我。徐老师才华出众,他现在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他们的栽培下我进步很快,我是当时较早完成博士论文的学子之一,我与比我早一年的师姐同时参加博士论文答辩。博士毕业以后,我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全国从1985年开始招博士后,我1994年进入博士后流动站。10年间全国一共才招2000多人,我是第2918个。</div> <h3>个人简介</h3><h3>袁超伟 ,男 ,1960.11出生于石门县夹山镇青玄村, 中共党员,1994年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h3>

老师

陈老师

博士

打乒乓球

北京邮电大学

考上

博士后

我们

教研室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