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故事系列《坦洞人家》

五嶺 📸 瞬覺 人文影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声明: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及图片,请注明出处和並與作者聯繫!(電話.13907350537)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及图片者,本作者依法保留追究权等。</span></p> <h1><b>郴州市永兴县位于骑田岭东北部地区。拥有全国极具特色的丹霞坦洞、丹霞绝壁群,尤其是便江两岸分布着许多有魔坦之称的坦洞穴,如付郎坦、盐坦、黄坦、黑坦、侍郎坦等。奇特、罕见的丹霞坦洞、丹霞绝壁被国内外地貌研究专家赞为中华第一。在这里,凡是有洞穴的地方,当地的方言都把它叫"坦"。至今,这些坦里仍然有人生活,他们过着"日出则耕,日落而归"的生活。最早的狮子坦洞穴迄今已有400多年。明末清初,他们的祖辈为了逃避抓壮丁和苛捐杂税,背井离乡,几经迁徙,终于寻找到这如"世外桃源"的地方,就这样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至今。</b></h1><p class="ql-block"><br></p> <h1><b>这些居住在丹霞地貌中的坦穴人家,虽然离县城不远,上世纪九十年代前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木制机帆船,每天两班,早出晚归,乘船沿江而行。</b></h1> <h1><b>有些坦穴人家还须换乘小船,沿便江支流狭窄的小水巷前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居住的坦穴。</b></h1> <h1><b>由于丹霞地貌当时不便修建公路,居住在坦穴的人家如没坐上班船,就要徒步崎岖的山间小路步行十几公里。</b></h1> <h1><b>他们靠山吃山,山中天然的竹林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砍竹、伐竹,把竹扎成竹排,从江中顺流而下。换取生活中的必需品。</b></h1><h1><br></h1> <h1><b>丹霞地貌之中为数不多的稻田,是他们耐以生存土地。所产粮食,远远不够他们一年的所需。在计划经济时代,都靠吃国家的反销粮解决温饱。</b></h1> <h1><b>他们传承祖辈在坦穴中的生活习俗,充分利用丹霞地貌奇特的地质特征,在坦穴中建起房子,基本不要盖瓦。有的坦穴之中是一个家族居住,他们就把房子以毎户为单位分别建筑在坦穴之中。并且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以及各种较为现代的生活方式,都在坦穴居住中做到了最大的发挥。</b><br></h1><h1><br></h1><br> <h1><b>这些洞穴人家大多倚崖壁建房,住房因"洞"制宜,合理利用崖壁走势,砌墙于洞口并隔出内外。他们借助山洞地形以节省两堵墙,洞壁即墙壁;同时利用弧形的洞顶,因而也就不需要盖瓦。从整体来看,大部分为自然石壁,石顶,小部分是人工修造。洞中所建房屋大多样式古朴,年代久远。洞内冬暖夏凉,空气新鲜,地面干燥,适合居住。</b></h1> <h1><b>如今,人去坦空,先人遗留下的房屋还在坦穴之中。</b></h1> <h1><b>在社会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规模较大且交通位置较好的坦穴人也在坦穴中开起了餐馆,吸引着各地游客来坦穴旅游观光。有条件的还建起了新房子或外迁。原生态的洞穴人家正在逐渐减少并慢慢地消失。</b></h1>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用哈苏500c拍了十几个黑白胶卷,实在不忍心放弃6X6画面的构图,以及黑白胶片的味道,把这次展示的片子统一调整为方构图。</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