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问道写太行 -----江仁元写生习作选

江仁元

<p> 本人2016年退休了,在师范教学第一线干了37年直到退休,一直从事美术、书法的基础教学。在教学之余主要精力都用在书、画的学习和研究上,虽然我已经是中国书协会员和中国美协会员了,但是在中国画学习和创作上还有很多迷茫的东西。如何使自己作品更有文化品味、更有思想性、更有艺术高度,我经常琢磨这些问题。 </p><p> 当我看到了刘怀勇教授中国画教学的一些课稿和他的一些作品,使我眼前一亮,十分激动:他讲的东西正是我苦思冥想的东西,讲得太精辟了,讲的深邃而有很高的学术性,讲得有独到的思维而又吻合中国文化精神的大道, 我听了刘怀勇教授的几次课受益匪浅。</p><p> 我退休以后2016年11月第一次参加了刘怀勇教授去甘肃庆城的写生团队,这次是第二次到河南的南太行郭亮村写生。 </p><p> 刘老师的教学计划周密详实,在来之前就已经写好了课稿,刘老师说他来过十次,为什么这么远来郭亮村写生,这里的山石结构十分丰富,也十分复杂,有了在这里写生的基础,再到那里去都能得心应手地去表现。 </p><p> 这次写生,计划10天,分为五个课题训练:一、先游记;二、结构写生;三、局部写生;四、整体写生;五、意象写生。 在每进行一个课题时,刘老师先讲大课,具体写生时刘老师先与学员们讲如何取景,如何分析画面关系,边讲边示范,晚上给学员们逐个地点评作品。这10天,刘老师天天是这样,和学员们吃、住在一起,学员们被刘老师的治学风格和艺术风范无不感动称道。 在这短短的十几天,我对什么是中国画的魂?什么是中国画的秩序?什么是中国画的厚?中国画的观察方法是什么?中国画的塑造方法是什么?中国画的艺术规律是什么?笔墨与物象的形质关系是什么等等。 刘老师讲的,正是我所追求的,我虽一时达不到那理想的境界,我会跟随刘老师,向着刘老师所倡导的"正大、圆融、自然,深邃"高层次努力探索。</p> <h3>一:结构写生习作<br>  第一次到太行山写生,面对这复杂的结构,真是束手无策啊,刘老师又给我们讲解,又给我们示范,还是被自然的物象所束缚,放不开啊。 我感觉结构写生在取景时就要选那种比较好组织画面的景来画。如有整的大块和小的碎的小块的对比,还有外形的选择那些有动感的易表展出势来画。 通过分析刘老师的作品,山石的结构不一定都要画的象你所看到的一样,关键是要把石头的叠压关系、咬合关系、倾斜关系、大小关系、疏密关系、松紧关系画出来就好,不一定要象那个地方。<br>  在用笔用墨方法按刘老师要求的:松、毛、圆、厚;积、揉、破、泼;提、按、顿、挫;皴、擦、点、染。 我感觉:画结构以线为主,皴擦要少,染要更少,染多了不易表现出太行山石那种坚硬、峻峭的阳刚之气,这是我个人的想法。</h3> <h3>二:局部写习作<br>  局部写生也要有全局观念,也要考虑整个画面的布局,经过几天的实践,对山石的讲结构有所理解,但是,如何处理画面,如何把自然的物象转化成笔墨关系,如何处理好笔墨与物象的形质关系,如何取舍,如何处理好虚实与画面的布白等关系,还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磨练。 我画了几幅还是画不好,主要是画面的取舍关系、虚实关系、疏密关系处理的还需要垂练。<br></h3> <h3>三:整体写生习作<br> 如何营造画面美的意蕴是整体写生的重要方面。美的意蕴也不是虚的,主要是通过画面的秩序来营造,如:处理好画面主次的起、承、转、合关系,虚实的对比关系,点、线、面的构成疏密关系,黑、白、灰的层次关系,以形媚道的塑造方法等,以及站住一个角,封住两条边的布局方法。 在动笔之前把这些考虑好了,心中有数了,再按刘老师的写生布骤进行就成功了一半了。 不敢大胆落笔就是怕画坏了,越想画好就越放不开,我也是这样,我多画就好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